北京观众首尝“浸没式”歌剧《唐·璜》

日期:2016-10-14 11:18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唐·璜》从伦敦来京 观众首尝“浸没式”歌剧

  10月12日晚,由伦敦寂静歌剧团(Silent Opera)打造的全新改编的莫扎特歌剧《唐·璜》在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红馆上演,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将浸没式环境歌剧的概念引入国内,呈现观众与演员融为一体的个性体验。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歌剧的印象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制作,但是寂静歌剧团的几位80后90后艺术家希望打破固有观念,以近距离感受歌剧的形式吸引年轻人的目光。10月12日晚的《唐·璜》惊艳亮相,没有大编制的乐队,全部采用数码音响现场的声效模拟和电子乐合成技术,将莫扎特的经典剧目在数字时代赋予新生,部分角色也以事先录制的视频在现场呈现,实现真人演员、虚拟演员、现场观众三位一体的交互。剧中的英文演唱用中文字幕和多媒体投影相结合,唱词翻译也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风格,让观众在每一个细节中感受到唐·璜就在身边。

  追寻这部新颖歌剧的创作过程,来源于几天前寂静歌剧团的年轻团队从国外飞到北京,他们游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全身心地感受这个陌生的城市,把所见所闻都带入到这个剧场中。于是人们在演出现场可以看到北京街头经常可见的施工用的蓝色铁皮挡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饭馆门口摆放的啤酒瓶子、装红酒用的木头箱子……舞美团队还把大铁皮桶的一半铁皮掀开,用自然弯曲的弧度当靠背,做成了一张张双人椅,现场还有很多旧皮箱、旧木箱都成为了座椅,观众可以随意选择坐在哪里,没有舞台和观众席之分,整个空间都是舞台,在里面的所有人都是演员,都处在同一个声场里,这就是“浸没”式歌剧的特点,对主创人员来说这样的创作风险很大,但对于观众其乐无穷。

  据了解,“浸没”的概念在其他表演艺术领域已被广泛实验并运用,如话剧、舞台剧,而本次北京国际音乐节带来的《唐·璜》是中国在歌剧领域打破观演关系的先锋尝试。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红馆作为演出场地,也是根据全新形式的舞美设计为本剧量身改造的,体现出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歌剧的呈现方式上做出更多积极探索。(罗颖)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