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悟京音 智化寺奏响非遗音乐

日期:2023-10-16 09:25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展示北京市文物局与中央音乐学院“智化寺京音乐传承与保护”战略合作协议教学成果,2023年10月13至15日,北京文博交流馆在智化寺举办“闻悟京音——2023年智化寺非遗音乐荟”活动。活动中,中央音乐学院、梅兰芳纪念馆、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北京市曲剧团、昌平区小汤山镇后牛坊村花钹大鼓表演队等单位展演了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非遗音乐节目,以传统音乐的视角彰显了北京多元的古都文化底蕴,阐释了文物与非遗相互依托的密切联系,让古乐与古建交融会话,让鲜活的传统音乐在博物馆文化空间中迸发出新时代的艺术力量。

image.png

  2006年至2021年,北京文博交流馆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成为北京地区博物馆的特色品牌活动和国内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为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image.png

  10月13日晚,来自首都不同区域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曲表演艺术家、青年曲艺演员、音乐学院师生在智化寺同台展演,音乐涵盖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等各音乐类型。昌平区小汤山镇后牛坊村花钹大鼓表演队带来花钹大鼓节目,孩子们边打钹边舞蹈,烘托出热烈欢快的气氛。来自北京市曲剧团的北京曲剧《龙须沟》选段,展示了唯一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北京地方戏曲剧种,北京人浓厚古朴的京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梅花大鼓《百鸟朝凤》唱腔悠扬婉转,咬字珠圆玉润,韵味悠长,双人双唱的形式更加新颖。而东道主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承人和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学生合奏了智化寺京音乐代表曲目打击乐《河西钹》和笙管乐《金五山》,展示了馆校合作教学的成果,演出服装和演奏乐器则是根据明代画作《出警入跸图》里宫廷乐工的服饰、使用的乐器进行仿制以后的首次亮相,再现明代宫廷乐队的风采与神韵。来自梅兰芳纪念馆的琴箫合奏《关山月》,淳和淡雅,清亮绵远。“梅派”青衣的第三代传承人、北京京剧院演员、梅兰芳京剧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胡文阁老师与“琴芳梅兰”组合演绎的京剧《洛神》让人目不转瞬,洛神的姿态优雅娴静,余韵悠远的古琴演奏,配合原汁原味的梅派唱腔,以笛、箫等雅乐相辅,以琴、歌相合的方式,实现京剧“梅派”艺术与古琴的对话。天坛神乐署雅乐团带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是明清两代用于国家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乐舞,融礼仪、音乐、歌词、舞蹈为一体,表现出中华礼乐文明的源远流长。观众在古刹内欣赏古乐的同时,也充分领略了夜色中明代古建筑的营造之美。

  10月14日和10月15日两天,北京文博交流馆安排了古筝演奏、琵琶演奏、工尺谱抄写、工尺谱刷印等音乐非遗体验活动,并组织三场音乐类知识讲座,观众不仅可以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还可以动手体验乐器,与传承人互动交流,近距离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乐趣。

  北京文博交流馆立足保护智化寺京音乐这一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希望通过非遗音乐荟的形式,全面展示多姿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推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增强群众对北京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