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据市气象局介绍,本次强降雨过程是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降雨量最大一次。北京市房山区山区较多、河流纵横,多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和地质灾害红色预警。面对汛情,在团市委、市志联有力指导,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房山团区委积极发挥平台桥梁作用,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力量,引导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两新团组织,号召骨干志愿服务队组织广大志愿者,共同构筑“青春堤坝”, 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青年干部带头冲锋
“紧急通知!所有人增援琉璃河,撤离6个村的群众!” 7月30日晚11点,房山团区委工作群里发出通知,启动防汛应急志愿服务工作预案。通过房山团区委建立的前期紧急联络机制,20分钟内就有55人报名,35分钟后,67名志愿者在房山区临时安置点集结,迅疾开展群众转移安置、房间调剂、物资发放等工作。为了和雨水抢时间,他们无暇顾及雨水淋湿全身,积极引导群众进入安置点。但很快,雨水就没过膝盖,水流湍急,人走在水里都打晃。志愿者们组成人墙,站成安全通道,他们用手扶着、用背驮着,用身体挡住来势汹汹的雨水。9个小时的奋战,他们转移了路村等6个村的3600余名群众。
7月31日下午2点,志愿者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又接到紧急赶去窦店的通知,此时通往窦店的盘桥下已有2米高的积水,房山团区委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倪京津带领30名志愿者搭乘运送物资的货车抵达窦店安置点,继续搬运物资,直到凌晨2点才完成工作,他们席地而睡,湿透的衣衫紧紧贴在身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除了团干部和青年社工,房山区各委办局、街道、乡镇的青年干部也冲锋在前,加入房山“志愿蓝”队伍。在琉璃河镇,许多通往安置点的道路被洪水吞没,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防汛救灾志愿队,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跳入水中,用一艘艘救援皮筏艇将受困群众护送至安全地带。泡水时间长了,他们的双脚泛白,还有的被洪水中的石子和树枝划破,但没有一个人离开。
受暴雨影响,泗马沟村的集中转移安置点于7月30日停电,村内供水靠机井抽取地下水,断电就意味着停水,提前储备的矿泉水也因出村道路损毁没有新的补给。泗马沟村“两委”干部和包村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背起背篓,沿着湿滑的山路去往距离安置点1公里以外的一处泉眼取水,捧着干净的山泉水,村民们的眼睛湿润了。
志愿蓝撑起雨后 “安全伞”
一场暴雨过后,房山区北潞园5个小区全部进水。在拱辰街道团委的号召下,红心少年志愿者服务队防汛应急分队志愿者立刻出动,来到北潞园帮忙清理淤泥。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挽起裤腿走入深水区,有的用铁锹等工具清淤,有的将堵塞排水口的落叶等清理干净,保障了居民通行安全。
“阿姨,您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呼叫我们,我们就是来给大家服务的”,8月3日,“两新”团组织饿了么(北京)团委组织20名青年骑手志愿者来到房山区体育馆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保障工作。队伍里骑手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3岁,大多数人都是常年在房山区域跑单的骑手,还有3名从朝阳、海淀、丰台外区县赶来。他们穿着蓝色的志愿者马甲,在安置点忙碌地穿梭着。
正在给安置点居民发放饮用水的饿了么骑手李雪贞曾获得朝阳区“优秀骑士”称号。他表示,作为一名新业态从业者,自己也是城市生活和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在城市需要的时刻,愿意出一份力,“我的老家也遭遇过大暴雨,更清楚如何帮忙,所以第一个报了名,希望大家早点回归正常生活”。
爱心捐赠渡难关
大雨无情人有情。面对汛情,房山团区委积极发挥社会化动员组织力,迅疾摸排重点受灾乡镇需求,向团市委汇报,号召动员共青团系统、社会组织捐资捐物,得到第一时间回应。为简化流程,所有物资直接运送至区民政局救赠中心接收站、区商务局物资发放点。目前,共计收到来自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3000份救援物资,包括雨衣、雨鞋、应急灯、医疗救急物品和食品,以及爱心企业捐赠的水泵、发电机、食品、药品等物资,还收到了团市委紧急拨付的16万元团费以及市青联捐赠房山的95万善款和5万元物资。
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房山团区委就启动了小微志愿服务项目,每年支持30-50个,累计支持170个项目。通过社会化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力量,在此次防汛救灾前期储备500余名志愿者,号召骨干志愿服务队储备志愿者,制定防汛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做好招募对接,岗位培训,人员安排、服务计时等保障工作。号召阳光综合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人防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力量作为第一梯队深入一线,转移安置、运送救援物资;第二梯队由红心少年、麦田、绿萝等40支志愿服务队,就近就便开展亲情陪伴、物资搬运、安置点服务保障工作。
根据防汛工作安排,团区委紧急动员储备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前往琉璃河镇、窦店镇等防汛重点地区,开展群众转移、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目前,每天动员100余人次就近就便参与各社区村救灾支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