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北京南海子文化云论坛暨颐和园研究院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开幕

日期:2022-11-13 09:25    来源:大兴区委宣传部

分享:
字号:        

  由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大兴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居园理政古苑囿 风生水起新国门”第五届北京南海子文化云论坛暨颐和园研究院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于11月12日在颐和园颐和讲堂开幕,央视频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网易新闻、优酷视频等平台同步直播。

  本届论坛首次走进“三山五园”之颐和园,邀请到多位文化、历史、建筑、园林生态等领域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向广大观众讲述北京皇家苑囿的历史文化,品读营造之道,解析区域文化建设思路框架,是传播大兴文化的创新探索和尝试。以溯源南海子居园理政的历史轴线,展现南海子文化遗存的当代价值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劲林以视频方式进行“云致辞”,对此次论坛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全面系统阐释好南海子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注入大兴力量。

  溯·居园理政

  南海子、颐和园分别是清代早期和晚期的居园理政中心。北京地处渔猎文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辽代以来多民族文化再次相互碰撞、融合,对南海子、颐和园的营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届论坛邀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颐和园党委副书记秦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刘文鹏通过访谈为广大观众讲述清朝居园理政模式由京南向西北转移的历史,解读皇帝在紫禁城外理政的脉络。

  南海子和颐和园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休戚与共的见证。南海子是少数民族首领向中央集权统治者多次朝觐的场所,还是清朝皇帝处理少数民族政务的特殊场所。清代的颐和园承担着政治、军事、民族、外交等多元历史功能。

  品·营造之道

  依托山水交融的地理环境,清代营建了众多人工山水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南海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论坛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邓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书记高大伟、颐和园园林科技科科长赵晓燕、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龙从园林生态、匠人精神方面探讨南海子、颐和园及大兴国际机场所蕴含的营造之道。

  历史上南海子规模庞大,建筑布局疏朗有致,湿地生态功能突出,是维系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的屏障。颐和园作为北京城的水利枢纽,在古代北京城市供水与城市营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建造到修缮、修复和维护,颐和园里深深地镌刻着的工匠精神,是同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海子、颐和园呈现了明清时期园林空间峰回路转、景观多变的营建特色,而大兴国际机场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传统营造风格,博采众长,凝聚为兼功能性与美观性于一体的国际枢纽。

  看·风生水起

  按照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大兴区以首善标准不断夯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树立“新大兴新国门”的崭新形象。

  论坛上,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中轴线申遗保护、博物馆之城建设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陈名杰表示,大兴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新区大有文章可作,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上也要发挥空间优势,努力成为一个文化创新高地和活力聚集地。

  大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仲伟功详细介绍了大兴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思路框架。仲伟功表示,借党的二十大盛会之东风,大兴区依托北京南中轴延长线的空间优势,研究推进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轴两带三区”总体思路框架。未来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按照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大兴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把各类文化资源归纳好、利用好、发展好,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大兴力量。

  结·研究硕果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刘文鹏在论坛上发布了《南海子历史档案整理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收集整理内阁全宗题本、军机处全宗满汉文档案和宫中档朱批奏折、内务府奏销档、内务府全宗等相关历史档案中关于南海子研究的内容,为南海子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史料价值。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龙在论坛上发布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编纂形成《㶟水汤汤,凤河泱泱——图像南海子》,以图像形式展示南海子历史风貌与功能,讲述南海子的历史文化故事,推动南海子文化传播与发展。另外一项是,发布《南海子营房图档研究》成果。该研究系统考证了国家图书馆藏45件南海子营房样式雷图档的绘制时间、组群布局及单体设计特征,厘清了晚清驻扎在南苑神机营的军种变革,为后续营房的虚拟复原与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大兴区持续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倾力合作,汇集高端智库资源、深入规划研究课题、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形成了以南海子文化为代表的丰富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南海子文化这张“大兴文化金名片”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社会的广泛认知和媒体的广泛传播。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