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根据刘绍棠同名小说改编评剧 《蒲柳人家》描绘北运河抗日历史图卷
作为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展演剧目之一,中国评剧院的原创大戏《蒲柳人家》11月5日在全国地方戏中心首演。该剧根据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刘绍棠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生动绘就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京东北运河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图卷,全剧涌动着京味文化、红色文化的涟漪。
《蒲柳人家》的创排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并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具体举措。自2019年立意采风到2022年剧本创作完成并投入创排,该剧的创作历时4年,凝聚了众多艺术家的智慧。4年间,中国评剧院组织创作队伍多次深入京东北运河,走访儒林村实地采风考察,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并与刘绍棠夫人及后人深度交流。剧院先后召开专家前期论证会十余次,创作会议20余次,剧本十七易其稿,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蒲柳人家》。
原著小说的诗意风格和传奇色彩是《蒲柳人家》的独特魅力所在,该剧在尊重原著风格的基础上,突破了以往“一人一事”的戏曲架构,突出散文的笔法,以群像式呈现将京东北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风貌、民俗风情浓墨重彩地渲染出来。剧情以望日莲、周檎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将几户运河畔普通人家的故事扭结在一起,把一群善良、友爱、仗义、担当的农民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音乐创作上,该剧将民族音乐与交响乐伴奏相结合,同时有机渗入八角鼓等曲艺元素,丰富了音乐色彩。舞美则突出运河特色,强化水、蒲、柳等元素,体现运河的流动性和运河人家的质朴、勤劳、顽强与智慧。
通过描绘京东北运河两岸农民在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乐观生活、英勇斗争的事迹,《蒲柳人家》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民艺术形象,剧本的群像式结构也为中国评剧院青年演员展示艺术风采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创排过程中,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青注重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属性,就连剧中20位群众演员都设定了各自的年龄、身份,呈现出来的是传统程式与真实人物相结合的隽永画卷,也让中国评剧院各流派艺术一展风采。
据悉,《蒲柳人家》将于2022年年底前陆续在北京各区演出10场。(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