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厅运行

日期:2021-04-06 16:08    来源:丰台区委宣传部

分享:
字号:        

2021年4月6日,利用“南苑—大红门地区” 疏解腾退空间福成服装大厦,升级改造的丰台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厅运行。一层区级综合政务服务中心首先启动服务,区医保、社保、不动产、税务、出入境、婚登等各专业分中心也将在2021年4月底前分批进驻,逐步运转,向企业群众提供智能化、一站式多维融合、绿色温馨,部门及事项聚合度最高的区级政务服务。


办理环境全面升级 彰显新服务理念

2021年4月6日一早,北京弘和富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的杜文文来到丰台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通过前期全程网办,杜文文仅需来厅一次,只用几分钟就领取了营业执照。她说:“这里和原来的大厅比变化太大了,面积宽敞多了,设备、环境也更好,感觉很现代。取号时刷一次脸,和身份证绑定,以后再拿号或是到窗口就不用再拿身份证了,刷脸就行,很方便。现在服务更好,能感受到对企业的尊重。”

丰台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厅运行.jpg

据了解,新址中心位于南苑路7号,南三环木樨园桥西南侧。地上共7层,总体功能布局为:一层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二层不动产登记中心;三层户政、出入境、婚登、婚孕检受理中心;四层税务中心;五层社保、医保中心;六层公共法律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七层机关办公区和其它公共区域。一层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已开厅运行,可办理原址中心全部业务,主要包括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等,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办理模式,并提供延时服务,工作日早8点半开厅,中午不休息,下午延至17点半,周六9点至13点也可办理业务。

丰台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厅运行.jpg

中心综合窗口服务人员张云腾表示:“搬到新中心后,环境有了很大提升,窗口增加了,还提供自助综合办理终端、社保、市场监管专业机等自助服务机。各类业务都更加综合了,只需进一扇门就可以办更多业务,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作为综窗人员,我们会秉承企业为先、群众为重的态度,用好新中心的良好环境,高效热情服务,让企业群众享受办事的过程。”

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朱凯锋介绍,新址政务服务中心改造建设中,一直秉持互融、智能、共享、绿色、开放的整体设计与服务理念。部门事项和服务空间高度融合,整合汇聚全区45个部门的1300余名审批及窗口人员、17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驻厅办理。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与政务服务空间深度融合,实现功能叠加,多维服务。同时,搭建了丰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基础平台,与实体中心协同提供“线上+线下双轨联动”“智能批”“智能审”“智能帮”服务模式。创新建设丰台区智慧政务数据中心,汇聚分析全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量数据,呈现“5G引领、精准服务、智慧赋能”的政务服务新平台。此外,还高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母婴室、阶梯式休闲阅览区等共享设施,实现各入驻单位文化共建、资源共享。施工全部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室内广布绿植,采光适度,营造温馨氛围。设置“e服务”大厅、政务服务、银行等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对外提供英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服务。

丰台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厅运行.jpg

南中轴地区首个利用“疏整促”腾退空间进行升级改造试点项目

服务环境的质变升级源自“南苑—大红门地区”疏整促整体提升。丰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要求,立足首都中心城区定位,在完成“南苑—大红门地区”疏解任务基础上,坚持统一提升标准,巩固疏解工作成果,着力打造首都商务新区。

据了解,原福成服装大厦主要从事服装批发业态,2018年完成疏解。2019年,丰台区决定采用“定制改造+政府租用”的方式对其升级改造,建设丰台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及区级图书馆项目,打造集党群服务、政务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公共服务、综合宣传于一体的综合城市空间。

朱凯锋表示,“新址政务服务中心和图书馆项目是南中轴地区首个利用‘疏整促’腾退空间进行升级改造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70000余平方米。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19年3月开工,经过两年多的设计施工完成项目建设。新中心东邻南中轴路,西向丰台科技园区和丽泽金融商务区,北距天安门直线距离6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将以全新形象、全新面貌为企业群众提供热情规范、高效廉洁、智能便捷、绿色亲和的丰台政务服务,努力实现‘全国一流,北京领先’的政务服务发展目标,为首都商务新区建设,南中轴地区产业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步,大红门地区将贯彻落实南中轴作为重要的生态轴、文化轴和发展轴的总体要求,践行文化艺术和绿色生态引领的发展模式,立足“首都商务新区”的战略定位,建设成为新时代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示范区、带动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引领区,建设成为有国际吸引力的首都商务新高地、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新中心。依托“两轴四区、一带多点”的空间结构,塑造“收放相宜、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围绕国际商务、时尚创意、文化演艺和生活服务四个方面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形成用地布局合理、基础保障可靠、民生共享优质、交通运行通畅、生态本底牢固、文化内涵彰显、智慧城市高效的首都南部新的增长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