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古代“粮门”

日期:2016-08-15 14:5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cuile314.jpg.jpg
  • cuile314.jpg.jpg

  原标题:朝阳门:古代“粮门”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

  明正统年间改称朝阳门。意思是“迎宾日出”,门东向,与阜成门遥遥相对。

  旧时朝阳门有“粮门”之称,专走粮车。因为那时没有铁路交通,要完成将南方的粮食向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水运到通县。粮食运到通县后再装车走朝阳门进京。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有谷穗儿。粮食进入朝阳门后,在附近的粮仓中存放,以备用。

  现在朝阳门附近还有 “禄米仓”和“海运仓”两个地名,就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当年在城门洞北侧墙上镶砌一方刻有谷穗的石头,以作喻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朝阳门门洞内的石刻谷穗毁坏。

  朝阳门瓮城于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城楼及箭楼于1957年改善朝阳门地区交通拆除。

  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5米,箭楼形制略与宣武门相同,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城楼高35米,其瓮城面积、大小、长宽均与东直门相同。(赵新义)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