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饮冰子”是个微信名,在平谷妇联的一个五百人的大群里,正赶上诵读活动,这个人发了几段视频和录音,我才知道妇联群里还有个男士,还是个诵读好的男士。
第一次见到“饮冰子”真人是在一次演讲活动中,主持人介绍了几位评委,其中一位叫梁景启,在他做点评的时候,富有磁性的声音和如诗的语言,立刻让我感觉,这个人就是群里那个“饮冰子”。
第一次听人叫“饮冰子”“冰哥”是参加一次敬老志愿活动,到了敬老院,就看到背着个大长筒子照相机,穿着写有“梁景启”名字的蓝色志愿服的“饮冰子”,搬着大箱的水果送到指定地点,不时有志愿者和他打招呼,亲切地喊他“冰哥”,旁边的人对我说:“他是五星级志愿者!特别热爱公益事业,是我们大家的‘冰哥’。”
我心里有些奇怪,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普通中年男人是做什么的?大官吗?大老板吗?怎么有这么多人簇拥着叫他“冰哥”?
因为自己参加的活动被《美丽平谷》公众号宣传,所以关注了《美丽平谷》微信公众号,知道了“饮冰子”是这个公众号的主编,慢慢的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擅长摄影,作品多次获奖;他热爱公益,是绿色环保志愿者先锋,已经是五星级志愿者;他文采出众,知名刊物、报纸上发表过他的诗歌、散文……难怪那天那么多人笑称他是“平谷一哥”呢。
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很多,《美丽平谷》是很有特色的一个。身为主编的“饮冰子”敢创新,有担当,有责任,平谷的大事小情只要是利国利民的内容,他都会及时发表出来。
我对这个人开始敬佩,这个年代能把事儿当事业的人有,对事敷衍塞责的也多,而他属于前者。试着去微信群里请求加为好友。这样的一个忙人,这样的一个名人,会接受陌生的我——一个无职无权的基层小职员,一个年近半百的家庭妇女?巧的很,他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迅速做了自我介绍,才几句下来,他说:“哦,知道了。你是人力社保局那个演讲人,不错,窗口单位很辛苦,内容很感人,台风也不错,只是稿子太冗长,没有突出重点……”当时如果有谁在我跟前,一定可以看到我惊讶成“O”形的嘴。
那是2017年,平谷区妇联举办了一次“巾帼勇担当喜迎十九大”的演讲活动,我有幸参赛。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准备工作不足,状态特别不佳,看着评委毫无表情的脸,又是炎夏午后,二十个参赛者,我以为自己只是过眼云烟,没想到评委居然记得我!瞬间对曾经很多事情偏见有了改变:私下里常听人说“所谓的比赛不过是走过场,名次已经内定了,评委只是坐在那里装样子,不会真的去听去评的”。“饮冰子”的话让我汗颜,早知道评委如此认真负责,我真该好好努力一把。
“饮冰子”为人谦和低调,我尊称他为老师,他说:“不用,就叫‘冰哥’。”待我尚且如此随和,怪不得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冰哥”,原来是他的人格魅力让他拥有了无数的“冰迷”。我还是喜欢叫他“梁老师”。
后来知道梁老师还是平谷作协的副主席兼秘书长。他是个有才的人,更是个惜才的人,平谷作协招收新会员的时候,他不拘一格广泛推荐,他的理念就是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有写作能力的人就要发展和鼓励,无关乎这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位。在他眼里,能为平谷做宣传的人就是人才,就要举荐。
“饮冰子”老师是个谦虚的人,没有架子的人。第三期《平谷文学》校稿的时候,我遇到了梁老师的一篇散文,写的大气磅礴,把平谷的山河壮丽挥洒得淋漓尽致,但是,我还是精益求精地从几千字的文章里挑出两个认为用得不太妥当的字,于是,直言不讳地和梁老师商榷,心内忐忑自觉有班门弄斧之嫌,梁老师却毫不介意,认真思考之后肯定了我的意见。
梁老师也是年近五旬的人了,他从不要求别人尊称他“叔叔,伯伯或者老师”,就是随性的一句“叫冰哥”,于是他就成了大众“冰哥”。
我会一直坚持尊称“饮冰子”为梁老师,虽然他是“平谷一哥”,一个普通人,一个履职尽责的平凡人,一个邻家大哥哥样的人。但是,他在写作上帮助过我,指点过我,我必须尊他为师。
作为媒体公众号的主编,平谷作协领导班子的成员,认识他的人会越来越多,他的事业、他的专业也会越来越出色,他却永远是朴实的“平谷一哥”饮冰子。 (王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