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拍片记录乡村生活

日期:2016-12-05 14:47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未标题-1.jpg.jpg
  • 未标题-1.jpg.jpg

  原标题:七旬老人拍片记录乡村生活

  怀柔区怀北镇神山村有个“名导”胡大爷,村里大事小情都能看到他举着DV摄像机的身影。最近,胡大爷在酝酿一个大计划,他要为村子拍一部纪录片,一部能记录从新中国成立前至今,村民娱乐活动变化历程的片子。

  说起胡大爷,那可是村里的名人。胡大爷的全名是胡长存,神山村人,今年73岁。走进胡大爷家,最打眼的就是那一箱箱黑色录像带。“以前都是录像带,拍的太多,都记不清哪盘拍的是啥了。现在都是数码的,就都刻成光盘存着。”胡大爷最开始拍视频是退休的时候,女婿送了他一台DV机,没事的时候,胡大爷就带着到处采风,拍风景,拍村民,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叫胡大爷过来拍一拍,尤其是庙会,选举投票之类的活动,更是少不了拿着DV的胡大爷。拍完了就找人帮忙剪辑好刻成光盘,在村里这么一吆喝,大家就都聚到了胡大爷家里。“这不是老崔家的他二婶吗,看着可比你年轻多了。”胡大爷的作品首映会,成了村里最欢乐的时间。

  拍着拍着,胡大爷就成了十里八乡都认识的“胡导”。最近,胡大爷有了一个新计划,他要给村子拍一部纪录片,片子的内容就是村里人的娱乐活动的变化。

  胡大爷要拍纪录片的事在村里传得很快,一路上,大家见着胡大爷第一句话就是:“片子拍得咋样了?”胡大爷笑着回“快了快了。”马秀芬是胡大爷的忠实粉丝:“大家听说老胡要拍纪录片,都等着看呢。我提前看到了一小段,特有意思。”回到家里,胡大爷给记者展示了已经拍好的小片段。这个片段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前,那时候的村里人最喜欢听戏。镜头缓缓对准村中的大槐树,胡大爷的声音慢悠悠地解说着:“大槐树的旁边就是从前的戏台,经常有唱河北梆子的剧团来村里演出,就在这里唱,家家户户就都搬着自己家的小板凳坐在下面听,那是村里少有的热闹。”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胡大爷年少的时候,村子里流行打花竿。所谓花竿是一根4尺多长的竹竿,竿身涂成白色,两端嵌入铜钱,大家拿着花竿掏花踢碰,“锵锵铃铃”响个不停。

  到了现在,村子里最热闹的就是花会。村子里的人穿上红红绿绿的彩绸衣,腰上系着一根长绸巾,排成两队扭起了秧歌。秧歌队的后面还有踩高跷和跑旱船等等。

  为了还原不同年代人们喜欢的娱乐活动,胡大爷可费了不少劲儿,以前的资料不好找,他跑到镇里找出了村史,又去图书馆找到了县志,还去找村里的老头老太太聊。胡大爷说:“不同时代大家喜欢的东西都变了,不变的是村里人爱热闹的性子。现在才刚拍了一半,拍完还得有段时间,争取把每个人都录进去,以后留个念想。”(王可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