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戎刀燕币展 读一段尖首刀币起源的故事

日期:2016-10-17 10:09    来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号:        
  • cuile313.jpg.jpg
  • cuile313.jpg.jpg

  10月15日,“戎刀燕币——尖首刀币起源的故事”展在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开幕。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主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首都博物馆、延庆博物馆和滦平县博物馆协办,共计展出约100件(套)货币及生活器具类实物。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7年1月15日。

  展览以“一枚刀币、一串问题、一次发现、一把钥匙、一种答案”五部分为故事线索,一步又一步地揭示了中国古代钱币大家庭中的一员——尖首刀币是如何出现的、来自何处,又有什么作用,同时将尖首刀起源前后的燕、戎文化交融历史介绍给观众。

  先秦时期,刀币最早通行于齐、燕等地,后来又发展到赵、中山等国与布币并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币。刀币种类很多,形状上有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弧背刀等;按刀身铭文又可分为燕明刀、齐刀化。

  尖首刀作为先秦时期刀币系统中铸行最早的货币,其起源一直为古钱币学者所争议。有的认为尖首刀来源于齐刀,有的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上游的郭、虢、鲜虞等国所铸;有的认为是燕国长城以南地区铸造的一种的特殊货币;有的认为是燕国境内少数民族的铸币。因尖首刀出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古代燕国的境内,故大多数学者将其定为燕地铸币。

  1985年,北京延庆军都山墓地考古过程中,在对葫芦沟墓地进行发掘时,发掘者意外发现该墓地出土的部分削刀和尖首刀外形相似。之后,在发掘玉皇庙墓地时,又出现了削刀和尖首刀币同出一个墓区、形态相近的现象,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各项实物资料,发掘者认定尖首刀的形制来源于山戎人使用的削刀。

展览现场的互动活动

  山戎是一支活动于燕国北部的游牧民族,其生活年代为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春秋晚期,燕国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迫切需要与北方游牧民族——山戎部族开展边贸活动,而实力弱小的山戎为了能继续生存,不得不接受强势的燕国铸行的货币。尖首刀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最早的金属货币多以重要的生产工具、兵器和贝壳作为原型进行仿铸,例如工具铲形状的布币,纺轮或玉璧形状的圜钱等等。削刀是山戎人最常用、最重视、也最讲究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燕国人便将山戎人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削刀为样本铸行货币,借此博得他们的喜欢和认同。

  透过展览观众将切身感受到尖首刀币在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起源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展览定位于青少年观众群体,力图融学术性及科普性于一体,配合卡通图解、科普互动、口袋书等,使之成为孩子们能学、能玩的展览。(陈若 文/摄影)

  (更多精彩图片:http://photo.beijing.gov.cn/ir/14/160/412125/6477/index.html)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