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影认新城

日期:2023-05-23 09:5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塔影认新城
  • 塔影认新城

  原标题:塔影认新城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一处全市知名的胜景:五河交汇。北运河与通惠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在这里汇聚,见证千年漕运兴衰的燃灯塔也坐落在此。“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诗句流传至今。

五河交汇处,运河商务区加速崛起。

五河交汇处,运河商务区加速崛起。

  5月23日,古塔脚下,新城崛起。登临五河交汇处的高楼观景平台,凭栏眺望,只见运河水道两侧,现代化楼宇鳞次栉比。这里是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所在地,20679家注册企业入驻,包括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为其注入勃勃生机。

  在老居民的记忆里,五河交汇处曾是低矮的棚户区、污染的河道,还有落后的配套设施,跟“繁华”不沾边儿。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北京市抓住这一重大机遇,6年多来,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创业者在这片热土挥洒汗水、只争朝夕,一座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城拔节生长。位于城市副中心西北角的五河交汇地区,也吸引着高端要素加速汇集。

  绿色运河带火商务区

  早上8点,在运河商务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有个例行早餐会。边吃边聊,氛围轻松。大家有一说一,开诚布公,协商解决问题。

  窗外,盐滩路上,手拿咖啡、身着西装的金融从业者脚步不停;通惠河边,“老通州”陈宪迎正在健身步道上晨走。

  运河商务区的幢幢高楼在通惠河北岸,陈宪迎住了30年的天桥湾小区在南岸。“过去,北岸几个村房屋低矮,路也坑洼,环境不好。一场大风过去,树上能挂不少塑料袋。”那时,陈宪迎总盼着搬家,“通惠河也有一股味儿!”

  话锋一转。“多亏没卖房子!老伴退休后爱拍鸟,这两年在家门口就拍着过白鹭、银鸥。”说话间,一条形似乌篷船的智能清理船来到眼前,两条柔性臂巧妙地把河面上的絮状物收集起来,利索地“吞”进滤网。

  随着近年来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五河交汇地区近50万平方米的水域已经还清,水质从曾经的劣Ⅴ类恢复到了地表Ⅳ类。

  河道还清,生态改善,让一度陷于发展“洼地”的五河交汇地区,有了向高质量发展跃升最为雄厚的“绿色资本”。“可着全北京市,伴着运河而生的商务区,我们是独一份!”运河商务区招商负责人冯宇语气中透着自豪,“几乎所有来运河商务区考察的项目团队,都对这里的生态环境特别满意。”

  水清岸绿的运河水道自不必说,周围簇拥着西海子公园、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奥体公园等优质绿色空间,不远处就是燃灯塔、大光楼、文庙、紫清宫这种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还有那颇具艺术气息的“千荷泻露桥”,以及可以搭乘运河游船的码头……

  就在不久前,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突破2万家,其中有不少是从中心城区疏解来的重点项目,很多企业一眼就相中了这里的好环境。

  要当中国金丝雀码头

  让陈宪迎感受深刻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有“洋气十足”的产业生态。“不是这个总部,就是那个总部。过去挺落后的一个地方,现在鸟枪换炮了嘿!”

  每次听到居民这样的评价,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主任、运河商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正航都会很开心。运河商务区的发展还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对标银行总部云集的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打造一处国际范的金融高地。

  五河交汇处,历史上就有金融产业的基因。

  600年前,这里曾是京城东部著名的码头,每年约有600万石军粮从南方运抵。据史书记载,清朝末年五河交汇地区包括票号在内的金融机构将近300家,是一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今天的五河交汇处,金融产业再次兴盛,不过靠的不再是水运和码头经济,而是不污染环境、占用空间小、产值较高的金融类机构。近年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的财富管理相关总部等相继落户,运河畔的金融城渐渐崛起。

  绿色金融是运河商务区最具特色的金融板块。所谓绿色金融,是通过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

  林正航说,“十四五”时期,运河商务区要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集聚金融科技企业超过110家;吸引绿色金融机构落地超过10家;绿色信贷规模突破200亿元;实现碳配额、自愿减排量等累计成交超1亿吨;集聚财富管理机构力争超过200家。

  2023年,绿色金融领域的一件大新闻,就发生在五河交汇地区:从中心城区疏解、落户于运河商务区的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助力。

  还是在五河交汇地区,工商银行北京通州分行辖属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2023年也成为全国首家通过“绿色网点”服务认证的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工行北京通州分行已为通州区多个水环境治理及改善项目提供全方位融资支持。

  运河商务区持续擦亮绿色发展金名片,也令很多业内人士欢欣鼓舞。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程琳说,运河商务区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与绿色发展的方向是高度契合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与绿色相关的企业、研究院和投资机构落户。”

  活力街区满满未来感

  现在的五河交汇处,已经是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让“老通州”们欢欣鼓舞的,还有城市面貌的巨大改变。产城融合,一处具有未来感、渗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街区,正在运河畔悄然成形。

  这里不能不提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未来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副中心站。站在位于地下二三十米深的站台,一抬头竟能看见蓝天白云、明媚的太阳光线。这浪漫、大胆的创新设计,把自然光线直接引入地下,大大节省了照明费用,并且让人与自然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城市副中心站地面的“京帆”屋盖设计,同样创意无限。副中心站站体最深位于地下约32米,如果采用传统车站的大屋盖设计,将会带来不必要的碳排放。“京帆”方案巧妙地将下部幕墙和上部物面切开来,一方面可大大提高下部车站空间的保温效率,另一方面也让上部的“帆”形态获取最大的自由度,以便更灵活有效地满足声光热等多种节能运维需求。

  “京帆”屋盖结合城市空间设有七片“主帆”,下方容纳车站屋盖、城市景观、公共客厅等多种城市功能。起伏连绵的“帆”屋面将创造大量的城市共享空间,并与四周绿地相连,市民可穿行其中,并由此进入地下配套商业空间——未来,这里不仅是通达京津冀主要节点的车站,还是一处市民共享的公共花园、烟火气十足的商圈。

  不止是副中心站,运河商务区所有开发项目全部按照绿色建筑要求设计,在空间规划上,创新性地把交通体系和保障城市运行的设施引入地下,地上腾出的空间布局慢行系统和商业体系。由东关隧道、北环环隧、南环环隧(在建)三大隧道构成的一座3平方公里的“地下城”,将大大减少地面车流,让街区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曾经的商业设施短板,也在这两年加紧补足、完善。这不,陈宪迎和老街坊们很快就会迎来一个“逛吃购游”的新去处:乐堤港。这是一处大型商业综合体,就矗立在五河交汇处西岸,整体造型宛如“运河之眼”,预计下个月就能开业。乐堤港南侧,新光大中心也将迎来新商业空间开放,富力广场、合景悠方天地也在火热招商……

  五河交汇处,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商务新区正在崛起,以绿色为基底的高质量发展,让这幅画卷生机勃勃、历久弥新。(陈强)

  “数”说副中心

  千亿投资筑基千年之城

  2020、2021、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027.7、1000.6、1005.5亿元;

  建安投资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十四五”期间副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将保持千亿规模。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公路里程达2485公里,城市路网密度2022年达4.4公里/平方公里,比2018年提高26%;

  已开通6条轨道交通,是中心城区外线路最多的区;绿色建筑面积达1005万平方米;

  运河商务区总计完工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

  产业高质量发展

  累计落地央企二三级企业58家;

  6家市属国企新总部开工建设;

  注册金融企业超36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从2016年的6.6%达到2022年的10%左右;

  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过20000家。

  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17所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入驻,2016年以来新增中小学学位2.6万余个;

  7家市级医院陆续落地,三甲医院达到4家;

  PM2.5累计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近90%;

  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28.5%提高到2022年的34%左右,成为北京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

  绿色出行比例已达74.5%,至2025年慢行系统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塔影认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