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地理坐标北纬39°36’ ̄40°02’,东经116°32’ ̄116°56’,东西宽36.5千米,南北长48千米,面积905.95平方千米。西邻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相接,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交界。

  地貌

  全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程20米。分布13条河流,总长245.3千米,主要河流有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凤港减河。

  气候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2019年,年日照时数为2541.8小时,气温12.7℃,隆水445.6毫米。

  建置

  沿革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即有人类活动,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建路县,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通州区辖10个镇、1个回族乡、6个街道。

  人口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184.5 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 89.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 48.3%。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 135.2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73.3%。常住人口出生率 5.27‰,死亡率 7.96‰。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036 人。

御碑雄立
御制通州石道碑位于通州城西,京通快速路北侧,清世宗御笔,为纪念雍正七年敕筑北京朝阳门至通州各仓,码头间石道事,于十一年(1733)制立。南向面道,艾叶青石制。螭首龟跌,全高七米,其精其巨,京东堪冠。 [详细]
长桥映月
明代通州八景之一,位于通州、朝阳二区交界处通惠河上。长桥指永通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建造,为三券石拱桥。 [详细]
殿宇恢宏
通州清真寺乃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郊区称首。其元代创建,历史之悠久,仅次于宣武区牛街者。明代正统,万历间予以重修。 [详细]
城桥映带
城指张家湾城址,桥指城侧通运桥,交相辉映,固为胜迹。位于张家湾镇张家湾村南侧,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洋楼异韵
北京城郊除清代几处外国使馆、车站、银行外,就只有通州城有数座洋楼,分别保留在潞河中学、北京护校和通州区第二中学等学校之内,布局疏朗,花木扶疏,具有西欧北美风韵,同时亦为国耻纪念物。 [详细]

  2014年6月22日,历经8年,大运河申遗终获成功,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遗产。北京在这次申遗中获批“两段两点”,其中最长一段就是通惠河通州段。它西起永通桥(俗名八里桥),东至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处(卧虎桥),这是城市副中心第一处世界级遗产。

  成为世界遗产的这段河道,虽然仅5公里,但聚集了不少标志性的历史文物古迹,尤其是今新华街道所属的通惠河通州东段,这一段本就是通州老城的北护城河,老城的文物古迹更近在咫尺,比如通州衙门遗址和贡院、“三教庙”,通州八景之“古塔凌云”“波分凤沼”,都在这一河段。

  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处,也就是现世界遗产河道的东端,还有当年漕运时的石坝。这些文物古迹与古老的世界遗产通惠河一起,默默印证着通州在大运河漕运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如今,古老的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与依河而建的千年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伴,迎来了新机遇。2020年,《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发布,计划到2022年,将大运河通州段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

  通州因运河而兴,城市副中心又依运河而建,运河给城市带来了灵气。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城市副中心正通过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讲好运河故事,提升文化品质,加强文化传承,打造古今同辉的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努力把北运河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金名片。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