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头 是梨园的行话
指的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
京剧盔头则分为盔 冠 巾 帽四大类
因其华丽生动而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
杨玉栋 开创京剧盔头脸谱近三十年了
是京剧盔头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盔头是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帽子的统称 叫盔头
我制作盔头是跟我的岳父张连成学的
他当时在厂里的任务主要就是给四大须生 四大名旦
他们的设计班子设计好的盔头由他来制作
脸谱起源于清朝末年
最开始只是画一个光头的脸谱
后来有人给它加上一个笼统的盔头
用泥做绒球 用丝线做胡子
把盔头按比例缩小 然后加上真正的髯口和刀枪把子
还原成一个完整的京剧舞台人物形象
别看这小小的盔头 蕴藏其中的除了繁杂的制作技艺
还有深深的文化内涵
盔头制作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镞活儿
镞活儿用的纸板是窗户纸和元书纸
六层用浆糊裱到一起
裱在墙上晾干后 下边垫上腊盘上
用镞刀垂直于纸面 一点一点的按着图样刻下来
然后呢就是掐丝 沥粉等等十七道工序才能完成
六层纸板 要粘成不到1毫米厚
还必须平整宛若一层纸板
这项盔头制作的基本功如果不娴熟根本不用谈后面的制作技艺
也光是这项基本功就吓跑了不少入门学习盔头制作的人
经过镞活儿 掐丝 沥粉 喷金 点绸等十几道工序
盔头最后才能完成 再加上其他配件
一个京剧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了
京剧是个程式化的艺术 每个演员在这一出戏里头
每一折该穿什么戴什么都不能错
比如说孙悟空的戏 他在开始水帘洞的时候 他是戴软罗帽
然后他被太白金星招上天 大闹蟠桃宴去偷桃盗丹
这个时候他戴的盔是贼盔 因为偷和盗都是贼的行为
然后他和天兵天将开打 他戴的是太子盔
为什么呢 他那时候自封齐天大圣 他是和天子一样的
所以他戴的是太子盔
梨园界有句话叫宁穿破 不穿错
就是说每个演员在哪一场哪一折
该穿什么戴什么不能出一点差错
2011年 杨玉栋出版了《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制作技法》一书
书中详尽记载了盔头与彩塑脸谱的种类 制作工具 步骤及技艺
有了这本书,我就不再担心这个行业技艺会失传
这些年 杨玉栋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盔头脸谱走过十几个国家
每到一处 每赠一礼 他都赋予他的作品更深厚的意义
也获得不少外国宾客的称赞
2006年的时候是俄中友好年 送给莫斯科的市长和副市长两件礼物
送给市长的是一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我和他讲 孙悟空是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当中的主要人物
西游记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民族精神
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 不达目的绝不回头
从清朝四大徽班进京 国粹京剧艺术已经二百多岁了
京剧这个超级符号历经二百多年的流传
终于也在现代化时代找到了它更深层次的意义
工匠精神诚可贵 口传身教度年华
而今拙作能问世 神州遍开梨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