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扣子为何取材边角料?
琵琶扣、蝴蝶扣、梅花扣……百种扣型蕴藏着怎样的生存智慧和生活美学?
纹必有意,意必吉祥!母女同行缘何终生遗憾?
《非遗记忆》之中式盘扣——丝丝千结盘入扣。
盘扣,是中国特有的服饰工艺品,经历朝代演变,在清朝初期开始真正成型。传统的旗袍、马褂上,盘扣被用来固定衣襟,还有招福纳祥、传情达意之义。
自然是最美妙的创意源泉,对于盘扣来说,植物、动物等吉祥意义的图案均可作为题材。
旧时的寻找百姓家,盘扣并不罕见,它是传统女红中一项重要的手艺,今年86岁的白莲芳酷爱“针线活儿”,从小便跟外婆、母亲学,针线几乎穿起了她一生的时光。眼前这些盘扣,约有上百种,全部都是蒋丽娟的母亲白莲芳手工缝制的,心灵手巧的她,就这样一盘就是一辈子。
目前,白莲芳无法重生力气走路,无法正常开口说话,只留下百枚盘扣和一个未完成的约定。
母亲最终食言了,她没等到蒋丽娟做好100双约定的虎头鞋就病倒了,没有等到女儿接好中式盘扣的接力棒,就放下了心爱的针线。
细腻、婉约的手工扦边,彷佛一丝不苟的自我涵养。虽然,盘扣看起来漂亮,但做起来并不轻松。
从一字扣到软盘扣再到硬盘扣,盘扣从最初用于衣襟扣合到如今造型更加多变加入了装饰的意义,中式的手工盘扣默默的展示着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人工之巧。
每当看到这些盘扣,蒋丽娟心情复杂,碎布、针线、剪刀、边角布料,这里有母亲的味道,她怎么舍得放下这绕出美好时光的针线,怎么舍得把百种中式盘扣的技艺就此封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