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鹂馆

日期:2022-08-22 18:14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分享:
字号:        

  韩银超是颐和园听鹂馆饭庄的主厨,从厨30余年。作为听鹂馆寿膳技艺的传承人,他对菜品的食材、刀工、火候有着教科书一般的严格。虽然徒弟宋国亮已经跟他学厨10年,但遇到需要露绝活,韩银超还是要亲自掌灶。

  说到宫廷菜,食材的选择就堪比“皇帝选妃”,这道宫门献鱼中的主要食材“鱼”的好坏堪称关键。

  昆明湖的前身是翁山泊,是由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水好鱼就好,鱼日日在湖里搏击风浪,身上没有一块死肉,肉又紧又嫩。而现在的鱼主要是人工养殖,这对韩银超做出宫廷味是一个挑战。

  除了对食材的精益求精,刀工也是这道菜的考究之处。下刀的力度,位置,方向,全在方寸之间。精确割开骨肉相连的结点,只有手上功夫练到纯熟无比,才能游刃有余。

  鱼身两侧剞兰草花刀,以便让调配的酱汁沿着刀口浸透鱼身。烟火之中,这条鱼至少还要经历至少40分钟汤汁的雕琢才能来到餐桌。最后呈现出来的菜色泽明艳,装盘的鱼似乎还在微微喘气。

  听鹂馆寿膳制作的厨师不好当,即使是从专业烹饪学校毕业的学生,到这里也要“三年不碰锅铲”,这是老规矩。

  史料记载慈禧60岁、63岁、68岁、69岁、70岁万寿庆典均在颐和园举行,传承下来的颐和园寿膳房膳单有数百道菜,从御厨陈全山、王宝山到韩银超,三代人汲汲以求,不过复原了菜品的很少一部分。

  这里既照顾得了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首相挑剔的胃,也能满足平民百姓的舌尖味蕾,从宫廷御苑到烟火人间,寿膳制作的原汁原味并未随着世事变迁而消散,因为,背后亲自掌灶手不离勺的人始终对传统保持着一份敬畏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