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大踢石球

日期:2022-08-22 17:46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分享:
字号:        

  提起球,您可能会想到百步穿杨、凌波微步等让您心潮澎拜的词 儿,但是,即将登场的这个球,颠覆您的想象。

  踢这个球,体态讲究佛系式“雅”,技巧一流之基在于“搓”,反复 摩擦中体验着石球流窜于脚掌的快感。 

  “小孩小孩跟我玩,踢球打杆逛匣儿”,踢石球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游戏。金元后不仅流行于黄河流域,而且在北京民间也是颇为盛行,带着时间的沉淀衍变出踢土球、铁球、瓦球、胡桃等,首要精髓在乐,其次为踢。输赢法则也演绎着生物进化论的极简性“踢中为赢,不中便输”。 

  社会流传看心情,当流行于冬季北方街头的踢石球运动渐渐开启冬眠模式,唤醒和传承的重担落在了北京体育大学身上。 

  从民间流传到专业传承,古老的踢石球获得新生,不仅换了“新形 象”,有了“规矩”,还在动作、技术、战术上有了创新和升级。 

  姿势要稳,瞄球要准,出球要控制力度。石球虽小,愣是在踢出 瞬间,将人的精气神高度拴紧。10 米*10 米的小场地到处充斥着紧张而有序的脑电波。

  “攻守有术,决一雌雄”。竞技特色让踢石球在北体大产生质变的火花。10 年 36 块金牌,是北体大在民族运动会踢石球项目上大放异彩的佐证。但是当镜头切到赛场下的学员,嗯···他们却是一派“能踢到一起的, 都是难得的缘分,愿意互相包容的,都是硬交情。”的其乐融融景象。 

  踢石球项目通过北体大学生为载体的硬核推广模式,得以传遍大江南北,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

  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自发性组织到专业性竞技注入让其在全国各个民族异彩纷呈,传播、实践、推广,也就成了石球和传承人之间的默契。有朋自远方来,踢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