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凡嫁娶,都必用之,程序繁复蕴含怎么样的美好寓意
三书六礼,十里红妆,它承载着多少女子对幸福的渴望和梦想
一顶喜轿一世情缘,《非遗记忆》之喜轿:喜结良缘佳姻轿。
随着轿头一声令下,乐队响起,花轿上肩,一曲《百鸟朝凤》演奏起来。
开道锣、喜牌、乐器班子、金瓜钺斧朝天蹬还有旗锣伞扇等按序排列,八大轿夫抬着的披红挂彩的大红喜轿紧随其后,景象热闹喧腾。
喜轿,主要用于接新娘到夫家举行婚礼。最早见于宋代,后来才渐渐成为民俗,鸣锣奏乐,发轿迎亲,在历史的烟云中已慢慢走过上千年的历史。
李连生, 1991年,拜原海淀镇徐记喜轿辅传人徐场为师,就这样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因身体问题,一直在寻找接班人。
喜轿,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程序都蕴藏着深邃的文化寓意,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开道锣、喜牌、乐器、金瓜钺斧朝天蹬还有旗锣伞扇,光存放这些物件就需要不少空间。一位条件不算出色的年轻人吸引了李连生的目光。
赵文岳,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客运分公司司机,出生在民俗世家,为了给这些物件找个妥当的存放之地,可没少费工夫。
赵文岳,最终接过了喜轿的接力棒,对于这项传统婚姻礼俗中,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礼节、仪式他如数家珍。
围绕着喜轿,无论是曾经出现过的礼节、仪式或民俗讲究,虽然说法不一,却都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这些美好在口口相传中,代代传承,那些传统的嫁娶盛景虽已远去,但在这里却依稀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