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位于北京市东部,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有672个社区、117个村,常住人口344.6万人(2023年底数据)。改革开放前,朝阳区是全市的“菜篮子”、“米袋子”以及五大工业基地所在地,现已发展为全市经济强区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朝阳被赋予了“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各类国际化社区的承载地、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高水平城市化综合改革先行区”的功能定位。目前,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朝阳“1234”发展战略,实施高质量发展“五大提升工程”和高品质生活“五大示范工程”,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新朝阳。主要呈现七个方面发展特点:

  一是现代商务氛围浓厚,是全市经济发展主阵地。主要指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2023年,GDP为8387.2亿元,占全市19.2%;地方级收入为1114.2亿元,占全市18%;区级收入为563.5亿元,保持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55.5亿元,占全市近1/4,保持全市首位。产业结构以商务、金融、科技为主导,第三产业占比超过90%,呈现出CBD、中关村朝阳园等重点产业园区错位融合发展的特色布局。特别是CBD作为三大国家级商务中心区之一,以占全市万分之四的面积创造了全市4.2%的税收,吸引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全球第七。消费市场活跃繁荣,是北京市第一消费大区,拥有CBD、三里屯等16个高品质商圈,SKP、国贸商城、合生汇、THE BOX朝外等众多各具特色的商业综合体,以及全市近半数的“夜京城”地标、6成以上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首店、旗舰店数量居全市首位。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茶香文化节、全市首个国际灯光节,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启动活动首次在我区举行。当前正在全面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一纵”指地铁14号线朝阳段商业带,“一横”指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商业带,“一核”指CBD千亿规模国际级商圈),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服务业开放程度高,2016年5月正式获批成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2020年9月CBD、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共7.92平方公里被纳入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两区”建设以来,共实现全国首家另类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全市首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等88个示范性、引领性项目落地,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32%,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22.6%、44.1%。金融业蓬勃发展,机构在全市数量最多、门类最全,集中了亚投行总部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批国际金融组织驻华机构,“十三五”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营商环境全市领先,不断优化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在全市率先实施“一业一证”改革、“一件事”集成服务,首创重点企业“服务包”、“服务管家”、“成长包”等机制,基本实现区级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连续五次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获评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激励。

  二是创新生态持续完善,是全市数字经济核心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优质生态推动科技攻关,以技术驱动推动场景扩展,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拥有全国唯一的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全市唯一的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汇聚了全市超1/5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以及阿里巴巴、西门子、苹果研发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机构,高新技术企业3680家。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拥有互联网3.0产业基地、电子城IC/PIC创新中心等一批特色园区,落地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京市首个“数字人加速器”、网易(北京)数字产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加速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安全等为核心的“3+X”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应用场景丰富多元,落地国内首个L4级别高精度城市级数字孪生平台、首个跨境数据托管服务平台以及北京首个“数字人民币资金存管新模式”,“城市智慧大脑”在全市唯一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三是“三区叠加”优势明显,是首都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区内汇聚了中央电视台、路透社等近400家国内外知名传媒机构,中国交响乐团、北京演艺集团等120余家知名文艺表演团体,以及中信出版、蓝色光标等多家龙头企业,规上文化企业占全市44%。2014年以来,以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核心,建设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科技加速融合发展,区内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占全市57%,2023年数字文化产业收入增长3%。同时,朝阳也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拥有260家实体书店和城市书屋、90个影院和沉浸式剧场、66家星级饭店和21家A级景区,博物馆数量占全市四分之一,打造了798-751艺术街区、北京欢乐谷等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等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城市文化魅力、群众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四是国际化资源高度集聚,是首都对外交往窗口区。朝阳素有“中国涉外第一区”的美誉,区内有第一、第二、第三使馆区以及正在建设的第四使馆区,集中了除俄罗斯外的全部外国驻华使馆以及占全市90%的外国驻京新闻媒体、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的外资金融机构、50%以上的国际性会议。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主承载区,汇聚了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丰富的奥运场馆资源,在服务保障北京夏奥会、冬奥会中,实现了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快速提升,年均吸引游客5000万人次。近年来,相继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等一系列国际性、高水平体育赛事,率先出台“双奥朝阳”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实施奥林匹克中心区品质提升“六大工程”,创造了奥运场馆赛后运营与可持续利用的成功经验。国际服务功能完善,拥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9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3所、占全市80%。城市形象现代时尚,汇聚了银泰中心、国贸三期、中信大厦等北京各个时期的地标性建筑,集中展示了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成就。

  五是城乡发展深度融合,是全市减量提质排头兵。自2017年北京市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以来,朝阳以农村地区为主战场,全面推动大体量疏解、大尺度绿化、大范围提升,累计拆除腾退3750余万平方米、留白增绿740余公顷,净减建设用地42.7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6成以上,成功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2014年以来,积极推进一至四批一道绿隔城市化试点建设,推动10个乡基本实现城市化、108个行政村完成整体搬迁、19.5万人实现上楼安置、16.8万农民实现转工转居,“王四营模式”成为全市绿隔建设的参考样板。当前,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建设数字农业先行区、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乡村建设样板区,加快南部崛起、东部跨越、北部提升,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六是区域环境优美整洁,是生态宜居示范区。朝阳区始终对标国际一流,以绣花功夫加强生态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荣获“中国魅力城区”榜首和全国“十大品质休闲胜地”,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PM2.5年均浓度进入“3时代”,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7天。区内一半是森林,一半是城市,绿网、河网、路网“三网融合”,形成“两环六楔、五河十园、多廊交织”的绿色空间格局。城市绿地1.6万余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400余公顷、均居全市首位,温榆河公园被称为北京最大的“绿肺”。区内分布着清河—温榆河、坝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四大河系,近年来连续实施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全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亮马河、坝河、北小河等18条河道共120公里水系连通,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获评北京市高质量发展十大经典案例。同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紧抓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两个“关键小事”提升精治共治水平,完成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治理,于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创新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群众多元参与等方式,探索形成望京小街等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化家胡同、垂杨柳南街、三里屯西街等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

  七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是幸福和谐样板区。朝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拥有三级医院26家、占全市五分之一,率先在全市实现医联体全覆盖,是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和全市唯一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拥有全市最多的养老服务机构,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拥有各类体育场地5200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6平方米,国内规模最大的网球场馆群——国家网球中心、地标性商旅文体综合体——新工人体育场均坐落在我区。同时,高度重视为民解忧,围绕12345市民服务热线群众诉求,推进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实现社区、楼院居民议事厅全覆盖,“社区成长伙伴计划”被评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宜游朝阳
全力建设博物馆之城、阅读之城、艺术之城、双奥之城、时尚之城;全区有71家博物馆,44家特色城市书屋、80多家时尚书店,102个文创园区,特色文化空间在朝阳遍地开花;北奥运功能区、三里屯时尚街区,近百个特色文化艺术园区,现代都市文化艺术在朝阳触手可得。 [详细]
宜学朝阳
全区有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高中593所,有907处校址,在校学生33.85万,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区内国际学校35所,占全市近40%,国际学生和外籍教师规模均居全市第一;已建成20个教育集团,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详细]
宜商朝阳
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到近8000亿元,地方级收入持续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2023年截至4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地方级收入433.7亿元,同比增长8%。 [详细]
宜业朝阳
朝阳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93.4%;注册经营主体37.2万家,位列全市第一,每天有近百家企业在朝阳注册;从业人员达228万人,占全市超过20%,居全市首位。 [详细]
宜居朝阳
全区249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了全部城市社区;医疗联合体实现全覆盖,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打通了儿童看病“最后一公里”;已建成城市绿地1.6万公顷,公园绿地6400公顷。 [详细]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依靠各种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形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等材料。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