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护革命地标 赓续红色血脉 北京高质量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北京展区,很多人驻足良久,重温革命的壮丽史诗。参观者在电子屏上点击查看北京红色地图、翻阅首都红色文化书系,还可以看到很多文创产品。
推动建设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
北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革命文物丰富、红色基因深厚。
革命文物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本市确立了集中连片主题保护的目标,推动建设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
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为例,以北大红楼为中心,共有31处旧址,分布在东、西城等5个城区。本市在对旧址保护状况细致摸排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打造提升。魏染胡同的京报馆,是革命志士邵飘萍办报和生活的地方,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历经沧桑,曾一度成为大杂院,经过修缮,如今,小楼内设置多个专题展,讲述进步报人的红色往事。
红色遗址成热门打卡地
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文字史料,都被精细地收集、整理、修复、展览,参观者纷至沓来。
北大红楼2021年6月底面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放,仅第一个月就接待团体参观950余场、近4万人次,感受百年前的追求与梦想,聆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每逢节假日,很多革命旧址成为热门打卡地。2022年重阳节,香山革命纪念地就举办了一场庆重阳的别样活动。老人们携家带口一起聆听《进京赶考》等红色故事,共同朗诵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唱响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红色旧址,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对话”,感受精神洗礼。在李大钊故居,参观者的留言已经写满了好几本,其中很多都出自青少年之手。“我和同学们走进李大钊故居,去品味,去发现这位伟大的共产党人生活过、工作过、奋斗过的地方……”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徐一净现场写就的观后感有满满一页。
活化利用红色资源
珍贵的红色资源,不但要加以精心保护,还得创新开展活化利用,让党员群众能够就近就便开展体验教学、主题党日等活动。
一系列文创产品也应运而生。2021年年底,本市首次发布红色旅游地图,不但包含红色旅游景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以及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布信息,还印有9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本市还实施红色文化立体传播工程,综合运用影视作品、歌曲戏剧、融媒体产品等形式讲述革命故事。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北京鲁迅博物馆等迅速“出圈”。此外,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话剧《香山之夜》等,都在年轻观众中引发广泛共鸣。(朱松梅 武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