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增长,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0.5%。其中,服务性消费在信息、交通、文化娱乐等领域带动下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受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叠加消费需求向绿色低碳化转型等因素影响延续降势。
一、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文旅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性消费额同比增长4.8%。服务消费体验不断优化,文化娱乐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电影、演出市场票房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旅游出行保持活跃,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行业收入增长超1成,航空、铁路客运量持续提升。数字消费蓬勃发展,互联网直播、游戏及生活服务带动信息服务性消费额两位数增长。
二、社零总额延续降势,部分升级类和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好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零总额9803.1亿元,同比下降5.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类值中,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及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时尚娱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3.5%、8.1%和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零售额增长1.9%;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2%和3.7%。北京总部型经济特征明显,部分企业经营模式变化,跨区域设立经营主体明显增加,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24.2%和12.0%。随着发展方式加快向绿色低碳化全面转型,传统优势领域燃油车市场销售不振,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8.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促使用车成本有所降低,叠加石油价格处于较低水平,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8.1%。
三、商业单位触网率持续提升,即时零售模式表现活跃
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触网率达51.6%,较上半年和上年全年分别提升0.5个和2.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触网率达63.9%,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3966.5亿元,占社零总额的比重为40.5%,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即时零售模式较为活跃,限额以上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等业态通过公共网络合计实现的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社零总额反映的是消费品“零售”情况,是从卖方即消费品销售单位角度进行的统计,并不能全面反映消费需求整体情况。当前,消费市场正处于结构性调整关键阶段,商业经营模式、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升级,均对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下阶段,要顺应消费新趋势、新变化,持续优化消费供给,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培育北京消费新优势,推动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