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稳增长、优结构、育动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总体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优。
一、韧性彰显,经济底盘稳中向好
重点行业支撑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三大优势行业持续发挥带动作用,合计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成。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新兴软件开发等领域带动下,行业收入增速自年初以来逐月加快;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0%,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高端制造加快布局,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24.6%和13.4%,工业出口交货值持续提升,继续发挥带动作用。
需求领域向优发力。投资有效性持续提升,反映实物工作量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合计达到62.3%,2025年以来保持在6成左右的较高水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59.8%)为近5年最高;服务性消费额在信息、交通、文化娱乐领域带动下增长4.8%,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与上半年及上年同期持平。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9%,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1个百分点。“投资于人”力度加大,社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在教育、卫生等行业项目带动下增长超3成。
二、逐新而上,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企业研发创新保持活跃。1-8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分别比1-2月和1-5月提高0.9个和2.3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3%,工业研发在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带动下,增长10.5%。创新主平台、主阵地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中关村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重点企业技术收入增长12.2%,占总收入比重为27.8%,占比2025年以来稳步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9.0%,其中核心产业增长10.7%(按现价计算)。高端制造引领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7.9%(二者有交叉),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2.5%和46.5%,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和4.6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均成倍增长。1-8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13.2%和10.3%(二者有交叉),均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信息技术服务、新兴软件开发、新型媒体服务等产业增势较好。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1.7%,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三、活力释放,政策措施加力显效
系列政策激活市场潜力。“两新”政策持续显效,全市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超8成,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相关项目为主要带动力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产品产销较快增长,生产领域中,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液晶显示模组等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领域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推进文商旅体多元业态融合发展,2025年以来北京举办的大型活动场次和接待人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0.3%,演唱会经济、体育经济带动效应持续显现;线下文化消费活力迸发,1-8月全市线下文化消费[1]收入同比增长近2成,工艺美术品销售、内容保存服务等领域收入两位数增长,休闲观光游览服务、创作表演服务领域具有较好发展潜力。持续深化境外人员服务便利化改革,吸引境外游客来京旅游,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入境游客388.4万人次,同比增长42.9%。
稳企助企提振市场信心。系列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市场预期有所改善,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8月末同比增长6.9%。股市活跃度有所提升,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证券交易额增长33.9%,较上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股票交易额增长1倍以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新设企业超23万家,同比增长2成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企业培育加快。
总的来看,随着各项政策效果加力释放,优势行业、新兴领域活力彰显,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全力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保民生、防风险,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步伐、激发“新”的活力,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
[1]指以线下消费为主的文化行业,包括创作表演服务、内容保存服务、广播影视发行放映、艺术表演、工艺美术品销售、娱乐服务、景区游览服务、休闲观光游览服务和会议展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