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半年有余,2020年11月-12月,北京市统计局在全市16个区开展了北京市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调查和专题调研。调查和调研结果显示,自2020年5月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全市狠抓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党建引领社区发动,“设桶、盯桶、管桶”渐成态势,“不合格不收运”的倒逼机制日益形成,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自觉变好,参与度和满意度高,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
一、近9成被访者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居民普遍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调查显示,88.6%的被访者对小区(村)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
当问及所在小区(村)垃圾分类宣传是否到位时,96.2%的被访者表示垃圾分类宣传到位。此外,9成左右居民反映所在小区(村)开展了“引导监督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和“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超9成被访者能够进行三类及以上的垃圾分类
当问及目前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时,92.8%的被访者能够进行三类及以上的垃圾分类,其中48.5%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对4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44.3%的被访者能完成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
三、桶站设置更具规范性和便利性
从城镇居民[1]调查结果看,桶站设置更具规范性、便利性。被访城镇居民中,认为垃圾桶摆放合理、有脚踏板或拉环、夜间投放垃圾有照明等情况的比例均在8成以上,其中85.8%的城镇居民反映桶站有防雨棚。同时8成以上的城镇居民反映小区不存在垃圾车扰民、桶站周边脏乱差以及垃圾桶满溢、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1]由于我市多数村委会采取给居民配备分类垃圾桶,统一上门回收方式收运、指导和监督垃圾分类,此项问题未对农村居民进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