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第一、第二类疫苗名单中有重复品种?该如何选择?专家建议——同种疫苗儿童优选第一类
3月23日晚,市疾控中心公布本市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的详细名单。有家长疑惑,第一类疫苗和第两类疫苗为何有重复的品种?该如何选择两类疫苗?3月24日,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孙美平详解疫苗名单,建议市民同种疫苗儿童优选接种第一类。
两类疫苗为何有重复?
市疾控中心公布的疫苗名单中,第一类疫苗15种,第二类疫苗19种。
两类疫苗中,有一些疫苗名称相同,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重组乙肝疫苗等。专家孙美平介绍,本市第一类疫苗由市卫生计生委统一招标采购后,由接种医生免费为受种者接种。第二类疫苗按照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遴选统一采购后,由受种者自愿自费接种。当企业生产的疫苗数量可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的供货需求时,该企业会选择参加上述两个途径的采购,同时达标入选。也有多个企业生产同一种疫苗的情况,一家企业中标后为第一类疫苗供货,另一家企业则为第二类疫苗供货。因此,就有疫苗分别被列入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名单的现象。
此外,原本不在国家规定的第一类疫苗目录中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本市为应对突发、聚集发病,在学校发生传染性极强的水痘疫情时,会免费为同校15岁以下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进行应急接种,以防病情传播。同样,本市在每年秋季流感季节到来前,会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该疫苗也因此被列入第一类疫苗管理。
“减毒”“灭活”何解?
孙美平介绍,疫苗名称的关键词是疾病名称,但通常会加上一些定语,“减毒”“灭活”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定语。例如乙型脑炎疫苗,列入第一类疫苗的是“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第二类疫苗则是“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那“减毒”“灭活”是什么意思呢?孙美平解释,“减毒”“灭活”是一种技术上的区别。前者是活疫苗,进入人体后能生长繁殖,抗原对身体刺激时间长,但接种量小、次数少,免疫效果较好、维持免疫时间较长。后者是死疫苗,特点是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抗原对人体刺激时间短,要想得到较高而持久的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注射。
孙美平特别提醒家长,免疫功能低下或发现有免疫缺陷的婴幼儿,只能选用灭活疫苗,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一二类疫苗该如何选择?
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面临一些疾病的威胁,比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肝、乙肝、麻疹、风疹、肺炎、脑膜炎等。人体抵抗疾病,是通过自然感染或患病的方式产生对该疾病的抗体。但让孩子通过得病的原始方式获得抗体,是一种高风险、不现实的做法。因此,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刺激孩子机体产生抗体,以防止感染相关疾病。
孙美平为家长提供了四个选择疫苗的建议。
首先,针对同一种疾病,如果第一类和第二类名单中都有相应的疫苗,优先选择第一类疫苗即免费疫苗。因为,第一类疫苗均经过了国际证实、国家论证或北京市论证,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安全性、有效性很高。
如果孩子对某种第一类疫苗有接种禁忌,应经医生评估选择第二类疫苗中具有同种功效、不含接种禁忌的疫苗,以免给孩子造成免疫空白。
第二类疫苗中有一些在国际上属于第一类疫苗,也很重要。只是考虑到国内还缺乏相关流行病学可靠数据,以及适宜的经济条件和实施可行性等综合因素,在我国尚未纳入第一类管理。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身体情况接种。
第二类疫苗中也有不少联合疫苗,比如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由于接种联合疫苗可以同时对几种疾病产生抗体,明显减少孩子接种疫苗次数,受到部分家长偏爱。(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