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医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系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全面贯彻落实政府法治建设要求,以《北京市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为契机,努力提升中医药行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深入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
(一)普法成效显著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市中医管理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会前学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学习重点内容,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专题学习,把握基本精神、领会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依法行政和行业治理全过程。市中医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四周年和《北京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为契机,深化依法行政实践,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深入全面总结“七五”普法成效,推出行业普法先进典型,制定了普法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由局长带头在局务会上多次研究部署行业法治建设及依法治理工作,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定期组织会前学法,落实会前学法制度,组织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法治政府实施纲要等内容进行集体学习,印发了《北京中医药行业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组织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了《中医药法》实施四周年宣传贯彻活动,提高政治站位,建立中医药普法责任制,加强宣传月组织实施,精心部署谋划,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中医药行业普法宣传工作的通知》,组织16区卫生健康委、30余家中医医院、3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宣传月活动,达到相关机构全部覆盖,单位全部组织培训,活动全部高质量开展,以中医药行业优秀典型开创中医药传承与人才培养新征程。二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邀请律师作为常驻法律顾问,随时提供法律服务,今年以来,我局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15件,书面审查意见152件,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三是组织专题培训。委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完成中医行业及中医医院相关人员2021年中医药依法执业培训。召开2021年中医药监督执法及依法执业2期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围绕中医药法律法规、规范依法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以案释法等,培训覆盖中医药管理人员及执法人员。为提升中医诊所依法执业能力、强化卫生监督人员中医药执法能力,中医执法骨干共计200余人开展依法执业线上培训。
(二)《北京中医药条例》宣传有力
2020年11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中医药条例》,于2021年5月1日施行,市中医局举办《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实施宣传贯彻暨培训活动。活动现场公布了100名“首都名中医”、55名“优秀名中医”、50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名单,以中医药行业优秀典型开创中医药传承与人才培养新征程。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北京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北京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在活动现场颁牌成立,以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医院等单位为依托,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制度和平台实现创新新突破。首都国医名师代表及传承弟子、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16区卫生健康委主管领导、中医科科长;二、三级中医医院主管院长、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主任、行业学(协)会代表等300多人参加活动,推出“十人谈”、“大健康”、“大文化”、“大创新”等系列新媒体视频,印制宣传海报、折页、白皮本等宣传品,形成全市中医药行业宣传贯彻《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良好氛围。
(三)政务服务审批服务不断优化
优化政务服务审批。深入开展“放管服”,已按照市政务服务局要求编制我局9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实施告知承诺的9个事项,编制告知承诺书,明确告知承诺事项信用监管措施。我局已实现24项事项“全程通办”,事项90%事项(共26个行政许可事项)“全程通办”。在京津冀自贸区内推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不存在公布的事项名称、事项受理标准、事项申请材料、事项办理时限与天津市、河北省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对6大项22小项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进行了精简,压减比例分别为30%和91%。便利群众办事的跑动次数,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事办理深度。
(四)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强化
全体机关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深入开展“接诉即办”,对于北京市卫生热线12320所接的市民的政策查询、业务咨询、投诉受理、难题协调等方面问题,按照“接诉即办”的原则,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理,确保市民诉求得到及时回应。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全年接诉即办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在95%以上。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加强行政许可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以官网“百姓心声”栏目、微博“北京中医局”、微信公众号“首都中医”等为重要的载体,微博发布量279条,微信发布量1032条,加强与广大群众在中医药政策等方面的互动,及时回复群众诉求,完善群众与我局政民互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根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全清单》的内容,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公示、公开。2021年主动公开财政预算决算、中医药防治等涉及民生领域的相关内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五)中医药行业治理和监管不断加强
完善行业治理体系。2021年3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实施34方面的156个重要举措和重点项目。我局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组在调研30余次的基础上编制了《“十四五”时期北京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制定《北京市中医药条例》配套文件,目前《北京市西医师学习中医管理办法》、《北京市医疗机构委托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规范》、《中医诊所不良执业行为记录制度》等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目前共有238家中医诊所完成备案工作,共有112人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大力营造中医药依法发展良好环境。
推进中医执法工作。我局已向市卫健委请示移交行政监督类职权。组织开展疫情督导工作,市卫生监督所累计督导各类中医机构近800户次,组织开展针对实施备案制的中医诊所依法执业情况的暗访,对中医诊所是否存在违规宣传及超诊疗范围执业行为进行检查,完成对60家备案诊所的暗访工作。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市共计行政处罚中医医疗机构(仅医政专业)共计94户次,其中:简易程序21户次,一般程序73户次;警告50户次;罚款65户次;责令改正66户次,责令停止活动2户次,取缔3户次。
我局高度重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均由主管局长亲自出庭应诉。2021年开庭的次数为1次,无败诉案件,开庭时间为2021年3月2日,发生行政诉讼案件为案件二审,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2021年12月17日收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1件,目前正在准备提交答辩状的阶段,尚未开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1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着短板和弱项:一是主动化解解决中医药行业问题能力有待增强,从业人员依法协调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普法广度和深度有待扩大,要加大法治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普法效果;三是解决市中医局监督执法问题,下一步市中医局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执法体制机制问题的解决,加强充实中医药执法力量,加强与市卫生监督所执法配合。
三、2021年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切实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
市中医局局长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由局长带头在局务会上多次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中医药行业广泛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印发《北京中医药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京中医办字〔2021〕134号)。及时研究“八五”普法工作规划,解决中医药行业法治建设有关重大问题,积极推进法治建设。主管局长亲自出庭应诉和复议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制定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聘请天如律师事务所作为常年法律顾问。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和新闻发布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推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
(二)全面依法履职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履行政府职能职责实施权力清单、收费清单、负面清单管理,经过全面的梳理以及动态管理,目前我局权力清单共有36个事项,所有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清单均已在官网公示。同时针对行政审批事项,根据市政务服务局和市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完成35个中医医疗机构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工作,206个中医医疗广告审核和858件中医医师相关事项的审批,在严把准入关的同时,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便捷、精准的政务服务。市中医局建立支部会议、局务会常态化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三重一大”事项均由集体决定。
(三)疫情期间公正文明执法
我局已向市卫健委请示移交行政监督类职权。市中医局联合市卫生监督所加强市级疫情防控督导、市级院感专家联合督导等系列督查督导工作,对中医各级各类归口医疗机构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院感管理工作督查督导,实现中医监督人员常态化督导,开展全市非法行医暗访工作。建立传染病定点医院对中医医疗机构常态化的院感防控指导机制,实施“双面控点”,组建专业人员对归口管理机构派驻督导员开展全天候驻院督查,通过医院领导班子分区控点和6个部门分类控点,确保防控责任落实到位;建立中西医联合救治机制,组织编制50种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健全中医疫病防治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机制,实施中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到传染病定点医院轮训培养制度,提升中医药传染病防控能力。
四、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初步安排
(一)推进中医药“八五”普法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落实《北京中医药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北京市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专题学习,组织全市中医药行业普法骨干培训班,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北京市中医药的法治建设工作,把握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的中医药发展规律。推进中医药法治建设,加强中医药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发挥好中医药条例的保护、促进和规范作用,通过完善首都中医药法治治理体系,促进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北京中医药行业治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二)强化内外监督
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强化主动治理,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开展案件分析和警示教育,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加强决策公开,扩大公开范围,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渠道建设,做好政策解读,提高职工学法用法能力。
(三)强化疫情服务保障
对归口机构强化院感防控闭环管理。联合市区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归口管理机构派驻督导员开展驻院督查,及时强化院感防控举措,加强监督管理和惩处力度,在法治保障下实现新冠肺炎零感染。
(四)完善执法监督体系
研究解决中医药执法队伍问题,开展中医监督执法培训和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培训,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行业打击非法行医、非法中医药宣传等专项治理活动,规范中医药人员从业行为,提升行业依法执业水平。
(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政务服务局统一部署,继续梳理中医行政服务事项清单,优化办事程序,完善行政服务闭环管理,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缩减办理时限,提升市中医局行政服务能力水平。
(六)完善法治治理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实施《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布《北京市中医药条例》配套制度并做好解读,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法制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