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务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日期:2023-03-31 10:00    来源:北京市水务局

分享:
字号:        

  2022年,北京市水务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主题,围绕“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水务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水管水,不断推进首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水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着力加强水务立法和配套政策体系建设。一是积极主动协调市人大、市司法局通过“立一修一”方式,推进《北京市节水条例》立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修订工作。2022年11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北京市节水条例》,于2023年3月1日实施。《北京市节水条例》固化“全面节水”理念,构建“取供用排”全覆盖的节水责任制度体系,彰显了新时期节水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二是稳步推进《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启动《北京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的立法后评估。三是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水生态区域补偿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多样化水务新需求,着力提升依法管水治理体系现代化能力,开拓共治共享的社会治水新局面。

  (二)压茬推进水务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调整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管理规定》等文件,取消简易低风险项目涉水审批事项,推行“评审合一”和“选择性推送”等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备案制、直接准入制等模式,精简整合申报材料30%以上。全年简化审批流程(告知承诺审批)项目202个,免征求意见项目622个,惠及企业500余家。累计受理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87970件,办结86595件。其中市级受理4381件,办结4153件;区级受理83589件,办结82442件。解答各类咨询1.36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近100%。综合考核在市政务大厅排名位于前列。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市级水务部门向“信用北京”推送案件处罚结果323件,核查修复企业信用信息9批次16件。

  (三)深入开展水务综合执法工作。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扫黑除恶斗争等重要工作,先后开展河道非法采砂、河湖保护管理、防汛保安、地下水超采等17个专项执法行动,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690余次。全市水务系统执法检查215733件,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7098起,罚款2945.06万元。公安机关办理涉水案件2起,拘留以上处罚7人。认真开展水务领域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起。创新执法机制,在全市水务系统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印发《关于在疫情期间加强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的通知》《北京水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水行政执法队伍通过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机制,办理案件270件,累计免罚、减罚金额504.05万元。

  (四)积极督导涉水下放行政处罚职权落地。认真做好水务综合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执法重心下移,赴16个区重点街道乡镇督导基层涉水执法26次,会同市城管执法局对700余名街道乡镇综合执法人员开展联合培训,编印下发水务部门下放行政职权工作手册1600套4800本。街道乡镇综合执法队累计开展涉水执法检查8281件,立案查处涉水违法案件517件,罚款280.6万元,街道乡镇综合执法队涉水执法能力和效果不断提升。水利部《水行政执法动态信息》(2022年第6期)刊登“北京水务积极督导基层综合执法成效”进行通报,给予肯定。

  (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水务法治宣传。制定印发《2022年北京市水务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宪法宣传日等时机,统筹运用市水务局网站、水务报、“水润京华”微信公众号、河长APP以及各区水务局的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湿地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北京市节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探索“云直播”普法,针对游泳、钓鱼、滑冰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水法规宣传,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水法规,遵守水法规。

  (六)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参与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2件,起草修改审查各种合同文本227件,提供非诉法律事务服务近400件次。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公职律师工作的意见》,完成公职律师管理机构备案相关工作,设立公职律师1名;参与办理行政复议、诉讼相关工作,办理复议案件7起,诉讼案件5起,其中行政诉讼案件3起、民事诉讼案件2起。

  (七)自觉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2022年我局办理建议“两会”议案提案(含会上、会下)84件。其中,全国人大建议3件,市人大建议36件;全国政协提案3件,市政协提案42件。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26条。其中,工作动态类信息2726条,财政类信息1486条,人事类信息58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1件,全部依法依规予以答复。深入推进“接诉即办”,办理市民诉求2788件,其中12345市民服务热线2263件、便民热线132件、投诉咨询325件、政风行风52件、舆情12件、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转办4件,按期办结率100%。加强信访工作,办理来信369件次,接待来访56人次。其中,局主要领导阅批群众来信22件次,局级领导下访接访15人次。

  二、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机构调整改革后,部分新调整组建的局属单位开展法治建设的意识、标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公职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欠缺,需要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职、依法办事的意识。二是配套执法装备不够完善。水行政执法装备数量不足,信息化、专业化支撑不足,与首都水务执法高质量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三是水法规普法工作任重道远。部分市民群众、企业单位不了解水法规,需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加大水法规普法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尊重水法律、遵守水法律的观念和意识。

  三、2022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

  (一)积极推进水务法治建设。认真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制定《北京市水务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部署、协调、督办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主持召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组织制定《北京市水务法治建设工作方案》《2022年度全面依法治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积极协调、推动《北京市节水条例》立法工作,11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北京市节水条例》。主持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审议《关于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机井管理的暂行规定》《北京水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指导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形成了“构建行政司法同向机制,共护首都优美生态河湖”“开启‘六字诀’执法新模式,创新完善水务综合执法”两个项目,并参加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评选。

  (二)坚持学法用法提高法治素养。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带动作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主持局长办公会会前学法5次,先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部署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培训班1期,安排局领导参加行政诉讼案件庭审2次。坚持依法决策,研究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查。

  (三)健全完善行业监督机制。坚持以河长督查为抓手,围绕年度总河长令任务,突出水资源管理、节水管理、供排水管理、河湖管护及运行管理、河长制机制运行等5个方面的工作,对248个重点事项(点位)实施集中督查检查,不断强化行业监管。研究制定《北京市水务行业相关市属国有企业目标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等水务行业市属国企纳入督查,实现了水务行业全覆盖督查。

  四、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面强化依法履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为主线,突出法治工作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围绕首都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统筹谋划法治工作各项重点任务。研究“十四五”水务法规立法计划和修法建议,积极做好立法项目储备,扎实推动《北京市节水条例》配套制度政策落地落实,推动修订《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完成涉水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夯实水务立法工作基础。

  二是深入贯彻实施《北京市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方案》,加强综合执法、专项执法、协作执法,持续推进水务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顺畅,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完善市、区、街(乡)三级水务综合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水务行政执法效能。

  三是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全系统“八五”普法。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深入宣传《宪法》《行政处罚法》《北京市节水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尊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水平,为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