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司法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日期:2022-03-29 10:00    来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号:        

  2021年,市司法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推动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司法部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能力和水平。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会学习内容,将全面落实中央和本市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纳入党委会、局长办公会重要研究议题并推动落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进一步铸牢政治忠诚,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

  (二)持续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出台改革优化法律服务业发展环境若干措施,服务保障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减证便民服务,降低律师事务所设立资金条件,进一步缩减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政许可办理时限。推进权力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深度融合,清理政务服务事项96项,确认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38项和公共服务事项236项,68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优化公证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公证提供“绿色通道”,“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由112项增至180项。完善“接诉即办”响应机制,办理12345热线派单2232件,响应率97.75%,解决率98.48%,满意率97.19%,8个月并列全市第一。

  (三)不断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局党委会议事机制,厘清党委会与局长办公会决策事项。制定出台《北京市司法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管理,本局制发的17件规范性文件全部履行合法性审核程序。对本局起草的16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1件、修订1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要求,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提升决策科学、民主、法治化水平。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修订完善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制发本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处罚信息公示期管理制度。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组织完成本系统执法主体、执法文书、处罚权力清单的专项清理。在全市率先完成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业涉企行政检查单规范和公示工作,实现检查的事项、内容、方式、标准“四统一”。依法办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职业资格认定等行政许可16777件次,法律援助行政给付1237件次、其他政务服务21793件次;实施“双随机”检查1011件次、专项检查19件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5件,不予行政处罚决定1件。依法办理各类投诉举报398件次。

  (五)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年内四级实体平台提供服务782244件次,同比增长54.69%;网络平台提供服务1301608件次,同比增长41.96%;12348热线平台提供服务1069832人次,同比增长103%,群众满意率98.85%。年内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7980件,办结22214件。

  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集中办理遗嘱公证”“我当法律服务员”“村居法律行”等活动。圆满完成北京考区2021年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考务组织工作。开展特殊群体维权专项活动,为军人军属、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维权提供普惠便利服务。推进司法鉴定行业参与法律援助,为510件法律援助案提供减免司法鉴定费服务。承办的以“服务贸易全球化与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论坛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研究起草“八五”普法规划,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民法典集中宣传月活动,制作推出全国首档民法典普法宣传节目《民法典通解通读》;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暨“迎接冬奥 法治同行”系列宣传。制定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和命名管理办法,对本市的74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复核,推进完成29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9000余名,提前实现3800余个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

  (六)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北京建设。落实建党100周年、冬奥会筹办、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责任,实现监狱戒毒场所25年持续安全稳定。制定社区矫正等级防控预案,严格社区矫正管理,形成社区矫正安保维稳等级防控“北京模式”。组织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37万余次,预防纠纷7462件,调解纠纷224452件、成功调解137810件。组织各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调解714365件,调解成功363113件。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年内收到以各区司法局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173件,受理160件,审结154件。北京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仲裁案件7737件,通过调解化解争议1161件。

  (七)稳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调整内设机构,增设行政复议立案处和监狱戒毒工作处,所属事业单位由8家精简为6家。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出台进一步规范司法所工作职责、加强新时代司法所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司法鉴定行业市区分级管理体制。指导司法鉴定行业出台全国首例文痕、法医临床类司法鉴定《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完善社区矫正体制机制,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出台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完善律师、公证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形成《北京市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北京市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公证质量管理办法》《公证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实施细则》等一批制度成果。

  (八)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的实施细则》《关于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的若干措施》等监督制度,积极落实市委巡视整改意见,接受驻局纪检监察机构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年内办结人大建议32件、政协提案46件,办理以我局为被告的行政应诉讼案件107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主动公开各类政务信息4800余条,依法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00余件,接待群众来访122人次、办理群众来信3420件。

  此外,我局认真履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职责,推动印发《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的实施方案》《北京市“两区”建设法治服务保障清单》《北京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组织完成年度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和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的组织申报、初评推荐工作;推动各区、各部门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等制度;组织完成本市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自查工作和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的服务保障工作。认真履行政府法治工作职责,年内对《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24项地方性法规、《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等22项政府规章的草案进行法律审查,对11项地方性法规立项论证进行审查;围绕《行政处罚法》贯彻实施,组织完成116部地方性法规、210部政府规章的专项清理工作;围绕中轴线申遗、冬奥会筹办等全市中心工作开展法治服务保障,对2022年特定时段全市禁放烟花爆竹、三四轮车整治等法治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对452件次市政府文件、决策、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核,对区政府和各市级部门制发的498件规范性文件实施备案审查。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三期建设,不断优化依法行政考评监测指标体系,主动拓展行政复议便民服务,实现“市政府行政复议接待咨询点”各区全覆盖,以市政府名义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402件、受理2900件、审结2795件;办理市政府行政应诉案件847件。

  二、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还不够深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司法行政系统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司法行政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公共法律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新需求还有差距;综合运用行政复议、多元调解、商事仲裁等法治化方式化解争议的能力还需要提升。

  (三)行政执法的质效还需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执法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水平还明显不足,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进一步关注并着手解决。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责任。制定《北京市司法局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责任情况纳入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对重大改革和法治建设重点任务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职责,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要求。认真贯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围绕规划计划制定、重点任务推进落实、重要制度文件起草、重大项目和资金使用、重大案件处理、敏感舆情研判等重大决策事项,年内共召开15次局党委会、12次局长办公会,对54项议题进行研究审议并依法作出决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完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业监管制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年内组织理论中心组、党委会、办公会、“司法大讲堂”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依法治国理论33次、学习法律法规4次,开展法治专题讲座4次。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2次。

  四、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巡视整改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和“两区”建设。巩固司法行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成果,落实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业简政放权,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告知承诺”事项范围。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机制,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三)进一步加快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制定公共法律服务“十四五”实施意见,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业健康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维权服务活动。积极争取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落地自贸试验区。协调推动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基层依法治理和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活动。

  (四)进一步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北京建设。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深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化解社会风险、确保监所安全,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五)进一步深化司法行政领域改革。完善司法行政制约监督制度体系。加强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所统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能力。规范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完善人民调解与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以及法院诉讼衔接机制。

  (六)进一步推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有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和本市实施意见各项任务实施,扎实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做好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推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城市更新条例等重点领域立法,提高法规规章草案法律审查质量。出台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要点,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工作。修订《北京市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若干规定》,加强行政执法协调制度建设,推动完成市级层面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