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和储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粮食,为增强首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储备管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
(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1.强化法治培训。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定期开展会前学法、法治讲座等活动,对《行政处罚法》《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专题培训,举办会前学法5次,培训时间达到24学时。
2.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力度。对做好贯彻实施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工作进行部署,面向全市粮食行政执法人员、涉粮企业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电视媒体、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大力开展普法宣传。
(二)深入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职能转变
1.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本市粮食收购备案实现“一表即办”,现场即时办结,网上0.5个工作日办结。出台12345“接诉即办”工作规程,妥善解决各类诉求。举办2021年服贸会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成立“国际粮食现代供应链联盟”,为中国与国际粮食供应企业和组织建立了常态化的粮食行业高端国际交流平台。
2.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切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对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报告进行双审批。市政府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作为重点工作调度,“粮食安全”继续纳入对区政府绩效考核。
(三)持续提升规范化水平
1.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修订《北京市储备粮管理办法》。启动粮食存储、加工、运输环节节约减损地方标准申报,促进小麦粉、芝麻酱、芝麻香油等三项团体标准制定。形成安全生产“管理对象清单”和“管理事项清单”,健全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2.认真做好合法性审核工作。严格做好合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审核各类合同(协议)47件,提出审核意见608条,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提出审核意见90条。积极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四)积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
1.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京粮发〔2021〕26号),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落实行政检查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检查行为。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我局开展执法活动85次,出动执法人员255人次,检查单位85家次。开展库存和收获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宜存率100%、食品安全超标率0%,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100%。
(五)不断强化内外监督工作合力
1.积极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全面统筹年度审计工作,把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进行有效衔接,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2.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2020年度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整改,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修订、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等工作。发布新浪微博749条,累计阅读量503.7万次,今日头条271条,累计阅读量96.1万次,公开信息409条。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粮食和储备局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制定我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召开局党组会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自查情况,并形成专项报告。
(二)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结合“三重一大”事项、职责职能和具体工作实际,梳理并形成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局党组会和办公会多次研究各类行政规范性文件等与法治政府建设有关的议题。根据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组织梳理本市粮食领域权力清单,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推动开展普法宣传
结合“夏粮收购”“秋粮收购”“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做好粮食普法宣传。举办北京市“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开展“节粮减损”“爱粮节粮”宣传。
三、存在的不足
随着粮食和物资储备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相关标准化工作还需要加快推进;部分制度调研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监管思路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实施行政管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一)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深入做好粮食节约减损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出台《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制定民用防疫物资储备管理细则和调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储备管理要求和应急调用流程。加大调研力度,进一步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提高监管水平
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规范粮食企业信用监管活动,探索建立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办法,建立粮食企业诚信档案,综合评定粮食企业诚信等级,推进粮食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三)强化法治思维和能力
探索推进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增强行业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加大对宪法、粮食行业法律法规等宣传力度。提高法治培训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