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等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完善地方科技法规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统筹力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并作为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行政办公会会前学法、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学内容。印发实施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委领导年度专题讲法10人次,实现学法活动制度化。委党组会议、行政办公会议分别审议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多次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加强指导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双报告”制度。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委内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开展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并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积极推进科技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典型案例工作。
(二)完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顶层设计。推动颁布施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法和本市促进科技创新基本法,出台30余项配套政策措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争取中央科技委印发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部市区三级责任分工清单。部市联合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部署推动50项重大任务。修订施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提升自然科学基金投入效能。完成《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立项论证。
(三)于法有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市级机构改革方案,推动组建成立市委科技委。依托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和全面创新改革专项办机制,完成年度科技体制改革任务50余项,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发展措施等一批制度成果。推动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等中关村先行先试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10项政策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修订出台中关村“1+5”系列资金支持管理办法。
(四)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健全重大决策全链条管理机制。对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方案、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指引、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认定等39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已印发的20项行政规范性文件均报送备案审查。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印发实施《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规则》,实现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等文件清理工作,废止27项行政规范性文件。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优化专家、律师参与重大决策机制,为委内涉法事务决策提供咨询意见百余次,对千余件经济合同、招标文件进行法律审查。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全年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五)做好行政执法和一体化综合监管等工作。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坚持“初违慎罚”“轻微免罚”,对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频率不达标给予警告1件。持续加强一体化综合监管工作,开展实验动物“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检查357件。推进市区两级技术市场执法联动,非现场检查占比45%。印发实施《北京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指导140余家持证培训机构全面对接教育部监管平台。A类行政执法人员绑定“综合监管e码查”达到100%。加强科技伦理审查监管,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
(六)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承办建议提案376件,多项提案建议获市领导肯定。配合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监督工作,按要求形成专项报告。接受市人大财经委对预算的监督和指导,做好年度预算人大审议相关工作。配合市审计局开展科创基金、高质量成果转化及大数据审计工作。认真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全市各委办局考核排名并列第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00余条,按期答复公众来信250余封。发布政策解读信息30余条,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12.8万余次。坚持依法依规办理信访事项9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印发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形成委领导带头、各处室分工协作的普法工作格局。开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宣传宣讲活动40余场,出版发放条例单行本1万余册,制作条例宣传片并在地铁、公交、楼宇屏幕以及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覆盖各区、各部门及各类创新主体。举办全市科技系统依法行政培训班并组织法治能力考查测试,组织领导干部赴市知识产权法院、西城区人民法院旁听案件庭审。策划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进园区等活动,新晋处职领导干部进行宪法宣誓。举办常态化普法活动280余场。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2024年我委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但在以下方面仍需加强:一是部分干部法治素养有待提升,自觉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把握不够精准,需要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际,对实验动物、技术市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等监管工作需进一步优化。三是起草政策措施质效需要提升,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与其他政策措施界定标准需进一步明晰,不断强化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持开展4次会前学法,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委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身作则,在市政府常务会宣讲科技法规,部署举办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监誓领导干部宪法宣誓仪式。二是推动完善科技创新法规体系。推动出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落实工作方案,组织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修订主要的制度设计。三是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研究合法性审核意见,组织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依法保障企业平等获取创新资源的权利。四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组织制定实施《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推进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实施方案(2024-2026年)》,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打扰。
四、2025年工作安排
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科技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研究制定我委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统筹年度立法计划建议,及时研究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工作。
二是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度保障。持续贯彻实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做好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推进《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相关工作,积极开展新兴领域立法研究。研究编制“十五五”时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提出新的改革建议。
三是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法治水平。加强行政执法规范与效能建设,强化非现场监管。深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探索适用科技创新例外规定。进一步办好全市科技系统依法行政培训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提升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