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坚强领导下,市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法治政府建设相关部署要求,坚持“四个第一”理念,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等工作,不断提升北京公安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打造了具有北京公安特色的“法治”金名片,有力维护了首都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持续推进法治化建设,提升北京公安执法规范化水平
一是突出法治导向,开创执法保障新格局。建立北京法治公安建设目标体系,做实做强法治专业保障,以完备制度提升执法精准度和法治引导力。
二是加强机制创新,着力打造规范执法新生态。强力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迭代升级,拓展“一站式”服务功能,拓宽刑事速裁案件办理范围,开展未成年人帮教、救助等保护服务。健全联络会商机制,保障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
三是强化监督指导,全力提升执法办案质效。严格执法源头管理,彻查彻改问题隐患。全面提升行政案件办理质效,加强监督整改、指导培训,在行政案件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复议诉讼纠错率同比下降,有力提升了行政案件办理质效。
(二)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营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推出110条改革措施,逐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清单化管理、账单式推进,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二是创新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北京公安管理服务质效。以深化“一窗通办”改革为契机,加强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设,重点推动高频车驾管业务进驻山区派出所。推出新生儿、婚育等“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建设。出台优化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措施,探索推行“一网通办、并联审批”“一次审批、多次告知”,确保大型活动顺利举办。
三是加强联合统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档升级。依托区域警务合作、京津冀公安机关“放管服”联席会议机制,深入推进三地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推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拓展“跨省通办”业务。
(三)持续完善机制建设,打造安全高效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法治保障,规范权力运行。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实公安机关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公示行政职权;优化调整行政处罚权裁量基准;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部署,统一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流程、方式和申报材料,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办理。
二是持续创新发展,贯彻警务改革发展战略。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经济犯罪案件受案中心,打造全新三级受案体系,建设线上举报平台,实现对常见案件线上举报全覆盖,及时排查影响经济民生的风险因素,有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职权清单,健全“部门联合抽查”“双公示”“6+4”一体化综合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等机制,推进“互联网+监管”,真正将智慧监管理念落到实处。
(四)持续推进科学立法,加强公安执法规范管理
一是持续推进科学立法。全力投入《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法>办法》起草工作,确保法规顺利出台。开展修订《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圆满完成立项论证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立法评估。对我局起草的市政府规章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全面评价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不断促进首都立法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积极填补立法空白。围绕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积极对接并配合市委网信办向立法部门提出立法建议并纳入立法规划,有力推进地方立法。
(五)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全面保障公众知情权
一是依法主动公开。始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托网上北京市公安局、政务新媒体、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等渠道,依法主动公开各项重点内容,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公开。
二是加强决策公开。通过市局门户网站与“首都之窗”,对户口迁移进京许可、实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等政策文件征求意见,及时发布文件草案、起草说明和意见征集结果。
三是集中统一公开,切实提升质效。优化完善北京市公安局对外网站平台互动功能,做好网民留言办理,建立专栏集中展示政策文件,设置关键词、文件种类等搜索功能,便利群众查询。
(六)持续深化法治宣传培训,提升全警专业水平素养
一是以警种主战为中心,切实抓好专业能力提升。聚焦打造执法办案专业队伍,有效提升核心战斗力和专业水平;牵动相关警种和分局动态调整培训重点,提升民警学习的便捷性,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二是以能力升级为目标,切实抓好法治素养提升。积极邀请法学专家举办执法资格考试系列辅导讲座,结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新法新规,组织举办系列专题培训,开启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培训“新常态”。
三是以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入落实全市“八五”普法总要求。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穿警服的副书记”等机制作用,全方位、多层级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打造公安法治宣传立体化网络,构建具有鲜明北京公安特色的普法新格局。
(七)持续聚焦群众诉求,筑牢风险防范化解防线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有力推动信访工作顺利开展。将信访工作纳入局党委会议事日程,主要领导牵头负责,专题研究部署,推动信访工作有序开展、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强化机制融合,积极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发展。坚持执法规范化建设与信访“控增减存”一体化推进,加强内外监督深度融合、同向发力,2023年,全局信访总量、初次信访量均实现同比下降。
三是强化为民服务,持续健全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健全完善接诉即办“市局-分局-所队”三级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接诉即办派单办理平台24小时值守制度,对群众诉求分级分类下派,对社情民意全方位响应,压实首接首办责任,实现派单流转速度明显加快、答复质量明显提高。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2023年市公安局法治公安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成果转化需进一步提速。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决策部署,还需深入研究细化依法行政的具体举措,健全新时代法治公安体系,推动北京公安法治工作跨越式发展。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需进一步深化。围绕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还需持续加大改革力度,通过科技赋能牵动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能力,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化智能化发展。三是一体化综合监管需进一步加强。围绕优化监管方式,还需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一体化综合监管、跨部门监管、非现场监管效能,有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政治责任
认真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二)以执法规范为目标深化法治建设
组织召开全市公安工作会议、“公安+行政”执法协作联席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不断提升执法协作水平,深入推进综合打击治理工作。
(三)以群众诉求为导向践行人民理念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转作风、办实事、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主要领导接待来访群众,解答群众提问,现场组织会商,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四、下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2024年,市公安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治市相关部署要求,不断强化公安法治体系建设,提升执法质效。二是对标“北京服务”首善标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推出利企便民举措,实现公安行政管理服务突破性转变。三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非现场和一体化综合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法治公安建设,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