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昌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严格履行依法决策机制,紧扣“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则,完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决策制度,及时公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加强合法性审核,坚持“大法审”理念,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备案程序要求,深入推进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全年审核区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协议314件,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21%,覆盖率达100%,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161件。打造重大合同全过程管理“昌平模式”,此模式于2023年获评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并被中共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参选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
(二)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促进依法履职”主题月活动,围绕日常履职高频问题制定“1+1+1”执法工作指引手册,编制相关案例汇编、选编,查漏补缺现有履职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执法力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当前全区A岗关联率97.11%,参与执法率98.33%,较去年分别提高2.46%、2.6%。加强法治督察,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和医疗美容、粮食市场等领域专项整治等活动,其中医疗美容行业治理作为先进典型迎接国家卫健委督导检查。加强行刑衔接,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和衔接工作流程,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化、案件移送标准化和执法程序规范化建设。
(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程零见面、一次不用跑”的昌平样板,2023年全区新设企业3.5万户、增量排名全市第一。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推出“免申即享”“达标即享”清单,实现政策红利免申请、零跑腿、快兑现,探索镇街层级合同“一承诺二审查三必谈”制度。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强区建设,出台《昌平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昌平受理窗口获评“全国优秀受理窗口”。固化内外监督合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81件、政协提案186件。
(四)健全矛盾预防化解机制,筑牢社会治理基础
提升行政复议质效,深化“复议+调解”模式,全年共接收行政复议申请1163件,结案1122件,其中和解、调解结案数占28%,重点打造“昌复议”讲堂特色品牌,开展培训6期,覆盖全区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提升行政应诉效能,全年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达4次,组织全区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开展庭审观摩4次,各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201件次,应诉率达100%。提升矛盾源头预防治理水平,全年受理人民调解案件818件,调解成功率达95%,健全“1+22+N”矛盾联排体系,打造“信访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工作模式,建立接诉即办“1+3+N”工作体系,办结群众诉求58.6万件,综合成绩创历史最好。
(五)巩固基层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强化基层法治力量,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培育“法律明白人”1194人,其中典型人物事迹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选登,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全区现有6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深化全民普法工作,严格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开展法治宣传活动800余场次,选送的法治节目《英雄兄弟》在北京市法治文艺大赛荣获全市一等奖,在16个区中唯一获此殊荣。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出“昌律先锋”“助企”普法服务团等精品特色,组织律师提供对口支援、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法律服务。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对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特色亮点挖掘力度有待强化,需要进一步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内生动力不足,依法行政考核指标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基层执法力量与业务培训存在工学矛盾。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全区各单位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及年度工作要点。盯准学法常态化,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建设等主题开展区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8次、全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2期、涉法治建设各类培训40余班次。
二是统筹部署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增强大局意识,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区委六届五次全会重点任务清单、区委“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重点工作台账。高位科学谋划,召开年度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部署全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关注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专题听取研究行政执法、合法性审核、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等重点工作并多次作出批示。
三是持续深化示范引领作用。严格落实年终述法工作全覆盖,创新述法形式,率先成为北京首批探索会议述法、现场述法的地区之一。强化督促考核评价,将各处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情况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评价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细化依法行政考核标准,完善日常履职“正负面清单”考核制度,设置正面、负面清单并逐月打分通报。以“一规划两纲要”中期评估为抓手,继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细。
四、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安排
(一)推动示范创建,营造法治环境。做好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参评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对照指标任务启动创建情况摸底调研评估,建立任务工作台账,每季度召开调度会集中研判攻坚。切实发挥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在创建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结合示范创建推动年度法治政府工作要点制定、专项考核、情况通报等常规制度落实。推进法治建设领域校城融合,拟与中国政法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掘其他在昌高校法律资源,为示范创建、人才培养、品牌培育等提供智力支持。
(二)深化制度落实,提高综合执法水平。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为契机,召开全区执法水平提升推进大会,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指标考评。完成行政执法人员年度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学时任务,深入开展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监督检查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队伍作用,加强行政执法保障体系法治队伍人才培养。切实提高执法信息化水平,优化行政执法监控指挥平台信息系统适配性,进一步做好平台升级推广,不断提升平台效能。
(三)加深理论学习,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工作要点和考核指标,作为学法培训必学内容。组织区领导讲授专题法治课,举办全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和其他各类涉法治建设培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落实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推动“法律明白人”工程实施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正确贯彻落实新行政复议法,深化府院良性互动,不断增强矛盾源头预防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