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1. [發文字號] 農産發〔2021〕7號
  2. [發文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3. [發佈日期] 2021-11-17
  4. [有效性]

農業農村部關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

字號:        

農産發〔202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鄉村産業有了長足發展,強化了農業食品保障功能,拓展了生態涵養、休閒體驗、文化傳承功能,凸顯了鄉村的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但仍然存在産業鏈條短、融合層次低和技術水準不高等問題。為順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要求,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在確保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農耕文化為魂,貫通産加銷、融合農文旅,促進食品保障功能堅實穩固、生態涵養功能加快轉化、休閒體驗功能高端拓展、文化傳承功能有形延伸,打造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鄉村,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立足特色、市場導向。立足鄉村特色資源,面向市場需求,挖掘特色産品,以特色産業培育優質企業,以優質企業帶動産業提升,更好發揮政府政策配套和公共服務作用,推動鄉村特色資源加快轉化增值。

  ——立農為農、鏈條延伸。緊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農産品加工業為重點打造農業全産業鏈,推動種養業前後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賣原字號更多向賣製成品轉變,推動産品增值、産業增效,促進聯農帶農和共同富裕。

  ——綠色引領、功能拓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鄉村休閒旅遊業為重點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培育生態環保産業,開發可再生能源,做到保護與開發並重、傳統與現代融合,推動鄉村農文旅一體化發展。

  ——科技賦能、平臺支撐。堅持科技興農,以發展農村電商為重點拓寬商貿流通渠道,促進産業、科技交互聯動,引導農業全産業鏈上中下游各類主體,共建共用大數據平臺資訊,實現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農業多種功能充分發掘,鄉村多元價值多向彰顯,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有效保障,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優質綠色農産品、優美生態環境、優秀傳統文化産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以農産品加工業為“幹”貫通産加銷、以鄉村休閒旅遊業為“徑”融合農文旅、以新農村電商為“網”對接科工貿的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實現産業增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農産品保障功能持續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重要農産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農産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産值比達到2.8:1,加工轉化率達到80%,保數量、保品質、保多樣有效實現。

  ——鄉村休閒旅遊業融合發展。生態涵養、休閒體驗和文化傳承等農業特有功能持續拓展,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廣泛推行,文明鄉風繁榮興盛,鄉村休閒旅遊年接待遊客人數40億人次,年營業收入1.2萬億元。

  ——農村電商業態類型不斷豐富。數字鄉村加快建設,農民生産經營能力普遍增強,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達到1萬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産值達到1萬億元,新增鄉村創業帶頭人100萬人,帶動一批農民直播銷售員。

  二、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

  發揮縣域農産品加工業在縱向貫通産加銷中的中心點作用,打造創新能力強、産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産業鏈,促進一産往後延、二産兩頭連、三産走高端,引導農産品加工重心下沉縣城、中心鎮和物流節點,推動生産與加工、産品與市場、企業與農戶協同發展,實現農産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

  (四)建設標準原料基地。鼓勵農産品加工企業特別是食品加工企業與種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協調合作,圍繞市場需求,按照適區適種、適品適種、適時采收要求,加大農作物、畜禽和水産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力度,培育推廣適合加工的專用品種,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按照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要求合理安排生産經營,打造優質綠色安全農産品生産基地。

  (五)構建高效加工體系。扶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冷藏保鮮、原料處理、殺菌、儲藏、分級、包裝等延時類初加工,以及幹制、腌制、熟制、分級分割、速凍等食品類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食品企業開發類別多樣、營養均衡、養生保健、方便快捷的系列化産品,發展食材預處理、面制、米制、帶餡、調理等主食加工,培育原料基地+中央廚房+物流配送(餐飲門店、商超銷售)以及中央廚房+餐飲門店(連鎖店、社區網點、終端客戶)等模式,進一步延長加工鏈條。推進農産品加工迴圈、高值、梯次利用和減損增效取得實質性進展。

  (六)整合加工技術成果。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資金鏈和資源鏈,引導農産品加工企業牽頭開展“産學研用”聯合攻關,攻克食品預處理、分離提取、混合均質、灌裝包裝、減損增效等技術瓶頸。組織加工企業、研發團隊和裝備企業,打造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創新聯合體,創制信息化、智慧化、工程化加工裝備,建設一批整合度高、系統性強、能應用、可複製的農産品加工技術整合基地,打造一批中國農業食品創新産業園。

  (七)打造農業全産業鏈。圍繞縣域農業主導産業,引導縣域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前端聯結農業研發、育種、生産等環節,後端延展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環節,優化提升産業鏈供應鏈水準,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産業融合。引導有條件的頭部企業,搭建全産業鏈數字平臺,將上中下游經營主體納入平臺,打通全産業鏈上中下游環節,實現資訊共用、品牌共創、渠道共建和品質安全可追溯。

  (八)創響知名農業品牌。按照“有標採標、低標提標、無標創標”要求,培育標準“領跑者”。塑強區域公用品牌,加強農産品地理標誌管理和品牌保護,深入實施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推進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化試點。引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品牌效應的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等共創企業品牌。培育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 “鄉字號”産品品牌。加大品牌推介力度,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品牌溢價能力。

  三、做精做優鄉村休閒旅遊業

  發揮鄉村休閒旅遊業在橫向融合農文旅中的連接點作用,以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聯合大型農業企業、文旅企業等經營主體,大力推進“休閒農業+”,突出綠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態田園底色、守住鄉土文化本色,彰顯農村的“土氣”、巧用鄉村的“老氣”、煥發農民的“生氣”、融入時代的“朝氣”,推動鄉村休閒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九)保護生態資源和鄉土文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保護與開發並舉、生産與生態並重。保護好森林、山丘、湖泊、溪流、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利用好稻田、茶園、花海、牧場、養殖池塘、湖泊水庫等田園風光,發揮好農業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消除污染等重要作用;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灌溉工程等農業物質遺産,傳承好民族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戲曲曲藝、漁歌、漁港文化等非物質遺産,形成以資源可持續利用、文化可接續傳承為基礎的鄉村休閒旅遊發展模式。

  (十)發掘生態涵養産品。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依託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結合農業資源保護利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農耕文化傳承和節能減排固碳,發展生態觀光、農事體驗、戶外拓展、自駕旅居等業態,開發森林人家、林間步道、健康氧吧、溫泉水療、水上漂流、滑草滑沙、星空露營等産品,打造一批迴圈農業、生態農牧、稻漁共生等生態樣板,建設一批學農勞動、研學實踐、科普教育等實訓基地,創設一批農事生産、節氣物候、自然課堂、健康養生等科普教程。

  (十一)培育鄉村文化産品。將鄉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與現代要素、時尚元素和美學藝術相結合,深入發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活態文化,打造具有農耕特質、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鄉村文化項目,發展歷史賦能、獨具特色、還原傳統的鄉村民宿經濟,製作鄉村戲劇曲藝、雜技雜耍等文創産品,創響“珍稀牌”“工藝牌”“文化牌”的鄉土品牌。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打造文化鄉村,培育文明鄉風,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

  (十二)打造鄉村休閒體驗産品。依託鄉村資源,圍繞多功能拓展、多業態聚集、多場景應用,開發鄉宿、鄉遊、鄉食、鄉購、鄉娛等綜合體驗項目。開發“看鄉景”産品,建設採摘園、垂釣園、風情街、民俗村、農業主題公園等景點,發展景觀農業、觀光采摘、休閒垂釣、特色動植物觀賞等業態,打造一批田園康養基地和田園式花園式鄉景基地。開發“品鄉味”産品,鼓勵優質特色農産品實現地産地銷、就地加工,發展鄉味食堂、風味小吃、特色食品,培育精品農家菜和廚藝達人,舉辦鄉土菜、農家宴推介和大賽。開發“享鄉俗”産品,發展民族風情遊、民俗體驗遊、村落風光遊等業態,創設村歌、村晚、旅遊演藝、節慶展會等節目,開發傳統工藝、民族服飾等民族民俗特色産品。開發“憶鄉愁”産品,發展文化體驗、教育農園、親子體驗、研學示範等業態,開展“體驗鄉村休閒、感悟鄉土文化”“鄉味從未散去、回首已是千年”等活動,講好鄉村故事,吸引居民望山見水憶鄉愁。

  (十三)提升鄉村休閒旅游水平。以“繡花”功夫抓好鄉村環境治理,以“標兵”姿態抓實鄉村生活垃圾分類,以“園丁”精神抓好美麗庭院、美麗田園、美麗山水建設,改善餐飲、住宿、停車、廁所等設施條件,因地制宜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將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鄉村,制修訂鄉村休閒旅遊服務規程和標準,用標準創響品牌,用品牌匯聚資源,讓消費者體驗鄉村品質。

  (十四)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推動資源適度集聚,強化典型引領帶動,構建“點線面”結合的鄉村休閒旅遊發展格局。培育1500個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美麗休閒鄉村,推動産村融合發展,帶動鄉村生産生活生態價值提升。推介1000條運營成熟、體驗美好的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促進産業提質增效,打造一批鄉村休閒旅遊優勢品牌和城鄉居民休閒旅遊“打卡地”。建設300個資源獨特、設施完備、業態豐富、創新活躍的休閒農業重點縣,推動縣域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整合創新,打造一批鄉村休閒旅遊先行區。

  四、做活做新農村電商

  發揮農村電商在對接科工貿的結合點作用,實施“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利用5G、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加快網路體系、前端倉庫和物流設施建設,把現代資訊技術引入農業産加銷各個環節,建立縣域農産品大數據,培育農村電商實體及網路直播等業態。

  (十五)培育農村電商主體。引導平臺企業、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各類主體到鄉村佈局,完善農村商貿服務體系。堅持共建共用、互聯互通原則,在促進工業品下鄉的同時更加聚焦服務農産品上行,依託益農資訊社、農村綜合服務社、村郵站、快遞網點、農産品購銷代辦站、農家店等經營主體發展電商末端服務網點。依託資訊進村入戶運營商、優質電商直播平臺、直播機構和經紀公司,發展直播賣貨、助農直播間、移動菜籃子等,培育農民直播銷售員。

  (十六)打造農産品供應鏈。建設産地倉儲保鮮冷鏈基礎設施,集中打造農産品生産供應基地,配備智慧化設施設備和品質追溯設備,鼓勵使用“一品一碼”、“一捆一碼”、“一筐一碼”等追溯技術設備。提升農産品産地流通效率,創新農産品産地市場建設模式和運營機制,鼓勵電商企業在産地建設一批田頭市場,推動國家級、區域性農産品産地市場開展農産品線上批發、零售和産銷對接等活動,進一步拓寬農産品流通渠道。建設農産品縣級集散配送中心,打造出村進城樞紐,提升集中採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完善網銷農産品商品化處理、品控分揀、打包配送、統配統送等功能。建設産地初加工服務站點,開展農産品分等分級、預冷倉儲、包裝等服務,整合快遞物流等現有條件,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構建農産品供應鏈體系,實施“數商興農”,打造農産品網路品牌,支援運營主體帶動農戶統一標準、統一生産、統一採購、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形成協同高效、利益共用的優質特色農産品供應鏈體系。

  (十七)建立運營服務體系。提升電商服務功能,充分利用鄉村網路站點優勢,以低成本、簡便易行的方式,與縣級倉儲物流節點有效銜接,構建網銷服務體系。培育網路新零售,在大型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培育零售電商、批發電商、分銷電商以及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全網行銷體系。注重線下渠道維護,與休閒體驗相結合,建設優質特色農産品直營店、體驗區,用網路行銷帶來的知名度促進線下銷售。

  (十八)強化農産品品質監管。強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預警,穩定和加強基層農産品品質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強鄉鎮農産品品質安全網格化管理,嚴查種植養殖屠宰環節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管控上市農産品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讓生産者牢固樹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識。推行食用農産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規範生産主體開具、使用合格證。積極探索利用現代資訊技術的“陽光農安”智慧管理模式。支援産業化運營主體加強自我檢測、全過程追溯。加快農産品田間管理、採後處理、分等分級、包裝儲運、産品追溯、資訊採集等各環節標準研製。

  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將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按照“一個産業、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個團隊”要求,建立統籌協調、多方參與、分工協作的推進機制,聚焦主導産業、聚集資源要素、聚合服務功能,促進規劃、政策、標準等有效銜接,加強業務指導、項目扶持、示範帶動,形成高效指導和促進體系。

  (二十)搭建平臺載體。將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等農業産業融合發展項目、“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和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與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有機銜接,以項目建設帶動農業多種功能拓展。提升農産品加工園區建設水準,配齊原料生産、精深加工、體驗展示、物流配送等設施,打造一批國際農産品加工産業園。建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先行區,開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量化評估,探索建立鄉村多元價值實現機制。培育一批農村電商産業園,引導各類人才入園創辦網店、開辦直播間。

  (二十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擴大龍頭企業認定範圍,將鄉村休閒旅遊、鄉土文化開發、農耕文化傳播、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的龍頭企業納入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範圍。圍繞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或短板領域,做強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領軍型龍頭企業。圍繞糧棉油糖、肉蛋奶、種業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做強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頭部龍頭企業。圍繞果蔬茶等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的特色農産品領域,做優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骨幹企業。圍繞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和脫貧地區,做大一批聯農帶農緊密的區域型龍頭企業。

  (二十二)完善配套政策。落實財稅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按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産業發展基金,執行好中小微企業稅費優惠政策,落細農産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支援將烘乾機配套設施、果菜茶初加工成套設備、蜜蜂養殖及蜂産品初加工成套設施裝備等納入農機新産品購置補貼試點範圍。強化金融扶持政策,用好“銀稅互動”“銀信互動”“銀單互動”貸款機制,開發“專項貸、訂單貸、鏈條貸”等金融産品,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支援産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鄉村企業。鼓勵社會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落實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推動各地制定鄉村産業發展用地實施細則,保障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

  (二十三)強化指導服務。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暢通現代要素向鄉村流動的渠道。建立鄉村企業家智庫,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聽取鄉村企業家意見建議。引導各類網際網路企業、平臺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建立鄉村企業“人地錢貨”直通車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資金技術、用地用電、高素質人才、行銷渠道、運營管理等服務。

  (二十四)築牢科技和人才支撐。引進科技人才,重點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到鄉村開展智力服務。培育企業家人才,重點培育現代鄉村企業家、“小巨人”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紮根鄉村、興辦鄉産、帶富鄉親。扶持創業人才,支援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以及離退休人員、專業人員等返鄉入鄉創業,鼓勵“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和能工巧匠在鄉創業。

  (二十五)加強宣傳引導推介。開展農業多種功能科普宣傳,促進“山水鄉愁”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總結凝練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模式,通過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中國農産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等農業展會以及農業展館、地方特色館等場所宣傳推介。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解讀産業政策、宣傳經驗做法、推廣典型模式,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協力支援,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2021年11月17日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