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市監質發[2021]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委、廳)、工商聯、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商務廳(局、委):
民營企業是推動品質強國建設的重要市場主體,品質基礎設施是民營企業提升品質的關鍵技術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把住品質安全關,推進標準化、品牌化,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鼓勵、支援、引導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推進品質強國建設,深入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完善國家品質基礎設施。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品質基礎設施支撐引領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升級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和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推動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共建共用、協同服務、綜合運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品質技術服務,嚴把品質安全關,推進標準化、品牌化,營造平等准入、公平競爭、依法經營的政策環境,促進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升級。力爭到2025年,建立系統完備、平等獲得、支撐有力、機制健全的民營企業品質基礎設施服務保障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引導民營企業牢固樹立“品質第一”的意識。加強《産品品質法》等法律法規的普法工作,引導民營企業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倡導誠實守信、持續改進、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品質精神,推行以質取勝的經營戰略,保證品質、效用和信譽。推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品牌,扶持具有優秀品牌的骨幹企業做強做優,樹立具有一流品質標準和品牌價值的樣板企業。發揮優秀企業的標桿引領作用,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形成企業提升品質、優化服務、升級品牌的外部推力。
(二)更好發揮民營企業品質創新重要作用。充分激發企業品質創新活力,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拓展産學研用融合通道,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向産品、標準和知識産權轉化,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品質攻關活動,開展品質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的具有競爭力的産品和服務。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和標準規範制定修訂、檢測能力提升、計量比對項目,提升品質研發能力。
(三)支援民營企業加強品質基礎能力建設。提高民營企業計量、標準化、檢驗檢測等技術能力,增強品質發展、品質安全的基礎保障。針對個性化訂單、柔性化生産等新興需求,不斷提升人員、工藝、設備、制度、標準的響應性和適配性。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推動生産流程和設備數字化改造,推行線上監測、實時分析、持續改進,實施數字化賦能。暢通企業品質資訊渠道,動態獲取法律法規、標準、規範、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最新品質要求。鼓勵民營企業家專注專長領域,加強企業品質管理,立志於“百年老店”持久經營與傳承,把産品和服務做精做細。
(四)加強民營企業品質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品質提升中的引導作用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強化民營企業家品質素質的培養,重點關注年輕一代企業家的健康成長,讓優秀企業家精神代代傳承。推行企業首席品質官制度,開展品質管理知識和能力培訓工作。加強民營企業品質管理人員、産品質檢員、關鍵崗位技工、計量人員等知識更新,提高專業能力和水準。着力培養技術精湛技藝高超的高技術人才。引導民營企業完善售後服務、投訴受理等人員配備,增強為消費者服務的能力。
(五)弘揚優良的民營企業品質文化。深入開展品質月、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計量日、世界標準日等活動,引導企業樹立品質就是生命、品質就是效益,高標準才能引領高品質發展的理念。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帶領企業樹立高標準、開發新産品、滿足新需求。積極倡導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引導廣大員工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勇於奉獻,把提高技能、打造精品融入職業目標和行為準則。堅持顧客至上,樹立為消費者服務、受社會監督的責任意識。深入開展“光彩服務日”等宣傳教育工作,引導民營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
(六)強化民營企業品質技術服務。針對民營企業品質短板和弱項,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小微企業品質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民營企業品質提升專項活動。強化對民營企業的諮詢問診和技術幫扶,鼓勵認證機構開展標準和認證培訓。大力推行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品質技術支撐。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區域,優先佈局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産業計量測試中心、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支撐民營企業標準化、産業化、品牌化發展,培育特色鮮明、品質可靠、效益良好的産業集聚區。推動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用,為中小企業提供産品研發、計量測試、進料管控、生産保障、銷售服務等專業品質改進方案,降低民營企業技術門檻和品質成本。
(七)提升民營企業全鏈條品質水準。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經營優勢,引導“專精特新”發展,提升品質競爭能力,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根據産業發展需要,針對重點品質技術服務鏈條,加快強鏈、補鏈、延鏈,推動標準規範對接、品質品牌共建。鼓勵大型企業和“鏈主”企業,加強上下游企業品質管理體系建設,開放資源要素,整體提升産業鏈供應鏈品質創造和保障能力。做好原材料、深加工等企業對接,暢通研發生産、銷售、消費迴圈,依靠品質促進迴圈,在迴圈中提升品質。定期舉辦中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促進品質合作和交流。
(八)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全球競爭。鼓勵民營企業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開展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大力推進認證認可制度國際接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制定國際産業合作的技術規則,助力産品和服務出口。加強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與培訓,指導民營企業加強內部合規建設,幫助民營企業降低經營風險。重視民營企業海外品質糾紛解決,更好維護合法權益。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強化民營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加強“一帶一路”品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全鏈條品質配套輸出。引導民營檢測認證機構“走出去”。
(九)優化民營企業發展政策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完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依規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完善“一網通辦”,推進“跨省通辦”,健全市場退出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反壟斷監管執法,依法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大CCC認證自我聲明實施力度,簡化認證産品變更程式。推進品質分級工作。鼓勵民營企業申報中國品質獎、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培育一批企業標準“領跑者”。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品質技術機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部門協調聯絡機制,開展專題研究,確定工作重點和任務安排,商議解決重大問題。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建立民營企業溝通座談的工作機制,及時分析新情況、掌握新訴求、解決新問題,切實保障該項工作落地落實。
(二)加強督促引導。引導各地立足本地民營經濟的特色和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結合調研、檢查、考核等工作,壓實工作責任。引導窗口服務單位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流程、提高服務效能。充分發揮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開展第三方品質服務。
(三)加強總結宣傳。及時總結推廣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進展和成效統計。廣泛宣傳相關政策,方便民營企業獲取。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營造有利於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升級的良好氛圍。
市場監管總局 全國工商聯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商務部
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