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1. [發文字號] 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2007〕98號
  2. [發文機構] 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3. [發佈日期] 2015-06-27
  4. [有效性]

食品召回管理規定

字號: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避免和減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護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産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産、銷售的食品的召回及其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證據證明對人體健康已經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經誘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對特定人群可能引發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標籤和説明書上未予以標識,或標識不全、不明確的食品;

  (四)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召回,是指食品生産者按照規定程式,對由其生産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類別的不安全食品,通過換貨、退貨、補充或修正消費説明等方式,及時消除或減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動。

  第五條 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在職權範圍內統一組織、協調全國食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品質技術監督部門(以下簡稱省級質監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依法組織開展食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國家質檢總局和省級質監部門組織建立食品召回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委員會"),為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提供技術支援。

  第七條 國家質檢總局應當加強食品召回管理信息化建設,組織建立食品召回資訊管理系統,統一收集、分析與處理有關食品召回資訊。

  地方各級質監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生産者建立品質安全檔案,負責收集、分析與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有關食品安全危害和食品召回資訊並逐級上報。

  第八條 食品生産者應當建立完善的産品品質安全檔案和相關管理制度,應當準確記錄並保存生産環節中的原輔料採購、生産加工、儲運、銷售以及産品標識等資訊,保存消費者投訴、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記錄,以及食品危害糾紛資訊等檔案。

  第九條 食品生産者應當向所在地的省級或市級質監部門及時報告所有相關的食品安全危害資訊,包括消費者投訴、食品安全危害事件等,不得隱瞞或虛報其生産的食品危害人體健康的事實。

  第二章 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

  第十條 判定食品是否屬於不安全食品,應當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

  第十一條 食品安全危害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或標準的安全要求;

  (二)是否含有非食品用原輔料、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質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

  (三)食品的主要消費人群的構成及比例;

  (四)可能存在安全危害的食品數量、批次或類別及其流通區域和範圍。

  第十二條 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該食品引發的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發上述危害的可能性;

  (二)不安全食品對主要消費人群的危害影響;

  (三)危害的嚴重和緊急程度;

  (四)危害發生的短期和長期後果。

  第十三條 食品生産者獲知其生産的食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或接到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的食品安全危害調查書面通知,應當立即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

  食品生産者應當及時通過所在地的市級質監部門向省級質監部門提交食品安全危害調查、評估報告,調查、評估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本規定第八條、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所述的內容。

  第十四條 食品生産者接到通知後未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或者經調查和評估確認不屬於不安全食品的,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並做出認定。

  第十五條 食品生産者和銷售者應當配合省級質監部門組織的食品安全危害調查,不得以食品已通過任何符合性審查為由拒絕。

  第十六條 食品生産者的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的結果與其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所組織的專家委員會的結果不一致時,省級質監部門可以採取聽證等方式進行處理,並做出確認結果的決定。

  第十七條 經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確認屬於生産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應當確定召回級別,實施召回。

  第十八條 根據食品安全危害的嚴重程度,食品召回級別分為三級:

  (一)一級召回:已經或可能誘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範圍廣、社會影響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二級召回:已經或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範圍較小、社會影響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三)三級召回:已經或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輕微的,或者屬於本規定第三條第(三)項規定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第三章  食品召回的實施

  第一節 主動召回

  第十九條 確認食品屬於應當召回的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生産者應當立即停止生産和銷售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條 自確認食品屬於應當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一級召回應當在1日內,二級召回應當在2日內,三級召回應當在3日內,通知有關銷售者停止銷售,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

  第二十一條 食品生産者向社會發佈食品召回有關資訊,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質檢總局有儀規定,向省級以上質監部門報告。

  第二十二條 自確認食品屬於應當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一級召回應在3日內,二級召回應在5日內,三級召回應在7日內,食品生産者通過所在地的市級質監部門向省級質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計劃。

  第二十三條 食品生産者提交的食品召回計劃主要內容包括:

  (一)停止生産不安全食品的情況;

  (二)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不安全食品的情況;

  (三)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不安全食品的情況;

  (四)食品安全危害的種類、産生的原因、可能受影響的人群、嚴重和緊急程度;

  (五)召回措施的內容,包括實施組織、聯繫方式以及召回的具體措施、範圍和時限等;

  (六)召回的預期效果;

  (七)召回食品後的處理措施。

  第二十四條 自召回實施之日起,一級召回每3日,二級召回每7日,三級召回每15日,通過所在地的市級質監部門向省級質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

  食品生産者對召回計劃有變更的,應當在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中説明。

  所在地的市級以上質監部門應當對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提出處理意見,通知食品生産者並上報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

  第二節  責令召回

  第二十五條 經確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國家質檢總局應當責令食品生産者召回不安全食品,並可以發佈有關食品安全資訊和消費警示資訊,或採取其他避免危害發生的措施:

  (一)食品生産者故意隱瞞食品安全危害,或者食品生産者應當主動召回而不採取召回行動的;

  (二)由於食品生産者的過錯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擴大或再度發生的;

  (三)國家監督抽查中發現食品生産者生産的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

  食品生産者在接到責令召回通知書後,應當立即停止生産和銷售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六條 食品生産者應當在接到責令召回通知書後,按照本規定第二十條規定發出通知。

  食品生産者應當同時按照本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制定食品召回報告,按照本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時限通過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後,立即實施召回;食品召回報告未通過核準的,食品生産者應當修改報告後,按照要求實施召回。

  第二十七條 食品生産者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提交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

  所在地的市級以上質監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對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提出處理意見,並將有關情況逐級上報國家質檢總局。

  第三節  召回評估與監督

  第二十八條 食品生産者應當保存召回記錄,主要內容包括食品召回的批次、數量、比例、原因、結果等。

  第二十九條 食品生産者應當在食品召回時限期滿15日內,向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提交召回總結報告;責令召回的,應當報告國家質檢總局。

  第三十條  食品生産者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委員會對召回總結報告進行審查,對召回效果進行評估,並書面通知食品生産者審查結論;責令召回的,應當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備案。

  食品生産者所在地的省級以上質監部門審查認為召回未達到預期效果的,通知食品生産者繼續或再次進行食品召回。

  第三十一條 食品生産者應當及時對不安全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根據有關規定應當銷毀的食品,應當及時予以銷毀。

  食品生産者對召回食品的後處理應當有詳細的記錄, 並向所在地的市級質監部門報告,接受市級質監部門監督。

  第三十二條 市級以上質監部門應當在規定的職權範圍內對食品生産者召回進展情況和召回食品的後處理過程進行監督。

  第三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對違反本規定規定的行為或有關召回情況,向各級品質技術監督部門投訴或舉報,食品生産者不得以任何手段限制。受理投訴或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併為舉報人保密。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 食品生産者在實施食品召回的同時,不免除其依法承擔的其他法律責任。

  食品生産者主動實施召回的,可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

  第三十五條 食品生産者違反本規定第十九條或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未停止生産銷售不安全食品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六條 食品生産者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2萬元以下罰款。

  (一)接到品質技術監督部門食品安全危害調查通知,但未及時進行調查的;

  (二)拒絕配合品質技術監督部門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的;

  (三)未按本規定要求及時提交食品安全危害調查、評估報告的。

  第三十七條 食品生産者違反本規定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規定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八條 食品生産者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義務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2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 食品生産者違反本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義務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條 從事食品召回管理的公務人員,以及受委託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的專家或工作人員捏造散佈虛假資訊、違反保密規定、偽造或者提供有關虛假結論或者意見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本規定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品質技術監督部門在職權範圍內依法實施。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機關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二條 進出口食品的召回管理,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三條 本規定所涉及的資訊發佈、文書格式等具體要求由國家質檢總局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條 本規定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五條 本規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