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人社農工發﹝2012﹞233號
各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商務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
為進一步調動家政服務企業實行員工制管理的積極性,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鼓勵發展家政服務業“家七條”的意見》(京政辦發〔2011〕23號)精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委員會、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聯合製定了《關於鼓勵家政服務業實行員工制管理的試點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關於鼓勵家政服務業實行員工制管理的試點意見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
2012年10月28日
關於鼓勵家政服務企業實行員工制管理的試點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關於鼓勵發展家政服務業(“家七條”)的意見》(京政辦發【2011】23號),進一步調動家政服務企業實行員工制管理的積極性,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規範發展的原則,圍繞“輸入有基地、崗前有培訓、勞動有合同、工作有保險、維權有保障”的目標,經市政府同意,在我市擇優認定一批具有典型示範作用的家政服務企業作為員工制家政服務試點企業(以下簡稱試點企業)並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其做大做強、做出品牌,為廣大市民提供信譽好、品質高,安全可靠、相對穩定的家政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家政服務需求。現就鼓勵家政服務企業實行員工制管理試點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大社會保險補貼力度。試點企業在與家政服務員簽訂的勞動合同期限內,按照“先繳後補”的原則,享受不超過5年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險種為企業實際繳納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補貼標準為:
第一年補貼企業實際繳納的100%;
第二年補貼企業實際繳納的80%;
第三年補貼企業實際繳納的60%;
第四年、第五年補貼企業實際繳納的50%。
試點企業可以每半年申請一次社會保險補貼,也可以每一年申請一次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所需資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失業保險基金列支。
二、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充分利用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引導資金,將試點企業作為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支援重點,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中央和地方用於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的資金,要優先將試點企業納入到扶持範圍。支援試點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加盟經營,對試點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如門店裝修改造、購置相關設備設施、資訊系統開發等,經驗收、評審後,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優先給予不超過總投資額50%的資金支援。
三、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服務。試點企業的家政服務員優先享受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試點企業招收家政服務員,應組織參加由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的定點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舉辦的一次性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對具備培訓條件的試點企業優先認定定點培訓資質,開展我市統一標準、統一教材、統一考核鑒定、統一資格證書的家政服務員培訓,並按職業培訓補貼標準規定享受培訓補貼。試點企業家政服務員應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取得由我市頒發的職業技能證書後方可上崗。建立和完善試點企業家政服務員初級、中級、高級培訓機制和發展通道。
四、幫助試點企業建立家政服務員輸入基地。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試點企業共同建立家政服務員輸入基地。試點企業自行建立輸入基地的,可以加挂“北京市家政服務員輸入基地”的牌子,並享受北京市勞務基地共建政策;試點企業沒有輸入基地的,可以在北京市簽約的輸入基地中選擇建立基地,加挂企業冠名的“家政服務員定點輸入基地”牌子;北京市簽約的各家政服務員輸入基地優先向試點企業輸入家政服務員。試點企業在5年試點期內,凡與家政服務員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並在本市家政服務崗位穩定就業滿一年,即可申請一次性職業介紹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850元,所需資金由就業再就業資金列支。
試點企業在市域內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的勞務輸入基地項目,國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可優先給予建設投資補助支援。
五、提供全方位人力資源跟蹤服務。全市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及其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試點企業在人才引進、職稱評審、人才培訓、政策諮詢、業務指導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優先提供服務,並提供現場辦公、定期走訪、到府服務等一系列精細化專項服務。
六、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由北京市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組織開展試點企業宣傳推介活動,邀請中央和市屬媒體參加,搭建宣傳平臺、展示企業形象,提高試點企業的社會認知度、信譽度和競爭力。試點企業可在《北京勞動就業報》、《北京人才市場報》、《北京社區報》、“社區之窗”社區電視大屏免費刊登廣告,通過“北京家政服務網”、“12333”及“96156”等公共服務平臺,載入和接入試點企業有關資訊,向社會廣泛宣傳並方便有家政服務需求的廣大市民查詢。
七、加強誠信建設。試點企業要帶頭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和品質認證體系,加強內部管理,規範經營行為和用工行為。建立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資訊檔案和數據庫,實現家政服務可追溯,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立試點企業社會監督、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開展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試點企業誠信教育和家庭守信教育,形成供需各方相互信賴、安全可靠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