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農業、畜牧業、漁業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5-03-10
  6. [發文字號] 京政農發〔2025〕15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5-03-13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5年 第23期(總第899期)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等6部門關於印發《北京市健全農産品行銷服務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農發〔2025〕15號

各區農業農村局、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園林綠化局:

現將《北京市健全完善農産品行銷服務體系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落實。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2025年3月10日  


北京市健全農産品行銷服務體系實施方案

為解決本地農産品市場流通堵點、難點問題,健全完善農産品行銷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農産品産銷銜接,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健全本市農産品行銷服務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全面提升本市農産品産銷對接服務水準,促進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到2030年,本市農産品生産規模化、組織化和訂單化程度明顯提高,特色優質農産品産業結構明顯優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督抽查合格率明顯提高,農産品加工流通和産業融合發展能力明顯提高;農産品監測預警機制更加完善,資訊服務和指導生産能力顯著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品牌集群效應顯著提升;産銷對接機制更加健全,推動從生産到銷售各環節的迴圈暢通,實現農業生産與各類市場渠道資源的廣泛合作、充分對接,促進農産品順産順銷、優質優價。

二、重點任務

(一)堅持市場流通前置,提升農業産業發展水準

1.提升農産品生産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鼓勵生産經營主體規模化發展,強化聯農帶農機制,通過統一生産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産品標準、統一品質控制、統一品牌銷售,提升整體供應能力和議價權,抱團對接高收益銷售渠道。鼓勵、支援、引導國有企事業單位、農業龍頭企業、平臺電商、連鎖超市、餐飲企業和批發市場大戶在京設立直供基地或開展訂單式生産,建立直採直銷模式。培育特色産業集群、産業強鎮、現代農業産業園等,集聚式規模化發展農業産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2.加強特色優質安全農産品供給。立足優化結構和提質增效,以市場為導向,調優生産佈局和種植品種結構,支援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示範應用,鼓勵通過周年生産供應滿足多元市場需求。擴大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等特色優質農産品生産規模,提升産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強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基地建設,推動實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完善品質安全控制體系,推進生産標準化、監管智慧化、特徵標識化、産品身份化。(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

3.提升農産品加工流通水準。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推動初級農産品轉化為標準化加工品,提升商品化程度。支援生産經營主體購置自動化智慧化設備,延伸農産品加工産業鏈,提升商品化處理水準。制定産後處理操作標準規程,減少商品損耗。新建或升級改造一批産地冷藏保鮮和倉儲物流設施,鼓勵建設移動式、共用式設施,提升利用率。鼓勵各區依託規模主體和流通企業等,設立物流集散站點,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經濟和信息化局)

4.發展産業融合新業態。鼓勵生産經營主體推動一産和三産融合,發展研學科普、文化體驗、休閒採摘、健康養生、鄉村民宿等新興業態,培育“京華鄉韻”鄉村休閒旅游品牌,支援農業生産主體延展産業鏈,打造多元化、創新性、融合性農業園區和田園綜合體,以新業態帶動農産品就地增值銷售。(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文化和旅游局)

(二)加強産銷對接服務,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

5.加強農産品市場資訊服務。完善以蔬菜為主的市場監測預警機制,聚焦本市主要蔬菜品種,利用大數據、深度學習和AI模型等技術,開展重點茬口、品種市場趨勢分析研判,及時為生産主體提供市場行情和品種選擇、茬口安排等生産建議服務。加強生産供給資訊和市場需求資訊監測,全面動態掌握本市規模生産主體品種、面積、茬口、上市期等關鍵資訊,定期匯總發佈電商、連鎖商超、餐飲企業、批發市場等市場主體需求資訊,搭建供需雙向對接平臺,引導生産主體以需定産、適銷上市。(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6.大力發展農産品電商。廣泛對接電商平臺,為農業生産經營主體提供新開店扶持、消費補貼、流量支援、宣傳推介、技能培訓等服務保障,帶動更多生産經營主體“觸網觸電”,提升線上行銷能力。與頭部電商平臺合作,搭建線上北京特産館或北京專區,組織開展北京特色農産品消費季、産地溯源直播等活動。鼓勵生産經營主體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團購等多種方式,開拓線上私域行銷渠道。支援各區建設農業電商産業園、村播基地等,引入電商平臺、MCN機構、物流企業、網紅達人等産業鏈上下游資源,推動做強電商産業集群,與本地特色優勢農業産業深度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7.深化對接連鎖超市和批發市場渠道。廣泛對接大型線上線下連鎖超市,梳理産量規模、采收標準、採後處理、品質控制等分品類准入要求,制定産品標準手冊,鼓勵、引導生産主體按標準生産、定向供應。發揮批發市場托底保障作用,鼓勵各區以區或鄉鎮等為單位,組織區域貨源統一對接供應,推進産地直採。(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8.組織農産品進社區進展會。持續開展“北京農業在社區”等活動,舉辦京郊特色農産品市集,融合開展線上線下社區團購,推動農産品從田間地頭直達市民餐桌。支援本地農産品“走出去”,推薦優秀生産經營主體參加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慶祝活動、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等節慶展會活動,提升本地農産品美譽度和影響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9.強化農産品品牌培育建設。優化完善“北京優農”市級公用品牌認定標準,對品牌目錄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做好品牌儲備,對具備潛力的主體加強品牌註冊與運營指導,梯度培育遴選一批京郊農業好品牌。加強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打造“京菜”“京·花果蜜”等特色優質、安全放心農産品品牌,深化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鼓勵各區培育更多區級、鄉鎮級區域公用品牌,探索區域公用品牌授權經營模式,推動市場化運作。推動品牌農産品對接中高端市場,探索在頭部電商平臺、高端超市設立綠色有機地標等“本地尖貨”農産品專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10.完善農産品滯銷賣難市場服務機制。加強農産品銷售情況監測,及時掌握並分析研判滯銷賣難資訊。對達到上市流通標準、生産主體願以市場價格銷售的農産品滯銷賣難問題,通過發佈市場資訊、組織産銷對接等途徑加強市場服務和應對處置,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産業規律,避免過度干預和保護落後産能。實行分級分類服務引導,對小微主體或局部區域滯銷賣難問題,由區級加強市場服務引導;對規模主體或跨區域共性滯銷賣難問題,區級服務力量不足的,由市級統籌資源加強市場服務引導。(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産品銷售關乎農民切實利益,市、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將健全農産品行銷服務體系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實。市、區農業農村、園林綠化、商務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協作,建立健全定期會商和溝通機制。各區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常態化産銷對接服務,着力提升本地農産品市場競爭力,拓寬市場銷售渠道。(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二)加強政策資金保障。持續保障北京特色農産品消費季、産地溯源直播、農産品進社區等産銷對接活動,同時圍繞農業生産、加工流通、市場銷售等各環節,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産業發展、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設施農業獎補等現有政策資金,加大對行銷服務體系建設支援力度。鼓勵各區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區級相關政策資金支援。(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三)加強培訓。持續組織渠道推介、品牌建設、政策宣貫、技能提升等針對性培訓。定期開展産銷對接培訓,組織開展市場渠道准入條件、入駐流程、管理規範等培訓,提升渠道對接拓展能力;組織開展品牌培育經營、政策宣貫等培訓,提升品牌建設和項目包裝能力。強化線上行銷技能培訓,開展電商運營、直播帶貨、私域行銷等實戰演練培訓,孵化一批新業態,培育一批農産品推介官、農村網紅、村播達人等“新農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

(四)加強宣傳引導。深入總結農産品産銷對接典型模式、經驗做法和創新成果,加大推廣力度。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本地特色農産品宣傳推介,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完善輿情監測機制,強化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發現滯銷賣難等負面輿情,第一時間核實響應。(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商務局)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