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游/其他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4-12-07
  6.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24〕20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4-12-13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5年 第9期(總第885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辦發〔2024〕20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12月7日  

  (此件公開發佈)

北京市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物流全流程、全鏈條,堅持系統聯動、標準協同、智慧安全,持續優化運輸結構,完善基礎設施,改進配送管理,做好企業服務,強化創新驅動,加強政策支援,推動現代物流高品質發展,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市民需求,更好保障城市運作安全。到2027年,貨物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初步建成,物流數智化、綠色化、標準化進程明顯加快,安全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基本形成,現代物流對産業鏈供應鏈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一、提升貨物運輸能力

  (一)大力發展航空貨運。加強北京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積極拓展國際航線,不斷完善“全貨機+客機腹艙”航空網路佈局。鼓勵航空貨運企業發展全貨機運輸業務,支援設立貨運基地、開闢全貨機定班國際航線。引育一批國際貨代企業和國際物流運輸企業,發展航空貨運轉机集拼業務,擴大冷鏈物流、跨境電商、快件業務等航空貨運規模。推進首都國際機場既有貨運設施升級改造,完善大興國際機場及周邊貨運配套設施,提升兩場服務連通性、便利性。推動機場貨運功能延伸至符合海關監管條件的重點産業園區,試行園區貨物一站式通關。

  (二)提升公路貨運通行效率。加強貨運車輛資訊互聯共用。優化進京貨車管理措施,明確車輛安全、排放等管理標準。加強貨物裝載源頭治理。深入推進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超標治理。鞏固優化聯合執法工作機制。

  (三)增強鐵路物流服務能力。推進北京鐵路貨運外環線建設及編組站功能優化,完善北京鐵路樞紐貨運系統結構。務實推動鐵路專用線進園區,研究提昇平谷地方鐵路貨運能力,先期建設馬坊站南、北場區,謀劃實施房山竇店物流基地鐵路專用線工程。盤活既有鐵路貨場資源,推動大紅門、三家店、雙橋等鐵路貨運場站轉型升級。支援鐵路貨運場站依法依規有序開展物流服務經營活動。加強鐵路幹線運輸與物流服務市場化對接,大力發展高效穩定的直達貨運班列。落實鐵路貨運價格靈活調整機制,提升礦建材料、鋼材、商品車、能源等物資的鐵路運輸比率。

  (四)積極推進多式聯運。建設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完善多式聯運標準規則,做好設施銜接、資訊共用、標準協同、安檢互認等試點工作。健全“一箱制”服務體系,提高鐵路、公路、港口聯運“中途不換箱”“全程不開箱”等“一箱到底”服務能力,減少重復搬倒和裝卸。拓展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功能,探索全程第三方物流服務,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主體,推動物流“單證、運價、服務”一體化。加強與天津港、唐山港、黃驊港等港口群對接,提升馬坊—天津港等海鐵聯運班列開行品質。

  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路

  (五)加快構建三級物流體系。嚴格落實相關規劃,推進順義空港、通州馬駒橋、大興京南、平谷馬坊物流基地和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等轉型升級,加快房山竇店物流基地、北京鮮活農産品流通中心(二期)等高水準建設。2024年底前完成二、三級物流節點選址。梳理五、六環路沿線閒置土地和廠房資源,因地制宜建設物流服務設施。

  (六)抓好倉儲設施建設管理。加快高端標準倉庫、智慧立體倉儲設施建設,鼓勵既有倉儲設施升級改造,加強倉配運智慧一體化、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引導冷庫等資源向三級物流體系集中。支援商貿流通領域物流設施標準化智慧化改造,加快零售業數字化轉型。鼓勵在環京物流園區佈局服務首都的區域性物流設施。完善全市物流倉儲設施資訊,做好日常管理服務。

  (七)完善應急物流設施佈局。積極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佈局城郊大倉基地。推動既有物流設施合理嵌入應急功能,加強應急物資儲備設施和應急物流設施有機銜接,強化與環京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合作,提高緊急調運能力。加強應急物流設施和保供能力建設。

  三、改進城市配送服務

  (八)健全城市配送通道。拓展新建市郊鐵路貨運功能,加快市郊鐵路亦莊線等建設,服務保障物流節點運輸和聯絡需求。擴大城市軌道交通非高峰時段開展物流配送試點線路範圍,探索開行物流配送專列。區分車型、時段、區域,制定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差異化通行保障措施,支援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優先通行。健全城鄉商貿流通網路,發展共同配送、倉配一體等集約化模式。

  (九)優化配送車輛通行管理。合理優化貨運車輛限行區域、線路、時段,優化城市貨運通行保障周期,實施通行證電子化發放。在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內靈活調整貨車限行措施。擴大新能源物流車在城市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應用。

  (十)更好支援末端配送。編制北京市快遞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完善快遞分撥處理中心、集中作業點、末端服務網點等物流配送體系。鼓勵設置樓宇配送中心,實現統一收貨和配送,提供端到端服務。鼓勵農村地區郵政、商業等網點設施拓展物流服務功能。規劃設置無人駕駛配送車輛停車位。在産業園區、物流基地、大型商超等周邊合理設置物流配送車輛臨時停車裝卸區域。

  四、強化企業服務和管理

  (十一)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融合創新發展。探索“産業集群+物流園區”協同發展模式,完善物流基地功能,鼓勵産業園區內企業建立聯合倉儲、共同配送機制,保障汽車、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智慧裝備等先進製造業物流服務需求。鼓勵先進製造業企業與現代物流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優化物流流程、共建設施設備、對接資訊系統,推廣應用綜合性供應鏈解決方案。加強京津冀三地産業協作,引導原材料、零部件等在津冀合理佈局。

  (十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鼓勵大型物流企業拓展國際供應鏈服務。促進物流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在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商品車物流等領域培育特色競爭優勢。支援民營物流企業參與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與企業建立物流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指導督促物流企業加強從業人員交通安全教育培訓,加強權益保障。

  (十三)加強倉儲物流用地支援。保障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指標和建築規模指標。支援物流倉儲用地以長期租賃、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供應。加強對物流用地項目的監管,探索依法回收低效用地。土地使用期限屆滿,企業可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對符合屆時園區發展規劃和産業用地准入要求的依法辦理供地租地手續。允許建設用地功能混合使用,同一地塊內工業、倉儲、研發、辦公、商業服務等功能可按管控要求的比例混合佈置。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且符合産業用地要求的前提下,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並用於倉儲、分撥轉運等物流設施建設的,在辦理規劃條件、規劃許可等方面予以支援。

  (十四)加大資金支援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各類政策資金支援,統籌利用市區財政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多種渠道,支援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加大對物流企業融資支援。

  五、促進創新驅動發展

  (十五)推動物流數智化綠色化轉型。開展重大物流技術、重要物流裝備和智慧物流系統研發創新,推動大數據、第五代行動通訊(5G)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技術應用,提高物流實體硬體和物流活動數字化水準,發展“人工智慧+現代物流”。推進傳統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樞紐、智慧物流園區等新型設施發展。推廣無人車、無人倉和無人裝卸等技術裝備。穩步推動無人駕駛在物流領域應用,推進京津塘高速自動駕駛貨車試點工作。在特定區域因地制宜發展與低空技術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快綠色低碳、高效節能物流技術和設施設備應用。支援物流園區、倉儲設施、運輸工具等綠色化升級改造。開展綠色物流企業對標達標行動。佈局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和載貨車示範專線。合理建設充換電設施、加氫站。持續推進物流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迴圈。加強托盤、周轉箱等標準載具推廣和迴圈共用。

  (十六)發揮好物流平臺作用。完善本市智慧貨運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共用公路、鐵路、航空、海關等部門和單位公共數據資源,開展物流體系運作狀況監測評估。做好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雲控平臺與全市交通指揮調度平臺對接。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支援企業穩步發展網路貨運平臺,實現物流供需資訊精準匹配。

  各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抓好任務落實,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強化部門聯動和政企溝通,用好“服務包”“服務管家”等機制為企業提供服務。加快建立健全社會物流統計調查制度和物流成本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發揮推動6個物流基地和4個農産品一級綜合批發市場建設工作專班協調機製作用,強化物流規劃剛性約束,加強任務落實動態監測和政策實施效果評估。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