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經濟、交通/資訊産業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2024-04-19
  5. [成文日期] 2024-04-19
  6. [發文字號] 京經信發〔2024〕22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4-04-19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4年 第25期(總第853期)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關於印發《北京市加快建設資訊軟體産業創新發展高地行動方案》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經信發〔2024〕22號

各有關單位:

  現將《北京市加快建設資訊軟體産業創新發展高地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19日  

  (此件公開發佈)


北京市加快建設資訊軟體産業創新發展高地行動方案

  當前,人工智慧大模型和數據新型生産要素雙核驅動,疊加網際網路技術革新、新硬體迭代涌現、金融和資訊緊密融合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全球資訊軟體産業格局重塑。為搶抓産業變革機遇,加快建設資訊軟體産業創新發展高地,特製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準確把握資訊軟體産業發展趨勢,秉持全面系統觀念,以全球爭先為導向,全面擁抱大模型、保障産業鏈安全、搶抓新業態發展機遇、構建數據驅動新機制、加強國際化拓展、促進區域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包容的資訊軟體業高品質發展新局面,有力支撐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

  創新引領。將技術創新作為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起點,充分發揮顛覆性技術與前沿創新成果對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新模式的引領作用,加速迭代形成資訊軟體業新質生産力。

  前瞻佈局。面向未來佈局資訊軟體産業關鍵節點,加強全球産業發展趨勢的總體研判,識別可能引起産業變革的關鍵技術,明確産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重點領域和關鍵路徑,適度提前佈局産業基礎設施,做好産業風險評估。

  高端高智。持續提升産業技術水準,迭代優化服務價值,推動産業持續向價值鏈高端環節邁進。不斷促進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發展,利用資訊軟體技術賦能製造業“智改數轉”,促進高品質數字消費供給,切實提高産業智慧化水準。

  數據驅動。推進數據要素化、産業化應用,完善數據開發工具及基礎設施。探索數據入表機制,形成數據生産消費閉環。利用數據提升行業智慧化水準,促進生産效率大幅提升,優化社會治理能力。

  全球治理。融入全球資訊軟體産業創新與應用生態,堅持科技向善、夯實産業安全底座,探索與新興技術相適配的治理監管體系,積極參與國際開源治理,全面塑造預期穩定的良好創新環境。

  二、主要目標

  到2027年,北京市資訊軟體産業營業收入達到4.8萬億元。千億級資訊軟體企業不少於4家,百億級資訊軟體企業不少於35家。培育世界一流的資訊軟體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訊軟體産業集群。

  ——大模型應用生態初步形成。人工通用智慧(AGI)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在教育、醫療、科技、文化、金融、電信、交通、汽車、半導體、城市治理等10個領域形成20個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智慧體(Agent)及行業模型,搭建智慧體及行業模型應用商店。建成國內領先的模型即服務雲計算基礎設施。設立10家左右人工智慧場景應用實驗室,建成國際開發者廣泛參與的人工智慧開源社區。

  ——關鍵軟體全面重構。基礎軟體、工業軟體、網路安全軟體利用大模型進行技術升級,關鍵産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用戶體驗感明顯提升。佔比30%的規模以上關鍵軟體企業推出融合大模型能力的軟體産品,關鍵軟體企業引入大模型輔助編程開發範式。

  ——新軟體業態涌現。佈局適配具身智慧、XR頭顯、車載終端、智慧電腦(AIPC)等新硬體産品及終端的關鍵軟體。培育10家以上數字人、數字空間、數字物品等元宇宙領域營收超10億元企業,打造10家左右元宇宙商圈、街區、文化景點、體育場所等資訊消費體驗點。

  ——數據治理能力提升。探索數件新業態,培育1000款以上數件,100家左右數件服務商,推動數件融入生産製造流程,在京津冀區域建設數件生産基地。

  ——産業全球競爭力顯著提高。在跨境電商、短視頻、游戲等領域培育50款以上海外軟體爆品,推動北京企業參與全球信息化項目建設。推動北京企業加入國際開源組織,貢獻10款左右全球知名開源軟體,培育20家以上開源項目商業化研發標桿企業。

  三、重點任務

  (一)全面擁抱大模型

  1.培育大模型應用生態

  提升大模型理論研究和工程化能力,探索人工通用智慧(AGI)前沿技術,支援攻關內容生成(AIGC)、檢索增強生成(RAG)、人工智慧內容安全標識、深度學習框架、向量數據庫、人工智慧輔助編程等大模型工具類軟體。搭建大模型原生軟體應用商店,收錄教育、醫療、科技、文化、金融、電信、交通、汽車、半導體、城市治理等領域的智慧體及行業模型。搭建大模型安全靶場,組織建立大模型性能與安全評級、評估機制。

  2.建設模型即服務雲計算基礎設施

  鼓勵企業搭建覆蓋模型選擇、代碼託管、數據供給、參數微調、強化學習、提示詞工程、語義工程、模型部署、運作監控、模型治理、模型安全等功能的模型即服務雲計算平臺。支援雲計算平臺與用戶單位開展業務對接,推動京通、京辦、京智等政務平臺採用大模型雲計算服務。以建設單體萬卡智慧算力中心為目標,採用揭榜挂帥方式,組織攻關算力晶片、高性能通信、調度系統、容器編排等雲計算關鍵技術,掌握超大規模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能力。

  3.推動大模型場景落地

  支援在教育、醫療、科技、文化、金融、政務、工業、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建設人工智慧場景應用實驗室,打造示範性場景落地項目。鼓勵中小學與大模型企業對接,圍繞特定科目訓練教學名師垂類模型及智慧體應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高品質、低成本、便捷性輔助教學服務,降低教師教學工作量。加強通用大模型、醫療垂類模型協同創新,在專科醫院探索人工智慧對專業病種的輔助診斷能力;利用網際網路醫院探索大模型導診諮詢服務。設置大模型輔助基礎學科科研課題,佈局人工智慧驅動科學(AI for Science)的研究體系。依託文化數字化戰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技術提高文化産品數字化創新效率。促進大模型提升金融科技性能,加強安全監管能力。提供基於大模型技術的政策解讀、規則諮詢、辦事指南、公文寫作等便民政務服務。利用大模型不斷優化機器人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推進機器人與具身智慧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支援開展中小企業大模型培訓、游學等活動。

  (二)築牢關鍵技術底座

  4.提升基礎軟體品質

  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管理部門擔任産業鏈鏈主,採用鏈主出題、企業答題方式,優化作業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體性能。加快基礎軟體迭代效率,推廣大模型輔助編程新範式,支援企業利用大模型研發軟硬體適配、代碼遷移、運維管理、低代碼開發等軟體工具,構建大模型公有雲與企業私域代碼庫安全聯動的研發體系。提高基礎軟體好用水準,基於國産作業系統搶佔大模型新賽道,鼓勵佈局研發智慧作業系統、智慧助手、智慧辦公、智慧娛樂等人工智慧原生軟體。支援國內企業與國際領先的大模型、基礎軟體企業合作,促進技術聯動、加速産品創新、實現産業共贏。

  5.夯實工業軟體根基

  加速工業軟體數據匯聚,推動行業用戶與製造業企業智慧化升級,促進工業網際網路深化應用,加快數據自動化收集。支援將巨量化、碎片化的工業知識、行業經驗轉化為工業軟體模型,培育工業知識加工企業。加強工業軟體協同研發,支援北京工業軟體企業與全球行業用戶結對攻關,利用大模型技術重新開發工業作業系統、CAD、CAE、EDA、PLC、DCS、ERP、PDM、MOM、PLM等工業軟體。

  6.攻關新型網路安全軟體

  支援建立大模型網路安全實驗室,攻關人工智慧全棧式網路軟體及系統,積極應對大模型生産式病毒、勒索病毒等新威脅,提升實戰攻防自動化水準和溯源能力。加強金融、電信、能源等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攻防演練。搭建信創開源安全檢測平臺,對信創産品、開源代碼開展安全風險檢測。推動編制自動駕駛汽車、工業設備等新硬體終端裝備的網路安全標準。組織網路安全攻防比賽,吸引國際知名網路安全賽事在京舉辦。開展網路安全保險試點,引導用戶採購自主創新網路安全軟體。

  (三)搶抓新業態培育先機

  7.佈局軟硬體協同的新軟體

  面向具身智慧、XR設備、智慧電腦、車載終端、物聯網設備等新終端,引導軟硬體協同創新。前瞻佈局具身智慧,加強人工智慧企業與機器人、重大裝備製造企業對接。採用設備廠商出題,企業揭榜方式,組織攻關空間計算、內容渲染等關鍵技術。以頭部PC廠商為鏈主,推動晶片指令集創新,推進新型晶片、主機板等硬體適配調優工作,支援研發智慧體作業系統、PC端智慧應用等新型軟體。組織車企與資訊軟體企業結對攻關,加強車規級晶片、車載軟體、大模型技術融合創新,推動自動駕駛中間件落地,加速智慧界面軟體上車,研發汽車軟體大模型開發工具。建立物聯網設備互聯互通技術標準,支援底層物聯網作業系統開源,結合高端感測器、物聯網晶片、新型短距離通信、高精度定位等設備開發軟體中間件。提前謀劃、組織攻關RISC-V晶片的作業系統內核、編譯器等底層軟體,實現晶片研發與軟體迭代同步。

  8.發展網際網路3.0新業態

  依託産業創新中心等機構發佈跨平臺、跨終端的數字內容互聯互通技術標準,實現數字人、數字物品等數字內容在元宇宙虛擬空間、XR終端等不同平臺間可復用、可二次創作。建立數字人服務平臺,探索數字人應用、流通、交易、版權保護等規則,開展數字人分類分級評估工作,打造數量豐富、流通性好的數字內容倉庫。支援圍繞光場、動捕、XR攝影棚等大型裝置設備,配套存證、展示、新品發佈、投融資等功能,建設網際網路3.0企業創新孵化集群,打造標桿性數字人基地。鼓勵利用元宇宙技術提升商圈、景點、博物館、體育場所、工業遺址等線下場所服務體驗,採用前店後廠模式,圍繞線下元宇宙體驗場景培育一批內容創作企業。鼓勵電子、汽車、石化、航空、冶金、城市建設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牽頭,在京津冀區域探索工業元宇宙解決方案。

  9.提升網際網路平臺治理能力

  推動網際網路平臺穩健發展,促進科技向善,保護用戶隱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支援平臺企業發揮技術優勢,面向關鍵軟體、新興領域開展硬科技創新。優化管理部門協同機制,加強新技術、新業態的探索試用、中試驗證與普及推廣。探索搭建國産化的“監管沙盒”環境,建設數據流動監管沙盒。

  (四)探索數據驅動新機制

  10.前瞻引領數件創新

  數件是基於數據自主決策的新型軟體。加強對數據應用新形態的洞察和研判,積極探索數件標準、開發流程、安全規範及品質評估體系。鼓勵教育、醫療、科研、文化、金融等北京數據優勢行業以及電子、汽車、裝備、生物醫藥、材料等重點製造業領域,將行業知識、專家經驗、工業機理模型等數據經大模型訓練、軟體編程等方式加工成數件。鼓勵攻關數據血緣分析、自動內容識別(ACR)等數據識別與合規技術。搭建覆蓋數件分發、代碼管理、線上倣真驗證、安全漏洞掃描等功能的數件雲服務平臺。

  11.培育數件應用生態

  支援研發面向行業場景的數件底層系統,加速數件融入生産流程,推動生産流程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實現柔性化生産模式。在教育、醫療、科研、文化、金融及製造業等領域挖掘行業數件應用案例。加強城市數件匯聚,建設全市域感知通訊網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級數據生産網路系統。鼓勵傳統軟體企業、系統整合商轉型成為數件服務商,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技術型和服務型數據服務企業,在京津冀區域建設數件生産基地。

  (五)推動中國軟體全球佈局

  12.支援國産軟體走向國際

  鼓勵軟體國際化,採用境外市場分類策略,在歐美及東南亞市場佈局跨境電商、短劇、視頻、游戲等網際網路應用,面向歐亞地區輸出整體資訊解決方案。組織資訊軟體企業與跨境雲計算服務商、國際網際網路平臺對接合作,降低企業出海成本與技術門檻。鼓勵企業搭建海外研發中心、公共服務平臺。依託專業機構和聯盟完善跨境諮詢服務體系,積極提供法律法規、跨境支付、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市場准入、海外市場環境評估、市場風險預警等服務。借助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海外會場等境外交流平臺,宣傳推廣國産優質軟體。探索與國際友好城市共同設立軟體産業孵化基地和産業投資基金。持續優化網路環境,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探索數據跨境流動。

  13.參與全球開源治理

  加強與國際開源組織合作交流,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專家參與全球開源組織,吸引國際知名開源活動、會議來京舉辦,培育專業的國內開源社區運營團隊。鼓勵龍頭企業發佈覆蓋基礎軟體、應用軟體、硬體設施等全棧式開源解決方案。支援企業圍繞開源軟體進行商業化二次開發,培育開源軟體商業化企業。利用區塊鏈、智慧合約等技術,探索開源軟體收益分成新機制,吸引全球人才參與北京開源解決方案創新。加強開源知識産權保護,推進軟體物料清單(SBOM)標準制定,研發開源軟體溯源、品質控制、安全分析等軟體工具。推動開源産品及活動入校園。

  (六)深化區域間協同聯動

  14.持續強化央地合作

  加強部市合作,積極爭取國家級重大軟體任務、項目、工程落地北京。發揮中央企業和屬地政府各自優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重大戰略,支援大中型央企擔任産業鏈鏈主企業,積極開放自身場景,與資訊軟體企業共同推進細分領域軟體全鏈條迭代升級。

  15.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做大京津冀資訊軟體産業板塊,圍繞大模型、數件等新軟體領域,構建京津冀協同聯動的新興軟體産業生態。提升京津冀網路安全能力供給水準,推進網路安全産業集群建設。依託京津冀工業網際網路協同發展示範區,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打造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示範項目。積極佈局京津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動京津冀三地重點産業數字化轉型和高品質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建立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共同參與的聯席工作機制,協調解決跨領域、跨部門和跨區域的重大問題,加大重大項目推進力度,細化任務清單和時間節點。邀請頭部企業帶頭人、科研院所及智庫專家成立軟體行業智庫。發揮行業協會、産業聯盟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有關各方凝聚共識、強化合力。

  (二)做好人才資金保障

  積極引進國內外軟體領軍人才。依託在京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機構推動産教融合、科教融匯,加速大模型、關鍵軟體、軟體國際化等人才培訓。用好資訊産業發展基金,重點投向産業網際網路、網路安全和信創、北斗、網際網路3.0等領域。加強腰部企業培育,鼓勵中小企業主動融入細分産業鏈條發展,支援軟體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北交所等證券交易所上市。

  (三)優化産業空間佈局

  支援中關村軟體園繼續打造國家級軟體名園標桿,推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信創園創建國家級軟體名園。推進國家網路安全産業園建設,構築網路安全屏障。爭創國家級數據安全産業園,提升數據安全産業供給能力。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北京順義區、海淀區、朝陽區、石景山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打造“馬連道·茶·中國數據街”,構築數據産業高地。加快數字人産業培育,做好數字人創新基地運營。爭創國家級元宇宙産業先導區,探索建設網際網路3.0示範區。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