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商消一字〔2024〕20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相關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
北京市水務局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體育局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2024年4月18日
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
為順應需求升級、科技創新、城市更新等新發展趨勢,加快推動商文旅體農林水等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品質發展,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因地制宜、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原則,充分發揮北京資源稟賦優勢,夯實載體支撐、完善基礎配套、深化體制機制創新,聚焦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提升供給品質,優化發展環境,形成新模式新場景,推動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
力爭到2025年底,初步構建商文旅體農林水等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生態格局,帶動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持續提檔升級,形成以多元消費業態高品質融合,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的良性迴圈。
——載體支撐不斷強化。加快推動消費新地標建設和老舊消費設施改造升級,力爭培育10個以上多元消費融合新項目,推出10個以上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範商圈。
——新興場景持續涌現。挖掘城市消費新空間,重點培育街區、近山、親水、賽事、演藝、夜間、數字等7類多元消費融合場景,推出50個左右示範案例。
——産品服務出圈引流。鼓勵市場主體跨界經營、異業合作,挖掘城市IP資源培育本土消費新品牌,推出10條以上多元消費融合代表線路。
——發展環境更加優化。跨部門、跨行業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更加完善,統籌推進更加有力,鼓勵各區、各部門結合區域特色、行業特點,出臺一批支援政策。
二、重點任務
1.挖掘街區消費場景。深入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內涵,充分整合商文旅體等資源,豐富茶飲店、咖啡店、書店、博物館、美術館、潮流運動館等體驗型業態,鼓勵街區周邊名勝古跡、名人故居等文化文物資源活化利用,規範開展特色展演活動。支援街區連廊等聯通設施建設改造,美化道路、休憩等公共空間,不斷提升街區消費品質。持續推動全國示範步行街、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歷史文化街區等創建工作。
2.打造近山消費場景。依託京東、京北、京西等深山淺山優質資源,完善道路、棧道等基礎設施,豐富精品民宿、餐飲等消費配套,進一步培育提升徒步、騎行、自駕、露營、冰雪、康養、農事體驗等近山消費新場景。
3.創新親水消費場景。加強濱水空間規劃建設和更新改造,為各類水上活動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支援引導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和社會機構,選取防洪達標、基礎設施完備、空間條件良好、文旅資源豐富的非飲用水源河段,利用有條件的水面空間、灘地空間、岸線空間,規範開展遊船、龍舟、槳板、滑冰、徒步、騎行、垂釣、露營、觀鳥等活動。引導商業空間“向水開放”,盤活濱水空間歷史文化景觀和商業價值。
4.壯大演藝消費場景。緊抓“演藝之都”建設契機,依託文博、劇院等設施優勢,加大文藝演出供給,強化與周邊商業、體育等消費聯動。挖掘文化産業園區、特色文化街區、大型商業綜合體、藝術集聚區等空間資源,開發打造特色演藝新空間。
5.激活賽事消費場景。發揮“雙奧之城”場館優勢,持續提升中國網球公開賽等國際賽事影響力,積極申辦國際體育組織的頂級賽歷賽事,常態化舉辦騎行、飛盤等時尚潮流體育賽事活動。強化部門聯動,促進賽事對住宿、餐飲、交通、零售、旅游等相關消費帶動作用,挖掘體育賽事衍生品市場潛力。
6.繁榮夜間消費場景。發揮“夜京城”特色消費地標、品質消費生活圈等引領帶動作用,引導商場、博物館、旅游景點等市場主體開發夜購、夜食、夜游等項目。加強夜間出行大數據分析,結合北京氣候特點,優化地鐵等城市交通運營時間,做好夜間消費出行保障,持續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不斷豐富夜間消費供給,激發夜間消費潛力。
7.拓展數字消費場景。加大人工智慧、超高清、元宇宙等數字技術在直播帶貨、文化旅游、體育賽事、展覽展出等消費場景應用,支援商場、景區、體育場館等與元宇宙等網際網路新技術企業對接,推動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沉浸式數字消費新場景加快落地。大力支援移動智慧終端、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型産品研發應用。
三、實施路徑
8.建設一批多元消費融合新項目。在環球影城×大運河、麗澤×首都商務新區等國際消費體驗區、“雙樞紐”國際消費橋頭堡等重點區域,突出融合理念,創新規劃設計,加快建設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國際消費樞紐等匯聚商業、文化、體育等多元業態的消費新地標。
9.推動一批老舊消費設施改造升級。加快推動傳統商場、體育館、演出場所、博物館、展覽館等升級改造,加強場景創新,加快推動中關村廣場、通州區體育館等改造升級項目落地,為消費者提供餐飲、購物、運動、康養、學習等一站式消費體驗。
10.打造一批多元消費融合集聚區。支援商圈豐富演藝、體育、文博等業態,打造一批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範商圈。打造三里屯、南部、副中心等演藝集聚區。打造首鋼園、新工體、城市綠心等10個體育消費集聚區。鼓勵公園、景區提升運營水準,引入零售、餐飲、書店、文創店等業態,培育綠地消費。充分挖掘城市公共空間,完善消費業態配套,打造一批廣場休閒消費集聚區。
11.培育一批多元消費融合品牌。支援企業開展跨界經營、異業合作,拓展新産品和新體驗,鼓勵企業推出聯合消費套票。豐富“北京禮物”商品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重點商圈、景區、公共文化空間開設一批“北京禮物”主題店。圍繞通訊、學習、運動、娛樂等生活場景,加強産品和服務創新,培育一批新消費品牌。支援商文旅體等傳統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壯大一批領軍企業。
12.舉辦一批多元消費融合活動。依託“北京消費季”活動平臺,強化全市跨領域、跨區域活動資源統籌聯動,充分為商文旅體等各類市場主體助力引流,提升中國國際時裝周、北京時裝周、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活動影響力,進一步發揮風向標作用。探索在展覽展示、演出、賽事等活動期間,整合旅游休閒、美食體驗、逛街購物等資源,推出一批多元消費融合主題線路,持續提升“漫步北京”等品牌影響力。
13.搭建一批多元消費融合平臺。發揮北京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優勢,鼓勵網路零售、本地生活、短視頻、旅行服務等領域企業打造多元消費融合平臺,強化對實體消費賦能,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資訊服務。基於人工智慧大模型,利用AIGC技術(生成式人工智慧)豐富消費平臺的數字內容,發展短劇、數字資産等數字內容新消費。
14.優化一批交通基礎配套設施。支援大型消費設施與城市軌道交通等互聯互通,加強慢行系統建設,強化智慧交通引導,加強周邊停車資源共用統籌。支援有條件的地鐵站點佈局食品、飲料、文創商品、充電寶等智慧售賣設施,更好滿足通勤消費。
四、保障措施
15.強化統籌協調。用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跨部門協同工作機制,統籌推動解決規劃建設、活動審批等堵點、難點問題。支援各區結合資源稟賦探索多元消費融合實踐路徑。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支援會員企業深化合作。相關單位按職責做好安全生産工作。
16.優化營商環境。以創新促改革,圍繞新消費模式、新消費業態落地,加強證照辦理、項目審批、活動審批、政策支援等方面跨部門聯合會商,持續提升服務水準。規範新業態新模式市場秩序,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17.加強政策支援。強化市區及部門間政策協同,用好建設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支援政策,推動商圈豐富消費業態,文體等設施完善商業配套,創新打造消費新空間新場景。
18.深化宣傳引導。統籌多領域、多渠道宣傳資源,以服務消費者、服務市場主體為出發點,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手段,及時推出一批成效突出的創新示範案例,做好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