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其他
  2. [發文機構] 中共北京市委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4-02-08
  6. [發文字號] 〔〕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4-03-15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做好2024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字號:        

各區委、區政府,市委各部委辦,市各國家機關,各國有企業,各人民團體,各高等院校:

  現將《關於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做好2024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8日  


關於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 有力有效做好二〇二四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做好202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首都“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北京市情農情,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堅持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聚焦“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以下簡稱“百千工程”)、都市型現代農業、農業中關村等重點任務,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準、鄉村建設水準、鄉村治理水準,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堅決打好首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為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一、全力抓好農業農村災後恢復重建,建設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一)有序開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實施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基本完成受損住房原地重建和同村異址新建,紮實推進整村異地安置村村莊規劃建設,同步做好道路、路燈、綠化、廁所、供排水設施等恢復重建。用好平原區與受災區結對幫扶機制。做好因沖毀、塌陷及耕作層流失造成農田功能喪失的耕地地塊修復或補劃,春播前完成災損高標準農田修復和配套設施建設,入汛前基本完成災損設施大棚、畜禽和水産規模養殖場恢復生産。

  (二)強化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健全農業農村防災減災工作體系,強化高溫乾旱、暴雨洪澇、暴雪冰凍等極端天氣預報預警和農情綜合監測,完善災前災中災後相關技術措施。完善巨災保險制度。健全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和種苗調撥機制。提高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強化電力、供水、通信等設施抵禦巨災能力。實施水庫、河堤除險加固和山洪溝道治理等工程,加強數字化、智慧化的山洪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合理佈局“平急兩用”設施。完善基層應急動員機制,強化技能培訓和實戰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二、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持續提升“菜籃子”産品供給品質和保障能力

  (三)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把增産的重心放在提高單産上,強化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整合推廣,建成一批高産高效示範區、示範田,確保糧食總産量只增不減,高標準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産任務。優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強山區小型農機裝備示範推廣,提高農機裝備智慧化應用水準。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完善糧食購銷、儲備輪換、應急保障等機制。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産品消費監測分析。深化食物節約行動,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四)優化提升“菜籃子”生産供給。實施蔬菜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穩定蔬菜年産量在200萬噸以上,進一步優化蔬菜生産佈局,規劃建設35個規模提升群、10條産業推進帶。優化蔬菜生産補貼政策,引導種植主體擴大綠色優質蔬菜生産。落實設施農業以獎代補政策,強化老舊設施改造升級,實現産業群(帶)範圍內“願改盡改”,建設一批宜機化耕作、智慧化生産、信息化控制的現代化設施農業園區。落實生豬産能調控責任。實施奶業高品質發展行動。出臺現代設施漁業建設方案。抓好動植物疫病防控。

  (五)加強耕地保護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健全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編制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堅決守住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166萬畝耕地保有量紅線。完善耕地品質監測體系,健全新增耕地品質驗收制度,強化復耕復墾耕地品質提升。制定逐步把全市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嚴格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監管和品質驗收,加快推進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試點,推廣應用農田物聯網、智慧高效節水等技術裝備。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等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後期管護。基本完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任務。健全耕地“非農化”常態長效監管機制,嚴防“大棚房”問題反彈,強化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加強撂荒地整治利用。

  (六)強化京蒙協作。保持資金投入、人才選派、工作力度不減,傾斜支援內蒙古自治區1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107個京蒙協作鄉村振興典型村建設發展,助力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協作重點地區、重點群體,推進援建項目加快落地,深化消費幫扶、勞務協作幫扶,帶動脫貧農戶持續增收。積極引導北京企業赴蒙發展,加強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對接,做實做優産業園區,強化綠色農副産品生産加工和清潔能源“兩個基地”建設,持續提升京蒙兩地區域合作水準。

  (七)深化京津冀農業農村協同發展。落實京津冀農業農村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深入推進三地産業協作、科技協同、産銷銜接、人才交流和農業執法合作,實施一批協同發展重點項目。持續共建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在環京周邊新建蔬菜生産基地50家,總量達到180家、面積12萬畝以上。推動農業科技成果共用,聯合開展農作物優良品種培育、設施農業等方面技術遴選和推介。

  三、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首都農業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八)加快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強化部市合作,推動農業農村部重點支援事項落地實施,創建平谷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具有全國引領力、全球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深化政企研合作模式,推動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高效運作。圍繞服務國家農業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科技創新,強化智慧育種、細胞工廠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導在京科研單位、涉農高校、農業企業等開展産業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完善農業中關村重大項目庫機制,推動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掛牌運作,加快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北京農業食品合成生物創新中心、平谷農業中關村高效智慧溫室等創新平臺建設。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快農業中關村核心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建設,吸引一批國內外一流農業科研機構、頭部企業和高端人才集聚。

  (九)深化“種業之都”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圍繞農作物、畜禽、水産、林果四大種業,加快推動通州區、平谷區、延慶區種業創新示範區和昌平區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支援大興區建設國際植物新品種綜合測試中心和種苗品質檢測中心,發展壯大蔬菜集約化育苗産業。積極承擔10項國家育種聯合攻關任務,持續開展玉米、蛋雞、鱘魚等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和推介,篩選推廣綠色優質優良品種。加強北京油雞、宮廷金魚等地方優勢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種業監管執法。辦好第三十一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

  (十)強化農業科技示範應用。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圍繞露地蔬菜智慧化自主移栽、番茄自動採摘、生豬智慧精準飼養等關鍵環節,打造一批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推進智慧連棟溫室無土栽培、水肥智慧灌溉、植株動態管理等技術在一般日光溫室試點應用。加大小型設施農機引進和推廣力度。強化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作用,推進技術協同創新與示範推廣。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支援科技小院、“博士農場”發展,強化農業領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科技服務品質。

  四、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鄉村産業提質增效

  (十一)推動鄉村産業融合發展。建強産業發展平臺載體,紮實推進5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8個農業産業強鎮建設,打造平谷良種蛋雞、密雲番茄等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支援各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培育提升一批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和老北京水果示範基地。強化預冷烘乾、儲藏保鮮、鮮切包裝等初加工設施建設,支援凈菜、鮮切菜等發展。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拓展休閒農業“京華鄉韻”區域品牌,提升運河濕地、長城風情、西山永定三條休閒農業精品線路,培育生態旅遊、休閒康養、戶外運動、科普教育等鄉村新業態,推進鄉村民宿規範發展、提升品質。

  (十二)推動農村商貿物流提檔升級。優化農村商業佈局,改造升級農村便民商業網點,提升鄉村消費便利度。優化農産品冷鏈物流、倉儲保鮮設施佈局,促進城鄉冷鏈網路雙向融合。完善産銷對接機制,促進京郊農産品出村進城、順産順銷。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線上銷售模式,推廣訂單農業,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十三)發展綠色低碳迴圈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生産和農産品“三品一標”,加強地理標誌農産品的標誌管理和品牌保護利用,打造一批優級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種養迴圈綜合利用示範區。新增國家級、市級生態農場80家。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污染治理。推動農業節水技術應用達60萬畝以上。深入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持續開展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和“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整治,推進農資打假治理。推進懷柔區、延慶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

  五、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十四)紮實推進“百千工程”建設。瞄準綠化美化清潔化、宜居宜業宜遊創建目標,強化鄉村振興示範村和示範片區規劃引領,著力提升鄉村風貌水準、鄉村産業發展水準、鄉村建設水準、鄉村治理水準、片區互聯互通水準。突出梯次推進,重點建設100個左右示範村、1000個左右提升村,以示範村創建為牽引,帶動提升村補短板,引領2000個左右村莊鞏固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突出示範創建,把握風貌提升、業態多元、連片發展三個維度,堅持“生態共建、産業共鏈、設施共用、品牌共創”,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突出地域特色,重點圍繞三條文化帶等特色區域,佈局一批示範村、提升村,推動示範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組團式發展。抓好第一批示範村(片區)建設,啟動第二批創建工作。

  (十五)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制定小城鎮高品質發展專項政策,把重點小城鎮打造為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樞紐節點。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50個山區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完成50個村莊污水治理,建設300公里“美麗鄉村路”。優化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檢查考核機制。規範宅基地及建房審批管理,提升農宅建設品質。紮實推進300余戶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和1萬餘戶農宅抗震節能改造。實施一批城中村改造項目。推進農村地區電動自行車、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鞏固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手拉手”結對幫扶成果。支援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新建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240個。推進鎮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提升農村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快推動村衛生室醫保定點管理全覆蓋。

  (十六)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新增50個首都森林村莊,完成20個綠隔地區郊野公園功能提升。推進“千村千林”建設,新增村頭片林100處。持續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開展農村戶廁糞污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試點推進農宅光伏發電、分佈式能源、低碳村莊建設。完成3000戶以上山區住戶清潔取暖改造,有序做好清潔取暖設備使用到期更新工作。

  六、深化農村改革創新,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十七)完善農村産權制度。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探索“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等解決承包地細碎化的有效路徑。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監管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穩慎推進昌平區、大興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做好房地一體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配套機制。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果,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製度。組織實施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試點。制定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新建10個新型集體林場。

  (十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擴大社會化服務規模,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産經營隊伍。支援有條件的小農戶成長為家庭農場,引導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組建農民合作社,鼓勵農民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支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圍繞生産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産託管等多種服務模式。

  (十九)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小農戶提供農資供應、生産加工、産品行銷、倉儲物流等居間服務,發展鄉村餐飲購物、養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務業。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和集體物業資産,發展物業經濟。強化農村集體資産監管,嚴控農村集體經濟經營風險和債務規模。鞏固提升集體經濟薄弱村“消薄”成果,穩定對接幫扶關係,加快推動産業幫扶項目落地見效,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二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聚焦生態涵養區等重點地區和農民增收薄弱環節,研究制定促進農民增收新舉措。強化産業發展聯農帶農,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舉辦鄉村振興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統籌利用各類就業促進政策,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力推廣以工代賑,開發更多面向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崗位,新增4萬名農村勞動力納入城鎮職工保險體系。壯大鄉村富民産業,支援發展特色種養、林下經濟、傳統手工藝等家庭經營項目。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産,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準。

  七、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水準

  (二十一)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紮實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在京華大地形成更多生動實踐。落實《北京市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強化實績考核,壓緊壓實部門、屬地抓鄉村振興責任。加強鄉村振興幹部隊伍建設,加大涉農幹部交流任職力度,選配一批熟悉熱愛“三農”工作的幹部進入涉農區、鄉鎮領導班子。開展鄉鎮黨政正職集中輪訓和農村“兩委”幹部全覆蓋培訓。建好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持續抓好鄉村産業振興“頭雁”項目,強化村幹部和後備人才學歷教育。持續深化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完善基層監督體系。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持續為鄉鎮明責賦權增效。落實“四走訪基層”制度,深入調查研究,推動解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選樹一批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典型。優化第七批駐村第一書記管理機制。

  (二十二)強化政策支援和要素保障。堅持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確保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不低於7.8%。落實點狀配套設施用地政策,穩妥有序開展以鄉鎮為基本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合盤活農村零散閒置土地,強化鄉村基礎設施和産業用地保障。創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産品,用好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惠農政策,深入開展信貸直通車活動。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探索開展小麥、玉米、蔬菜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優化各類涉農督查檢查考核,減輕基層迎檢迎考負擔。持續推動城市科教文衛以及規劃、建設等專業人才服務農業農村。發揮市鄉村振興專家諮詢委員會作用,圍繞首都鄉村振興需求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政策研究。廣泛動員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和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校等多方力量,開展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做好北京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制定、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修訂工作。

  (二十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要素有機結合,強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改進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豐富鄉村文明實踐活動,促進城市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務供給。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舉辦“我們的鄉村”等主題宣傳,講好新時代首都鄉村振興故事。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完善鄉村自治約束性規範和倡導性標準。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宣傳推介和開發利用。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以及北京農民藝術節、村晚等鄉村群眾性文體活動。

  (二十四)推進善治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等管用有效的鄉村治理方式,辦好農民家門口的事。及時總結宣傳一批鄉村治理典型。加強農村網格化管理,完善聯繫服務群眾工作機制。開展村級議事協商示範點建設,推動農村議事廳覆蓋率達到95%。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培育一批學法用法示範戶,提高農民法律意識。深化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強化主動治理,破解一批農村地區高頻共性問題。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健全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持續開展農村自建房、道路交通、燃氣、消防、農業生産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治理,促進農村和諧安寧。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