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減災救災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3-05-16
  6. [發文字號] 京政農發〔2023〕26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3-05-24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2023年北京市農業防汛工作方案》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農發〔2023〕26號

各區農業農村局:

  現將《2023年北京市農業防汛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各區要抓緊制定本區工作方案,填報《2023年農業防汛工作聯繫表》,於2023年5月26日前將工作方案和聯繫表報市農業農村局動植物疫情應急工作處備案。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2023年5月16日  

  (聯繫人:高翀;聯繫電話:82031817)

  (此件主動公開)


2023年北京市農業防汛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本市農業防汛工作,依據《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2022年修訂)》《北京市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點》《關於全面做好2023年汛前準備工作的通知》《2023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防汛任務書》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明確工作目標

  堅決落實全市“不死人、少傷人、城市不看海、財産少損失”目標,嚴格履行防汛職責,做好農田排澇和農業生産恢復工作,確保農業系統有力防災、有序避災、有效減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二、健全工作機制

  按照上下對應、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市區兩級指揮順暢、銜接有序的農業防汛責任體系。

  (一)成立市農業農村局防汛指揮部。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領導下,成立市農業農村局防汛指揮部,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任指揮,主管領導任副指揮,相關領導任成員,負責指導、督促各區做好農田排澇工作和災後農業生産恢復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主管領導兼任主任,辦公室設在動植物疫情應急工作處,相關處室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承擔預警發佈、受災統計、協調災後生産恢復等工作(見附件1、2、3)。

  (二)建立區級農業防汛指揮體系。各區農業農村局成立區級農業防汛指揮部,負責統籌本轄區農業防汛工作,指導鎮(鄉)、村落實農業防汛責任。各區指揮部成立情況,及時報市農業農村局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三、強化重點工作

  (一)全力做好防汛準備。市農業農村局指揮部研究完善農業防汛減災技術措施、加強災後農業生産恢復指導、強化農作物救災種子儲備、指導設施農業汛前安全隱患排查、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調度、指導相關區做好山區農民搬遷工作。各區指揮部要制定防汛工作方案,及時調整各級責任人員,層層壓實責任,同時做好崗位培訓,確保工作不斷檔;加強農業生産物資儲備和農田排澇設備準備,做好農業園區(養殖場)汛期安全培訓、防汛演練以及避險轉移演練等工作;落實好設施農業汛前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和農業生産設施修復,確保上汛前整改到位。

  (二)及時發佈預警資訊。市農業農村局指揮部辦公室根據市防汛辦、市氣象局發佈的預警資訊,及時通過短信平臺、農業自然災害聯絡“京辦”群等將預警資訊發送給各區指揮部。各區指揮部要多渠道、第一時間向轄區內農業生産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生産主體發送提示資訊,確保到場到戶。

  (三)強化防汛應急值守。市區兩級指揮部嚴格落實24小時專人值班、領導帶班制度,確保防汛值班人員“在崗、在職、在責、在狀態”,確保指揮通訊暢通。如有汛情、險情和防汛突發事件,及時報告,相關領導靠前指揮,及時決策,組織到位,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四)充實防汛救災力量。市農業農村局指揮部分區成立防汛工作指導組,分行業建立災後恢復生産指導服務隊,及時開展督導服務和技術指導,充實一線防汛減災力量。各區指揮部組建應急搶險隊伍,及時開展農田排澇等農業搶險減災工作,配合鄉鎮完成人員避險轉移等工作。

  四、有效應對災情

  (一)及時啟動響應。有強降雨天氣預警預報,市區兩級防汛工作人員迅速啟動響應備勤到位,第一時間進行預警。市農業農村局指揮部組織通過新聞媒體、微信微網志等平臺分行業面向社會發佈應對提示。各區指揮部確保預警提示到場到戶,在強降雨前及時組織開展巡查檢查,指導各農業生産主體排除安全隱患,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

  (二)實時掌握災情。強降雨過程中,市農業農村局指揮部各指導組實時掌握各區災情,及時幫助做好資源協調和技術支援工作,市級恢復生産指導服務隊根據雨情、災情及時調整制定技術指導方案和措施,確保有力有效。各區指揮部實時聯繫指導重點鄉鎮和涉山涉水重點農業生産企業,指導做好突發情況處置和災情統計報送工作。

  (三)抓好生産恢復。強降雨過程結束後,市農業農村局指揮部各指導組按照分工對相應區進行災情核實和生産恢復督導。市級恢復生産指導服務隊按照方案及時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各區指揮部組織做好農田排澇、農業生産恢復、農業生産設施水毀修復等相關工作。市級加強救災政策研究,統籌考慮農業發展支援政策、新項目和新技術推廣優先向受災嚴重地區安排,用好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督促從事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按照‘快查勘、快定損、快賠付’的原則,加強農業保險理賠服務。各區統籌區內資源,加強對受災嚴重生産主體的專項支援。

  (四)強化資訊報送。及時報告汛情應對處置資訊,落實“首報”“續報”“終報”制度,資訊報送的內容應包含“時間、地點、事件類別、損失情況、影響範圍、發展趨勢、處置措施”等要素。各區上報資訊時,要加強與本區應急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資訊及時、準確、全面,口徑一致。按照《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2022年修訂)》的規定,啟動黃色及以上預警響應時,嚴格實行安全“零報告”制度。

  (五)正面引導輿情。市區兩級建立極端天氣輿情應對機制,制定涉農防汛新聞宣傳和輿情監測方案,主動宣傳報道基層防汛先進典型人物和事跡,針對不實傳聞,主動發聲,正面引導社會關切,營造良好氛圍。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