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遊/國內貿易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2023-04-10
  5. [成文日期] 2023-04-10
  6. [發文字號] 通政辦發〔2023〕5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3-04-10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通州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字號:        

通政辦發〔2023〕5號

各街道辦事處,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機構: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通州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4月10日  

  (此件公開發佈)


通州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力營造通州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築牢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堅實基礎,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産業高品質發展,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首善標準,以切實提升廣大企業獲得感為導向,以實現各類市場主體更好更快發展為目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營造更公平惠企的市場環境、更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更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以更大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統籌推動更多助企利民優惠政策精準直達快享,全方位打造與城市副中心功能相適應的企業發展生態,實現營商環境全面優化躍升,加快打造全市第一梯隊、全國前列的營商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著力營造公平惠企的市場環境,助力市場主體恢復發展壯大

  1.推動更多市場主體“準入即準營”。全面實行行政許可清單管理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違法實施行政許可。根據市級統一部署,將統一的全領域、全要素行政許可實施規範及辦事指南向社會公開。清理和規範行政備案事項,明確設定依據、實施要素、辦理流程等內容。推行“一業一證”改革,認可通用改革行業目錄中的行業綜合許可憑證,按照標準統一申辦入口,將“一業一證”辦理納入綜合窗口。複製借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證照聯辦”“一業一證”“一照多址”“一證多址”等疊加合併改革經驗,實現餐飲、零售、文娛、醫藥等行業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在辦理準入準營審批事項時“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結”。進一步破除隱性壁壘,推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

  2.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更加規範公開。健全招投標領域常態化治理機制,加大對設置各類隱性門檻和不合理限制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嚴格依法實施行政處罰、納入信用記錄並向社會公示。完善招投標交易擔保制度,鼓勵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人對信用良好的投標企業減收或免收投標保證金,進一步降低招投標市場主體交易成本。全面落實貨物和服務採購項目給予小微企業10%-20%的價格扣除評審優惠等政策,鼓勵採購人結合採購標的相關行業平均利潤率、市場競爭狀況等從高選擇價格扣除比例。積極推進政府採購合同融資。引導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優惠貸款服務,在融資額度、融資審查、利率優惠等方面給予更大支援,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加強政府採購資金支付履約監管,開展逾期支付網上預警提示,對於逾期未支付的,督促採購人根據合同具體約定和履約情況及時判定處理,提高資金支付效率。推動簡化供應商資格證明材料,推廣使用政府採購示範文本,實施採購立項、採購文件編制、發佈公告等關鍵環節的敏感詞篩查,對隱形門檻等不公平競爭等行為開展智慧預警,提升政府採購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3.不斷提升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效率。推廣“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政府配套改革”,提升以承諾制方式落地開工項目比例。複製推廣建築師負責制試點經驗,逐步細化配套技術規範、職業責任認定、風險防範機制,研究建立建築工程職業責任保險制度,確保建築師負責制項目穩步有序實施。依託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網路服務平臺,進一步匯聚特色産業園區的經營場所資訊,為企業提供更多經營場所的空間選擇。以特色産業園區為重點,打通資訊區域壁壘,優化數據獲取及推送服務,為企業落戶獲取資訊提供更多選擇、更優推薦、更佳參考。

  4.提高市政公用設施報裝便利度。推行市政外線工程審批全覆蓋改革,對符合條件的工程實行“非禁免批”,對其餘全部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工程規劃許可、綠化許可、佔掘路和佔道施工許可等事項實行並聯審批。嚴格落實市政領域聯合服務實施細則,遵循聯合規劃、勘查、施工、接入相關機制、流程和標準,解決同一項目不同市政企業重復施工等問題。

  5.用好各類金融工具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鼓勵新能源、生態環境等領域企業發行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探索推動以信用中國(北京)網站的企業信用資訊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進一步便利企業上市、融資等經營活動。首批試點將在企業上市開具無違規證明需求比較集中的對外投資、市場監管(含質檢、藥監)、稅務(含社保繳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安全生産、消防安全、生態環境、規劃和自然資源等11個領域率先開展。強化與北京綠色交易所合作,探索共建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推進環保資訊向金融機構共用,為綠色金融提質擴面提供數據支撐。

  6.做好招商迎商服務賦能産業發展。政府搭橋,推動區域企業形成聯動。依託“經濟大腦”平臺摸排重點企業上下游關聯鏈條産業,搭建區內合作平臺;政府背書中小微企業,幫其“帶配套進龍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依託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探索建設副中心“迎商中心”,開展政策宣傳解讀、投資洽談會商、企業沙龍論壇等多元化迎商活動,設置迎商服務專員,為企業提供業務幫辦代辦、問題協調解決、惠企政策諮詢輔導等“貼身服務”。梳理企業自設立到生産各關鍵環節並配置責任部門、具體“接線員”,形成企業全生命週期營商環境“一冊圖解”“一張清單”。鼓勵貿促機構、會展企業舉辦或參加境內外展會,依託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金融街論壇等會展平臺,助力外貿企業拓市場、拿訂單。制定全區“一本賬”,以“服務包”企業訴求走訪、三方檢查走訪、屬地自主上報等途徑收集企業訴求,統一形成問題臺賬,落實“首接負責制”,由部門及屬地雙主責共同推進,疑難問題定期報請區領導調度,充分發揮政府“店小二”“服務員”作用,切實解決企業困難,助力其輕裝上陣、釋放活力。探索政府統籌,企業共建模式,破解企業水、電、燃氣等生産基礎設施難以連通,形成各産業功能區市政管線“一張網”。探索政府統籌,企業共建模式,破解公交車、接駁大巴難以觸達,員工居住難以落實等配套缺失的突出問題,形成各産業功能區交通服務“多條線”、職工居住“一張圖”。探索智慧匹配,主動推送政策直達企業。借助“經濟大腦”平臺,智慧篩選符合企業自身領域最新發佈政策,平臺直接發送至企業中層,由企業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業。

  7.提升人才服務品質。構建“三級管理,四級服務”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三級就業服務隊伍管理培訓,加大新成立街道幫扶力度。進一步完善綜合櫃員制,推動“一點受理、多元服務”,提升公共就業窗口服務水準,實現服務人員話術規範、經辦標準、流程清晰、簡便快捷。創新線上服務模式,打造公共就業服務品牌。強化職有“蘭”圖直播理念創新、《副中心職業指導微課堂》內容創新、《你好,體驗官》形式創新,通過直播帶崗推動轄內人才就近就地就業,通過豐富課程內容優化職業指導,通過打造視頻版“局處長走流程”提升就業服務質效。深化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持續開展“通州源創”品牌活動,優化創業事項“打包一件事”模式,線上推動創業服務政策整合辦理,線下推動“創業政策服務包”手冊進街鄉、進園區、進基地。

  (二)重點營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8.著力提升監管效能。充分運用“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平臺,推動日常監管以部門聯合檢查為原則、以單獨檢查為例外,力爭部門聯合抽查佔雙隨機檢查比例提升至50%,對於未應邀參加聯合檢查單位原則上1個季度內不允許再次作為發起人開展聯合檢查,全力減少因執法檢查對企業正常生産造成干擾。推動實現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的常態化運用,在開展單部門和跨部門雙隨機檢查時,對信用好、風險低的企業原則上同一事項一年只查1次。按照市級部門統一部署,全面推廣市場主體身份碼(簡稱“企業碼”)應用,檢查人員掃描“企業碼”獲取檢查任務、填報結果、全程留痕,規範檢查行為;市場主體可掃碼獲取定製版合規經營手冊,開展自主管理。拓展“6+4”一體化綜合監管應用場景,探索在餐飲、職業資格和技能類培訓、機動車駕駛員培訓、體育類培訓機構、旅遊行業等開展綜合監管工作。

  9.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和違反公平執法典型案例通報機制。嚴格遵循本市規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最大程度壓縮裁量空間。加強對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設定罰款等行政處罰的法律審查,嚴禁行政規範性文件違法設定罰款,防止以罰增收、以罰代管、逐利執法等行為。全面落實包容審慎、柔性執法制度,對輕微違法並及時改正企業實行免罰,對首次違法且危害後果輕微企業實行“首違不罰”,加快建立“容錯”機制,以約談、責令整改為主,給予企業自我糾錯空間,降低輕微違法和初次違法對企業後續發展的影響。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各執法單位每季度開展不少於1次普法活動。對外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運用電視、廣播、“兩微一端”等媒體手段提升普法的準確性、有效性。健全企業投訴反饋機制,針對企業反饋的執法不規範行為及時進行解決與反饋。

  10.加大知識産權促進和保護力度。加快推進通州區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工作,提升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能力。高標準建設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通州分中心,提供專利預審、快速維權、商標註冊等服務。優化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工作站佈局,擴大服務覆蓋企業範圍,加強對自貿區的服務力度,為高精尖、數字經濟等重點産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11.加強不動産登記廉政建設。建立健全不動産登記業務“統一受理、隨機派件、平行審核、全程跟蹤、終身負責”機制,改變固定窗口對應固定復審人員的“老做法”,防範廉政風險。創新搭建不動産登記智慧化監管系統,按照業務類型、業務來源進行業務量權重配置,面向全部審核人員隨機智慧派發業務件,生成含審核人員資訊的“不動産登記隨機派件受理憑證”,隨業務審批流程同步流轉,實現派件過程可追溯、業務進度全程追蹤,進一步提高監管效率。

  (三)全面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主動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

  12.系統創新政務整合服務。推動舉辦會展和大型演出活動、幼兒入園、公民婚育、高校畢業生落戶、創業服務、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異地就醫備案、企業準營(餐飲店等場景)、股權轉讓、知識産權保護、涉外服務、多元矛盾糾紛解決等事項實現整合服務。提高“一件事”辦理服務品質和效率,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將“一件事”事項全部納入區、街道(鄉鎮)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並逐漸延伸至社區(村)便民服務站,實現“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網辦理、一口發證”,大幅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

  13.全方位優化利企便民政策服務。鼓勵區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惠企政策集中諮詢辦理窗口。根據市級部署要求,落實一體化政策支撐平臺,實現政策精準測算、推送、兌現和結果評估,逐步實現行政給付、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政策“免申即享”“即享即申”全覆蓋。區級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平臺均要在醒目位置開設惠企政策專區,集中公開政策文件和解讀,便利企業快速準確查詢。拓展惠企政策移動端服務功能,提供線上申請、線上反饋、應享未享提醒等服務。推進事項備查制改革,企業自行線上登記相關資訊後即可取得相應經營資格,政府部門不再審批。

  14.完善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各主管部門+園區+街道(鄉鎮)”多級聯動企業服務體系,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建立完善企業服務體系,健全“服務包”“服務管家”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區、街道(鄉鎮)企業聯動走訪活動,建立問題監督反饋機制,明確問題整改時限,督促責任單位整改落實,為企業加快解難題、辦實事。加強對新設企業服務,實時獲取企業登記註冊資訊,主動了解企業訴求,實現“註冊即聯繫、聯繫即服務”。建立基層企業服務網路,依託副中心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在運河商務區和文旅區設立政務服務站,探索實施“園區的事園區辦”,推動更多涉企事項下沉鎮街,更多便民事項延伸村居辦理,充分發揮“雲窗口”遠端視頻聯動優勢,打造以“鎮街政務大廳+村居服務站”為辦事節點的企業群眾服務網路,實現“企業辦事不出鎮街,群眾辦事不出村居”。

  15.提升政務信息化服務。提升政務服務信息化智慧化水準,推行智慧導辦、智慧預填、智慧預審、智慧審批等服務和審批辦理模式。各審批部門要加大全程網辦的宣傳力度,除涉密等特殊事項外,實現區級政務服務事項100%“全程網辦”。更加注重從擴大規模範圍向應用落地轉變,以“一網通辦”的用戶易用性、感受度為重點,全面梳理搜尋系統“多次跳轉”“中斷下網”和部分線下辦、穩定性等問題,切實提升“一網通辦”品質。搭建副中心政務服務“雲”廳,充分發揮副中心政務服務大數據平臺優勢,推動“雲窗口”向“雲大廳”轉變,打造與實體大廳體驗“同質同效同標同感”的副中心網上虛擬大廳,並通過PC端、移動端、智慧辦事終端、實體窗口和熱線電話等多種渠道,將網上虛擬大廳的服務能力向百姓身邊延伸。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廣泛應用,在涉企經營、醫療衛生、交通運輸、文化旅遊、民生保障等領域推出60個事項“一證(照)通辦”,企業群眾僅持營業執照、行業許可證或個人有效證件(含電子證照)即可完成事項辦理。

  16.推進政務標準化服務。全面統一市、區、街道(鄉鎮)三級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設定依據、申請材料和審查標準,並向社會公開,未公開事項一律取消,確保“市區同標”“同事同標”。落實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平臺要求,以市政務服務網為統一申辦受理線上渠道,推動辦事事項逐步統一歸集。規範網上辦事指引,針對複雜辦理情形的事項,提供個性化、場景化、簡明易懂的辦事指南,提高網上服務水準和操作便利度。持續清理規範無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依據的中介服務事項,動態調整公佈中介服務事項清理規範目錄和保留目錄。堅決整治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領域行政機關變相指定中介機構壟斷服務、干預市場主體選取中介機構等行為,依法查處中介機構強制服務收費等行為。加強京津冀政務服務合作頂層設計,完善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合作的總體研究和統籌謀劃,進一步明確合作的方向和重點。組織區內企業開展政策閱評,解決企業“看不懂”“不會用”等問題;組織開展政務服務“體驗官”活動,邀請市場主體和群眾“沉浸式”體驗政務服務,解決“政策不落實”的問題,強化政務服務窗口形象宣傳;廣泛開展企業問卷調查,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意識。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化責任意識,加強組織實施,做好協同配合,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任務臺賬,加快出臺配套政策。把握好政策出臺和調整的時度效,正式實施前為企業留出不少於30日的適應調整期,避免“急轉彎”和政策“打架”。

  (二)狠抓改革政策落地見效。嚴格落實“營商環境改革推廣落實年”計劃,配合市級做好評估《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情況,開展“十四五”營商環境專項規劃中期評估工作;加強《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任務督導落實;各部門全面評估5版改革舉措落實情況,出版營商環境季度刊,全面總結營商環境階段性改革成效,挖掘一批典型案例,推廣改革經驗做法。繼續開展“局處長走流程”行動,著力解決一批企業群眾反映集中問題,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滿意度和獲得感。建立任務落實、推進、評價、考核閉環工作體系,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實施方案》進展情況、入區企業政策兌現、園區運營服務等各項促進産業發展改革落地成效進行核查核驗,將各部門完成情況納入專項績效考核。

  (三)加大營商環境領域宣傳力度。強化企業服務宣傳力度,打造通州區“優速通”營商環境特色品牌,推出“優秀企業講故事”“營商環境政策傳播月”“辦事流程我知道”等常態化主題活動。在北京通州發佈、通州融媒、北京城市副中心報等平臺設置營商環境專欄,全方面宣傳我區營商環境工作。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企業宣傳展示區,通過宣傳視頻、宣傳展板等形式定期更新,每月1期宣傳轄區內重點企業和企業家,強化企業品牌宣傳;線下每季度召開一次政策宣傳解讀會,線上利用雲直播、製作動漫小視頻等形式,強化政策宣傳。

  (四)建立健全獎懲激勵制度。支援鼓勵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放開手腳、積極作為。在服務企業發展、助推營商環境改革工作中,充分運用容錯糾錯機制,落實好“三個區分開來”,解決廣大幹部在柔性執法、優化審批手續、減少打擾企業等方面的顧慮。建立激勵機制,全面激發黨員幹部服務企業、幹事創業熱情,對企業服務優、服務好的幹部,在選拔任用上優先提拔。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