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其他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1-05-09
  6. [發文字號] 京老舊辦發〔2021〕11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1-05-25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1年 第25期(總第709期)

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關於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老舊辦發〔2021〕11號

各區政府,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市領導關於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突出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指示要求,把老舊小區改造這項惠民工程辦好,建設整潔、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於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聯席會議辦公室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代章)    

2021年5月9日  


關於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3號)、《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建房〔2020〕92號),以及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為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同步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首善標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中突出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創建安全、舒適、便利,代際和睦、人人共用、和諧發展的全齡、全人群宜居生活環境。

  (二)目標任務。“十四五”期間,實施綜合整治的老舊小區,因地制宜逐個明確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內容,實現通行無障礙;支援有條件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合理利用空間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引導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推動和支援物業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養老服務,切實增加居家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有效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

  二、主要改造內容

  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包括通行無障礙改造、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完善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增加居家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等方面,具體改造內容分為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基礎類是必須改造的內容,完善類和提升類是根據居民意願確定的改造內容。

  (一)通行無障礙改造

  1.公共設施改造。重點在單元門、坡道、電梯、扶手等公共區域建築節點進行無障礙改造,滿足老年人及行動不便人員基本的安全通行需求,有條件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或安裝爬樓代步器。

  2.小區內道路交通無障礙改造。拆除路面障礙物、平整路面,完善道路照明系統。規範停車管理,有條件的增設無障礙車位。

  (二)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

  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優化綠地、休閒空間,建設適老且無障礙的公共活動場所;完善更新帶有安全扶手和靠背的公共休息座椅;增設有安全防護措施的公共健身器材;有條件的增設安全、無障礙的電動車充電停車棚;鼓勵利用閒置公共空間,設置參與式無障礙種植園區、自主康復區或健康步道場所;臨近公共活動場所,鼓勵增設獨立無障礙衛生間;有條件的小區可增設為老服務設施。

  (三)室內居住環境改造

  引導老年人家庭對室內環境和日常生活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將居家適老化改造與信息化、智慧化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

  (四)完善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

  1.完善小區為老服務、商業服務、公共服務等設施的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強化通行無障礙、操作便利無障礙和資訊感知無障礙。

  2.已建成的公共衛生間實施無障礙改造,有條件的小區應增設無障礙公共衛生間。

  3.有條件的小區可引入社會資本增設為老服務機構與設施,包括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餐飲機構、生活便利機構等,強化設施功能完備,提升為老服務效能。

  (五)增加居家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推動和支援物業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等採用“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專門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行、助醫、照料看護等定制養老服務。

  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加強與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的溝通合作,協助社區居委會搭建老年文化活動平臺,開展居民結對幫扶老年人志願服務和代際溝通活動。

  三、組織實施

  (一)公共區域適老化改造

  1.加強設計管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實施主體會同街道和社區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在責任規劃師指導下,結合小區現實情況,因地制宜確定公共區域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功能表,與小區環境品質改善、垃圾分類等,進行一體化設計。實施主體組織設計單位在總體設計方案下,制定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設計方案,專項設計方案應當和總體設計方案在小區內一併公示。專項設計方案納入施工圖審查範圍。

  2.加強施工過程管理。公共區域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應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同步施工,實施主體組織施工單位嚴格按專項設計方案施工,加強施工過程監管,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做好全過程監督。

  3.加強驗收管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驗收時,由實施主體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和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對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進行專項驗收。

  (二)室內適老化改造

  1.對有適老化改造需求的家庭,居民委託專業機構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確定改造方案,擇優確定改造施工單位,簽訂改造施工協議,經老年人或者其監護人簽字確認後實施。改造完成後,按協議約定驗收。室內適老化改造施工宜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同步實施。

  2.對政府支援保障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的,按照民政部門相關政策及工作程式組織實施;殘疾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按照市殘聯相關政策及工作程式組織實施,應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同步施工。

  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設計建設標準,參照《無障礙設計規範》(GB50763-2012)和《既有住宅適老化改造設計指南》等有關規定執行。

  四、支援政策

  (一)財稅金融支援

  1.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公共區域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分類實施(分類改造功能表見附表),基礎類、加裝電梯或安裝爬樓代步器的市區財政補助政策,按照《關於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市區財政補助政策的函》(京財經二〔2019〕204號)執行。

  2.居家適老化改造,對特困供養、低保低收入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家庭採取階梯式補貼。

  3.公共區域健身器材改造,由體彩公益金全額支援。

  4.小區公共場所及住宅樓加裝養老、孝老、敬老文化宣傳櫥窗或電子屏,由街道(鄉鎮)安排。

  5.小區內養老服務驛站、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商的建設運營,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進行補貼和稅費減免。

  6.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適老化改造運營,支援社會資本通過項目融資、公司融資等方式向金融機構申請中長期貸款。

  (二)鼓勵利用小區存量資源

  1.業主共有的公共房屋和設施,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交由物業服務企業統一改造用於居家養老服務。

  2.政府所有的閒置房屋和設施,政府可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養老服務機構用於居家養老服務。

  3.鼓勵物業服務企業與房地産開發企業協商,將開發企業自持的房屋改造為養老服務用房,允許按照適老化設計要求優化戶均面積、小區車位配比等指標,相關建設工程應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三)支援物業服務企業參與養老服務

  1.物業服務企業已經取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營業執照的,允許其跨區域經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2.協調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為物業服務企業培養養老護理、康復、社會工作、心理諮詢等專業人員提供人力資源支援。

  3.按規定落實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費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

  4.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公租房或政策性租賃住房保障範圍。

  五、組織保障

  將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聯席會議重要議事內容,將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殘聯新增為聯席會成員單位,各區同步完善本區聯席會制度。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由聯席會研究解決。市級各單位職責如下:

  (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統籌協調市有關部門,研究完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實施適老化改造及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政策,督促各區嚴格按照設計方案施工,在施工過程、竣工驗收等環節進行監督,落實適老化改造及無障礙環境建設內容,協調解決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加強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規劃設計指導,督促設計單位和責任規劃師貫徹適老化改造及無障礙環境建設設計理念,組織對責任規劃師培訓指導,積極參與指導老舊小區整治項目的方案設計,監督指導實施主體按設計方案組織施工。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方案中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設計內容納入施工圖審查範圍,給予指導評估。

  (三)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結合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要求,指導各區積極發揮基層群眾組織作用,廣泛徵求居民、業主意見,落實居家適老化改造政策,指導推進室內適老化改造,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開展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

  (四)市衛生健康委。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根據有關職責進行工作統籌,協調聯絡市老齡委各成員單位,抓好相關工作落實,開展養老、孝老、敬老文化宣傳。市老齡協會負責協調專業組織和市老齡委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對各項目單位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方案進行指導,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五)市殘聯。將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統籌實施。組織開展殘疾老年人居家環境無障礙改造工作。對無障礙建設方案給予指導,並在無障礙環境設計、建設和驗收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援和指導。

  (六)市體育局。指導各區落實老舊小區內建設適老化體育健身設施,同時做好體育設施區域內無障礙設施配套建設。

  (七)各區政府。組織督導落實本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中貫徹落實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積極打造“區級統籌、街道主導、社區協調、居民議事、社會參與”的多方聯動機制。在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過程中,屬地街道牽頭,協調各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有效落實。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大推進力度。各單位、各區政府應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在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中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是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要,是落實“七有”“五性”民生保障的具體體現,意義重大。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聯席會加強統籌協調,推進工作落實。

  (二)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積極發揮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管會)、責任規劃師和業主主體作用,結合老舊小區實際,廣泛徵求居民意見,突出老年人需求,合理優化使用空間資源,從“全齡型、全人群”的角度去審視設計,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實現共建共治共用。

  (三)問題導向,補齊短板。堅持問題導向,以公共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為重點,在改造過程中,注重鋪地材料防滑性,標識清晰度,座椅、扶手、衛生間設置的標準度,完善配套設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運用科技創新手段,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加強建設中的監督管理,形成人人監督、共建共治共用的工作氛圍,確保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落地落實。

  (四)創新模式,整合資源。推廣“勁松模式”“首開經驗”,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大金融支援力度,優化政策支援模式,推動各方資源整合,探索構建創新模式。

  (五)加大宣傳,示範引領。加大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優秀項目,特別是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認識,形成社會共識,營造社會各界支援、群眾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