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紮實推進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兩區”,含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北京區域>)建設工作,全力完成商務領域“兩區”建設各項任務,深入推動本市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特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重要致辭精神,助推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兩區”政策疊加優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標,進一步深化商務領域改革開放,提升國際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全力推進“兩區”建設,使之成為新時代國家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二)發展目標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消費市場要素聚集度、國際時尚度、政策開放度等進一步提升,最終消費率和消費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
——加快建設一批開放平臺。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服貿會,展會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和品牌化水準不斷提升,力爭在2021年服貿會前成立全球服務貿易聯盟。口岸佈局更加合理、功能明顯提升,國際商務服務水準得到提升。綜合保稅區特色化發展取得實質進展。
——持續提升開放能級。貨物進出口實現“位次不減、結構優化”,“雙自主”企業出口占比每年增長1個百分點;服務進出口實現持平增長。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50億美元左右,對外投資合作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不斷拓展開放網路。境外服務中心累計達到50家,國家級國際行銷公共服務平臺新增1—2家。對外投資專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持續優化開放環境。通關便利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提高,投資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企業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1.促進國際化優質商業資源聚集。打造1—2個國際商圈,吸引國際知名品牌首發、首店落地。創新孵化模式,試點培育1—2個新消費品牌孵化聚集地。支援國際品牌在京設立區域總部,鼓勵其提升經營業績。依託天竺綜合保稅區、大興機場自貿試驗區等,支援設立高端消費品分銷平臺、保稅直營店。
2.優化國際化服務消費供給。依託“兩區”建設,打造若干國際文化和旅游消費目的地。挖掘城市文化IP資源,拓展海外宣傳渠道,做強“北京禮物”品牌。緊抓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重大契機,豐富冬奧消費業態,促進冰雪運動消費。大力引進符合北京城市定位的全球頂級賽事,吸引電競等俱樂部和賽事活動落戶,拉動入境消費。在海淀、朝陽、順義等重點區域新建一批國際學校。加快國際醫院佈局,擴大國際醫療服務供給。鼓勵發展國際醫療旅游,推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範區建設。
3.培育“免稅+退稅+保稅”發展。積極爭取市內免稅店政策在京落地,在重點商圈等區域加快市內免稅店佈局。推動免稅企業開展“保稅、免稅、跨境電商”政策銜接,拓寬免稅企業經營範圍。主動銜接國家免稅店創新政策,爭取免稅店增設國産商品銷售專區,引導企業開發專供免稅渠道的優質特色國産商品。爭取擴大口岸免稅店規模,增設離境提貨點,豐富便捷機場消費。發揮城市航廈值機便利優勢,探索發展新模式。擴大144小時過境免簽和24小時過境免辦邊檢手續政策效應,進一步推廣離境退稅政策。進一步優化購物離境退稅服務,支援企業開展“即買即退”試點。積極爭取擴大“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業務,助力提升跨境消費體驗,回拉境外消費。
(二)打造開放平臺
4.以服貿會為龍頭,打造國際經貿交流平臺。提升服貿會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準,全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服務貿易展會。探索建立“事業單位+會展集團”日常籌辦運作機制,爭取穩定一批國家部委和權威機構主辦高峰論壇。繼續爭取服貿會展品留購政策。加快推進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籌建,將其打造成為全球服務貿易國際性社團組織,提升我國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話語權。協調推動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周邊打造功能完善的組團式會展綜合體,推進新國展二三期項目開工建設,超前謀劃大興國際機場會展設施建設,精心籌劃項目遠期規模和首期目標,進一步優化展館設施空間佈局,形成與順義新國展二、三期項目差異發展和合作共贏局面。
5.以“雙樞紐”機場為依託,做強口岸功能平臺。完善整車進口口岸功能,推動高端汽車檢測場地、配套完整檢測設施建設。探索首都機場航空口岸開展平行車進口業務。協調推進大興國際機場貨運區多式聯運、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冷鏈和綜合拼裝專業庫建設項目開工。參照大興機場智慧貨運平臺,啟動首都機場貨運信息化系統建設,打通兩場物流系統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互通,監管統一。爭取擴大貨運航權,構建覆蓋全球的直達和轉机航線網路,優化常態下北京雙場貨運航班時刻的分配。協調推動首都國際機場貨運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結合首都國際機場“再造國門”和總體規劃修編,對現有貨運設施和關鍵運作環節優化完善和改造升級,進一步提高首都國際機場貨站運作管理效率。探索在大興國際機場口岸限定區域設立“無關化商務區”,通過對境內關外的特殊區域內現有基礎設施的改造,使其具備開展商務活動的功能。
6.以三大綜保區為承載,構建支撐産業發展的開放平臺。探索對標服務貿易特殊綜保區,加快天竺綜合保稅區改革創新升級,突出服務貿易特色,圍繞醫療健康、文化貿易、升級型消費、國際寄遞物流等産業,推動産業結構以貨物貿易驅動向以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雙驅動轉型,建設首都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大興綜合保稅區首創“京冀共建、港區一體”發展模式,依託大興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在全國率先打造“一個系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港區一體化監管模式,將大興綜合保稅區打造成為連接全球的國際資源要素配置中心,臨空經濟區發展核心引擎和全國綜保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推動亦莊綜合保稅區獲批,重點發展先進製造、供應鏈管理、保稅服務等業務,致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創新示範。協調推動面向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大主導優勢産業,發揮綜合保稅區保稅、退稅、免稅的政策優勢,開展保稅加工業務;依託亦莊保稅物流中心業務基礎,開展供應鏈計劃、採購、配送、金融、資訊及其他增值服務等一體化服務;複製借鑒國內自貿試驗區經驗,重點發展融資租賃、第三方科技研發等服務外包,以及科創孵化等創新業態。
(三)提升開放能級
7.提升開放主體能級。對標RCEP,探索爭取一批開放措施,打造RCEP地方經貿合作先行區。吸引高端開放主體聚集,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支援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京設立代表機構,加強業務指導和跟蹤服務。着力引入科技服務等高技術服務類外資、商務服務等高端服務類外資、智慧裝備等高精尖製造類外資,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水準。營造更加便利、公平透明的外商投資發展環境,強化重點外資項目全流程跟蹤服務,提高服務外資外企能力。支援服務貿易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國際服務市場,加強對外經貿合作。擴大外貿“雙自主”企業群體,不斷提升“雙自主”企業出口額在我市外貿出口中的佔比。
8.提升開放業態能級。爭取在特定區域內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結合北京實際,力爭服務貿易主要形態取得進一步開放。自然人流動方面,探索允許持有《境外職業資格來京服務目錄》內職業資格的專業人才經備案後在本市內提供服務,探索對金融或其他服務領域國際執業資格的認可;境外消費方面,全力提升我市消費供給,積極吸引外來消費,探索消費、預辦登機一體化試點,支援打造國際化消費區域,協調加大國際頂尖體育賽事引進力度,推進體育項目與入境游深度融合等;跨境交付方面,推動研究個人資訊分類分級、出境安全評估等制度規範和方法流程。支援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外貿進出口業務,支援外貿綜合服務業務發展,探索外貿市場採購業務發展。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促進外貿轉型升級。積極爭取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積極探索離岸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模式發展。支援跨境電商發展,充分利用本市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政策,向國家積極爭取擴大本市試點清單。提升商務服務業國際化、專業化水準,對標GaWC榜單,鼓勵國際知名商務服務企業在京落地、提升管理能級,推動商務服務業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提振外資企業在京發展信心。創新服務模式,拓展線上商務服務業務,加速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強與國際相關治理機構和平臺的交流合作,健全糧食合作機制,提升糧食産業發展品質和國際合作水準。
9.提升開放領域能級。打造“三位一體”數字貿易試驗區。立足中關村軟體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數字貿易港”,打造跨國合作的數字經濟新興産業集群;立足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打造數字經濟和貿易國際交往功能區,培育支援若干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項目落地;立足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北京大興)片區,探索建立跨境數據運營監管、展示交易等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探索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探索符合國情的數字貿易發展規則,加強跨境數據保護規制合作,鼓勵認證機構探索建立數據保護能力認證等數據安全管理機制。釋放數字貿易創新發展活力,研究境內外數字貿易統計方法和模式,探索開展數字貿易統計監測;持續完善數據交易平臺建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數據交易政策經驗;推動數字貿易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提高交易主體、交易內容的可信度,確保交易“高效透明、過程可溯”。
(四)拓展開放網路
10.健全完善對外開放服務網路。拓展一批新的境外服務中心,累計達到50家,形成覆蓋面更廣、功能更加完善的國際經貿合作服務網路體系。支援國家級國際行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已獲國家認定的國際行銷公共服務平臺做大做強,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積極申報,爭取再新獲批1—2家。
11.構建對外投資專業服務體系。在資金支援、平臺建設、活動促進等方面,加大對北京市企業“走出去”的支援力度,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立完善投資合作風險預警共用機制,加強對企業境外經營風險防範的指導。積極推動政策性保險機構為企業境外投資項目提供保險服務,創新業務品種,提高服務水準。積極協調自貿試驗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走出去”企業的海外投資、項目建設、工程承包、大型設備出口等提供融資服務。
(五)優化開放環境
12.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擴大貨運“兩步申報”適用主體規模,繼續完善“兩步申報”通關作業模式,紮實推進“兩段准入”監管作業模式。探索進口貨物“兩步申報”與“兩段准入”監管作業銜接方式,優化作業流程。對標國際,持續推進空港口岸提效降費,規範和公佈口岸服務價格清單。協調擴大客運通程航班政策範圍,加快實現同一航空公司國際轉机旅客及行李通程聯運。協調推動全面推廣國際出境旅客“海關+安檢”查驗新模式。
13.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進一步融合服務貿易、跨境電商、保稅加工等業態,不斷豐富“單一窗口”業務服務體系,持續提升口岸信息化水準。利用區塊鏈技術,重點建設跨境貿易區塊鏈應用場景,推進“北京空港國際物流應用系統”“京津冀海運通關物流查詢系統”等區塊鏈場景應用,營造貿易便利化新生態。持續做深本地化普惠金融應用,為企業開展外貿業務提供金融保障,提升“單一窗口”綜合服務能力。
14.深化投資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包”、企業投訴服務等制度,修訂北京市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管理辦法,加強政企對接,解決好企業在落地和經營中遇到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協調推進“走出去”企業辦理境外投資備案和登出手續進一步優化,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探索境外投資“一表申報”改革。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成立市商務局“兩區”建設工作專班,由局黨組書記、局長、“兩區”辦副主任總體負責,主管局領導分別負責統籌調度分管領域,各有關處室(單位)負責同志組織推進各項工作。由綜合處統籌推進局“兩區”建設工作,各相關處室(單位)加強協調聯動、相互配合,推進各項任務措施落實,確保任務目標按時保質高效完成。
(二)健全投資促進體系
建立全市“一盤棋”的投資促進工作機制。構建多方參與的投資促進工作格局。打造以知名展會為載體的投資促進平臺。做好投資促進政策整合和宣傳。編印《北京外商投資指南》,發佈《北京外商投資發展報告》,為外國投資者來京投資提供引導,擴大宣傳範圍和效果。
(三)建立政策支撐體系
加快推動“兩區”建設涉及的突破性開放措施的行政法規調整實施,爭取國家部委儘快完成“兩區”建設涉及商務領域有關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抓緊完成商務領域涉及本市配套文件的制定。協調推動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和資源投放力度。
(四)強化宣傳體系
一是廣覆蓋,面向境內境外,清晰解讀政策實施路徑和預期,廣泛推廣本市商務領域改革成效和經典案例。二是多渠道,採取傳統媒體與新型媒介相結合,擴大受眾圈層。創新推介方式,通過舉辦浸入式和“雲推介”等活動,拉近溝通距離,提升推介效果。三是聚焦點,聚焦服貿會等重大活動宣傳,營造聲勢氛圍,擴大展會影響力;聚焦數字貿易、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外資引進等重大項目落地節點,打造示範效應,提升政策帶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