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物〔2020〕192號
北京地區各博物館:
按照國家文物局《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的指導意見》(文物辦函〔2020〕190號),以及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復工復産防控組的工作要求,我局擬定了《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有序開放工作導則》,用以指導北京地區各博物館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博物館有序開放的前期準備及開放後的服務接待工作。
《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有序開放工作導則》已經3月16日北京市文物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佈,請各博物館參照執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文物局
2020年3月18日
(聯繫人:王靜;聯繫電話:64042770)
附件
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有序開放工作導則
(本導則由市文物局制定並解釋,由市疾控中心歸口併發布)
一、總體要求
1.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服從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在未接到行業主管部門恢復開放的正式通知前,各博物館不得擅自恢復開放,遇特殊情況需報請行業主管部門審批。
2.在接到行業主管部門恢復開放的正式通知後,應統籌考慮本單位整體情況,慎重確定恢復開放的具體時間,並報上級單位審核。博物館恢復開放資訊應及時通報行業主管部門備案。
3.充分認識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按照"誰開放、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履行疫情防控和有序開放的主體責任,確保開放準備充分、員工健康上崗、觀眾放心參觀、開放安全有序。
二、內部管理
1.切實履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設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單位法人代表任組長,明確各組成部門的職責,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統籌本單位的疫情防控和恢復開放相關工作。
2.按照"一館一策"的原則,制定本單位疫情防控期間恢復開放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並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應報上級單位審核,並由各自上級單位監督檢查方案的落實。
3.加強單位員工的健康排查,提前了解員工最近14天的活動軌跡,全面掌握員工的接觸史、旅居史、健康狀況及入境親屬情況。鼓勵使用"北京健康寶"等數字化手段建立員工健康檔案及動態檢測制度。
4.員工在體溫正常、無確診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史的情況下方可安排上崗,嚴禁"帶病上崗"。如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者,應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向上級單位報告情況。
5.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納入員工培訓內容,利用微信、QQ等線上方式開展全員疫情防控知識培訓,一線員工要做到應知應會,熟悉應急處置工作流程。
6.到崗員工應做到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換衣,不相互串崗、不扎堆聊天、少集中會議,辦公距離保持1.5 米以上。員工就餐採取分時段或分餐制方式。
7.密切關注員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調節,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倡導員工適度鍛煉,提倡"兩點一線"的工作生活模式。
8.暫停赴省外、境外的文化交流、巡展外展、學術研討等工作項目,暫停在博物館場館室內進行的展陳製作等施工項目,以確保疫情期間有序開放的絕對安全。
三、開放準備
1.提前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公告恢復開放的具體時間、預約方式、服務項目、入館須知、觀展注意事項等內容,在博物館主入口等醒目位置設立疫情防控警示牌,並公佈所在地疾控中心聯繫電話。
2.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和防控用品的保障工作,配備充足的口罩、非接觸式測溫設備、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資。
3.在觀眾入口處配置體溫檢測設備,並配備專人開展相關檢測登記工作。有條件的單位應設立臨時隔離點或醫療救助點。
4.對開放區域的防疫安全進行評估,不符合安全開放條件的區域一律不得開放。內設的影劇院、宣教場所、餐飲服務區、互動展示區、商品銷售區等區域暫不開放。
5.開展開放區域的安全排查,對公共活動區域、安技防設備設施等進行全面檢查,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文物安全。
6.恢復開放前應對公共區域、辦公區域、服務設施、員工餐廳等進行全面消毒和衛生保潔,切實加強對展廳等重點區域的衛生檢查。
7.暫停使用中央空調和通風管道系統,採用開窗換氣以保證館捨得通風順暢。對空間較大、樓層偏高的場館,須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作防控指引》以及中國建築學會《辦公建築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運作管理應急措施指南》(T/ASC 08-2020)的規範安全使用。
8.在使用清潔劑、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時,應做好展廳展櫃的密封工作,避免其對展櫃內有機質文物標本的損害。裸展文物較多的展廳或室內展區暫不開放。
四、開放服務
1.全面實行實名制預約參觀方式,在科學測算觀眾承載量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參觀時間,實現觀眾錯時分批入館並實時監測預警。博物館日接待量不得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瞬間流量不得超過最大暫態流量的20%。原則上不接待團體預約參觀。
2.嚴格落實入館觀眾實名制參觀和身份驗證制度,入館觀眾必須出示本人有效證件,並登記個人資訊。鼓勵使用"北京健康寶"等數字化手段掌握觀眾基本資訊,實現高效追蹤管控。同時要注重觀眾個人資訊安全,嚴防外泄。
3.實行觀眾入館必檢流程,入館觀眾須一律佩戴口罩,進行體溫測量,檢測體溫超過37.3°C、出現咳嗽等可疑症狀者不得入館參觀。對不配合體溫檢測、不注意環境衛生等行為要予以制止和勸導,對違反防控規範行為的觀眾要第一時間報告所在地公安部門處置。
4.暫停團體接待服務以控制觀眾流量。暫停對外餐飲服務、文化講座、現場宣教等人員聚集的公共活動。暫停人工講解服務,提倡使用語音自助導覽、二維碼掃描識別、公眾號等數字化觀展方式。
5.優化博物館參觀服務,合理規劃進出館路線和參觀路線,實行分散式參觀導引,防止人員交叉以及在某一區域過於密集,確保有1.5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6.近距離服務游客的一線員工,必須正確佩戴口罩上崗,注意個人衛生,落實各項防護措施。
7.做好每日消毒及督察工作。成立專門的消毒及督察小組,負責館內各區域的消毒和檢查落實工作。同時,建立消毒、檢查等臺賬並及時更新工作記錄。
五、公共衛生
1.嚴格對公共開放區域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重點做好安檢口、諮詢臺、洗手間、重要通道、扶梯把手、電梯轎廂、休息座椅等部位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館內地面整潔,及時處理垃圾污物,增設廢棄口罩回收專用箱(桶),合理放置"本區域已消毒"的公示牌。
2.為觀眾提供的語音導覽設備、輪椅、雨傘等物品,以及公用設施、電子觸摸屏等應做到用後及時消毒。公共區域內應配備清潔消毒用品供觀眾免費使用。
3.公共衛生間應做到通風良好、設施完善,配備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紙,保障供水正常和烘乾機使用,落實對垃圾桶、廁所便器、洗手臺、水龍頭、地漏等的清潔消毒制度。
六、應急處置
1.切實做好應急處置準備,加強與所在地衛生、防疫部門的溝通,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並做好相關培訓及應急演練工作,確保一線員工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置能力。
2.積極配合所在地社區(街鄉)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實做好本單位的日常防控。館內一旦發現疑似感染者或接到防疫部門資訊有確診、疑似病患進入過場館,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做好防控應急處置。
本文件有效期自印發之日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止。
北京市文物局
2020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