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游/對外經貿合作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6-09-03
  6.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16〕43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6-10-14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辦發〔2016〕43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9月3日

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27號)精神,促進本市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現提出如下措施:

  一、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

  引導保險機構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措施,加大對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援力度,對出口投保規模增量在一定數額以上的企業、“雙自主”企業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給予費率優惠,優先滿足海外買方額度,優先理賠。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對服務貿易企業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保費給予支援。

  二、大力支援外貿企業融資

  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支援政策進行整合,為創新能力強、出口增長潛力大、有效益的外貿企業提供融資優惠和便利。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援,簡化境內企業境外融資核準程式,優化對外人民幣貸款項目管理,進一步提高援外優惠借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支援力度。 創新貿易融資跨境人民幣結算産品,為外貿企業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三、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

  落實國家關於推進口岸管理部門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三互”大通關建設要求,加快北京電子口岸升級改造,進一步加強北京內陸口岸與沿邊、沿海口岸的通關協作。支援海關監管模式創新,鼓勵重點企業參與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開展企業自報自繳稅款試點,對信用好的出口企業進一步降低查驗率。完善檢驗檢疫監管,建立出入境物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優化展覽品出入境監管及查驗工作機制,積極落實進口商品檢驗檢疫指定口岸監管便利化措施,對出口食品實施差異化監管,優化成品油出口監管措施。

  四、優化出口退稅服務

  將符合出口退稅一類企業基本條件的“雙自主”企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以及出口貢獻大的其他企業納入出口退稅一類企業管理範圍,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幫助出口退稅一、二類企業建立稅務風險內控制度,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推行出口退稅無紙化管理試點,開展網上辦稅。

  五、減免規範部分涉企收費

  清理整頓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收費,嚴格規範收費項目、標準、範圍和行為。免除平谷國際陸港、朝陽口岸機檢查驗費用,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六、實行積極的進口政策

  完善進口貼息政策,支援先進設備、先進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進口,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援檢驗檢疫機構探索進口商品預申報、預檢驗、預評估監管模式。

  七、加大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援力度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鼓勵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開展自營出口,擴大郵政小包和首都機場快件個人物品出口規模。推動重點平臺型企業參與國家外貿綜合服務試點,為出口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援重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整合出口資源,依託“海外倉”完善國際行銷網路。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功能優勢,推動天竺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展覽展示、融資租賃、拍賣、全球航材共用保稅支援等業務。

  八、支援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發展

  按照管理上優待、政策上優惠、服務上優先的原則,整合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外經貿發展引導基金、外經貿擔保服務平臺等資源,大力支援“雙自主”企業加快發展,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推進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認定工作。建立總部經濟發展服務平臺,對重點總部企業實行“一企一策”,推動在京中央總部企業與本市企業對接合作“走出去”。依託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出口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利用高精尖産業發展基金支援通訊設備、汽車、積體電路、螢幕、醫療儀器、生物醫藥、安檢設備、數控機床等産業發展,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九、加快推進服務貿易發展

  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準,增強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融合度。落實服務貿易出口零稅率政策,推動文化貿易、數字貿易、再製造等擴大出口。支援研究探索與服務貿易特點相適應的海關管理模式和統計制度。

  十、建立完善外貿發展平臺構建全球經貿

  構建全球經貿資訊網路服務平臺,在主要海外市場和貿易樞紐型城市建立北京經貿發展服務中心,為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和境外投資提供服務。建立商品預警體系,完善標準規範,幫助企業開展産品檢測和品質認證。積極支援出口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和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

  十一、規範外貿市場秩序

  繼續開展外貿領域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支援企業開展商標、專利註冊保護,加強境外知識産權爭端解決和維權援助機制建設。加大指導和幫助力度,提高外貿企業防範和應對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能力。加強誠信體系建設。規範機電産品國際招投標監督管理。加強進出口商品配額管理。

  十二、加強組織實施

  進一步完善外貿穩增長聯合工作機制,分管市領導每月召開一次市級綜合調度會,分析研判外貿形勢,確定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措施。市商務委要充分發揮牽頭作用,每兩周召開一次系統調度會,掌握外貿運作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各區政府分管領導每月召開一次綜合調度會,按照工作時間節點要求,協調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建立專項督查工作機制,將外貿穩增長目標完成情況與各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績效考核掛鉤,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要嚴肅問責。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