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發改規〔2019〕1號
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加快熱泵系統高品質發展,提升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推動清潔供暖,市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製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熱泵系統應用推動清潔供暖的實施意見》,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請各區按照通知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加強規劃銜接,認真組織實施。請各重點區域建設管理機構落實規劃要求,按照可再生能源優先的原則,推進建設項目的熱泵系統應用。請各相關企業,提高建設和運營管理水準,保障熱泵系統高效運作。
特此通知。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北京市水務局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北京市統計局
2019年1月21日
(聯繫人:市發展改革委新能源利用處 周長寬;聯繫電話:55590481)
關於進一步加快熱泵系統應用推動清潔供暖的實施意見
熱泵系統是一種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的供暖方式,大力推廣熱泵系統應用對創新供暖發展模式,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引領能源轉型,推動能源系統高品質發展有着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承諾工作任務分解清單(北京部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關於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採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和《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要求,加快推動熱泵系統應用,特製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把握能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熱泵系統應用,促進燃煤替代,全面提升清潔供暖水準。加速熱泵系統與常規能源系統、儲能系統融合,推動能源綠色高效智慧轉型,促進可再生能源高品質發展。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體系,加快重點區域熱泵系統應用,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監管,培育壯大能源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城鄉一體、區域協同的現代化能源體系,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清潔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科學佈局。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要求,緊緊圍繞首都功能定位,立足資源稟賦、基礎設施條件及大氣污染防治要求,合理規劃佈局熱泵系統應用。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企業和用戶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熱泵系統建設。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激勵、監督管理的作用,營造有利於熱泵系統應用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環境優先,安全可靠。以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為前提,不破壞地下熱平衡,不污染水質。推動熱泵系統與城市熱網協同運作,提升供暖安全可靠性,強化供暖保障能力。
(三)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到2020年,本市新增熱泵系統利用面積1000萬平方米,累計利用面積達到7000萬平方米,熱泵系統利用規模穩步增長,清潔供暖結構更加優化。
第二階段:到2022年,本市新增熱泵系統利用面積2000萬平方米,累計利用面積達到8000萬平方米,佔全市供熱面積的比重達到8%左右,熱泵系統應用水準得到顯著提升。
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
以淺層地源、餘熱、再生水(污水)源等熱泵系統為重點,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全面推廣熱泵系統應用。
(一)積極推廣淺層地源和再生水源熱泵系統應用
按照“規劃優先、科學利用”的原則,重點在新增功能區、平原地區發展淺層地源熱泵應用。大力支援各類新建、改擴建建築優先推廣淺層地源熱泵系統,鼓勵燃煤、燃油鍋爐用戶改造使用淺層地源熱泵系統,鼓勵設施農業利用淺層地源熱泵系統供暖,鼓勵再生水(污水)主幹管網沿線範圍內建築使用熱泵供暖。
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對新建、改擴建熱泵系統熱源和一次管網投資給予30%的資金支援(投資支援範圍包括:地埋管、再生水、污水取熱裝置及配套設施,設備機房,熱泵機組及配套設施,設備機房至用戶建築間一次管網,智慧控制及監測系統等);既有燃煤、燃油供暖鍋爐實施熱泵系統改造的項目,以整村實施的農村地區煤改淺層地源熱泵項目,以社區統一實施的城鎮地區煤改淺層地源熱泵項目,按照工程建設投資的50%給予資金支援。
(二)充分利用餘熱熱泵系統
新建燃氣供暖項目應同步建設餘熱熱泵系統,具備改造條件的既有燃氣熱電廠和鍋爐房應加裝餘熱熱泵回收裝置,支援各類餘熱熱泵應用。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對餘熱熱泵系統項目熱源和一次管網投資給予30%的資金支援(投資支援範圍包括:取熱裝置、熱泵機組及配套設施、熱源廠內餘熱系統一次管網、智慧控制及監測系統等)。
(三)優先在政府投資項目和綠色建築中推廣應用熱泵系統
對新建、改擴建的各類機關事業單位、公共機構,以及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支援的項目,根據資源稟賦條件優先採用熱泵系統。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按照主體項目支援政策給予資金支援。
在綠色建築中大力推廣熱泵系統,研究加強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標準和政策措施,使用熱泵技術並達到一定比例要求的建設項目在申請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過程中給予加分。
(四)有序發展地熱能供暖
繼續開展“取熱不取水”和“以灌定採”技術研究,有序發展地熱能供暖高效規模化應用,對於取得地熱資源採礦許可證和取水許可證的新建地熱供暖項目,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對地熱能供暖系統熱源及一次管網投資給予50%的資金支援(投資支援範圍包括:地熱抽灌井、設備機房、熱泵機組及配套設施、設備機房至用戶建築間一次管網、智慧控制及監測系統等)。
(五)加快推動熱泵系統與熱網融合
鼓勵熱泵系統與太陽能、常規能源等多能耦合應用,推動熱泵系統與城市熱網有機融合,鼓勵用戶側建設淺層地源熱泵或再生水(污水)源熱泵系統,置換部分現有熱源,提高既有供暖系統可再生能源比重。鼓勵熱泵系統與蓄熱(蓄冷)設施相結合,利用峰谷電價降低項目運作成本,增強熱泵系統調峰能力。對熱泵系統項目配套建設的成熟蓄熱、蓄冷技術系統,以及配套建設的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補熱系統,其投資納入熱源投資,給予熱源同比例的資金支援。
三、加快重點區域建設
強化規劃佈局,推動“重點功能區、三城一區、平原新城、生態涵養區”熱泵系統發展應用。
(一)重點功能區
按照“高品質發展、高水準規劃”的理念,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2019年北京世園會等新建重點功能區,加大力度推廣淺層地源、餘熱及再生水(污水)源熱泵系統,結合太陽能、綠色電力的綜合應用,實現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降低排放的發展目標。
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提升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環球主題公園等區域綠色能源高效利用水準,新增公共建築根據資源條件鼓勵規劃採用地源、再生水(污水)源及餘熱等熱泵供暖,率先建成行政辦公區近零碳排放示範區。到2022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450萬平方米左右。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科學規劃區域能源基礎設施,推廣綠色建築,加強熱泵系統應用,按照國際一流的標準,推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可再生能源示範應用。到2022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300萬平方米左右。
2019年北京世園會。按照“節儉、綠色、生態、環保”的理念,採用地熱、淺層地源熱泵、水蓄能、燃氣鍋爐調峰多能耦合技術,建設生態園區供暖工程。2019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20萬平方米以上。
(二)三城一區
落實高水準建設三城一區的要求,按照“技術領先、模式創新”的原則,充分應用能源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等新技術,科學規劃,有序實施,實現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能源系統智慧化運作,引領能源綠色高效智慧轉型。
懷柔科學城。在分區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中明確熱泵項目佈局和應用比例,統籌設計熱泵與常規能源供暖設施方案,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能源系統。到2022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200萬平方米左右。
未來科學城。充分利用未來科學城燃氣熱電廠餘熱資源,提高既有熱網供熱能力,因地制宜建設淺層地源熱泵系統,推動熱泵系統和熱網融合發展。到2022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200萬平方米左右。
中關村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新增地塊、新增建築為重點,擴大熱泵系統利用規模。到2022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280萬平方米左右。
(三)平原新城
結合新城規劃,在大興、順義、昌平、房山等平原地區新城,深入挖掘餘熱潛力,充分利用現有供暖設施能力。重點在熱網範圍外新增建築,推廣淺層地源、再生水(污水)源熱泵系統應用。到2022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400萬平方米左右。
(四)生態涵養區
以燃煤替代為重點,加強在門頭溝、平谷、懷柔、密雲、延慶等生態涵養地區推廣熱泵系統應用。大力發展村鎮地區整村煤改淺層地源熱泵系統;因地制宜,在生態涵養區新城範圍內重點發展餘熱熱泵應用,在熱網範圍之外新增建築合理髮展淺層地源、再生水(污水)源熱泵應用。大力支援熱泵系統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應用,鼓勵小城鎮、新村建設中採用可再生能源供暖,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清潔供暖水準。到2022年,新增熱泵供暖利用面積150萬平方米左右。
四、優化發展環境
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工作的總體要求,提升服務水準,下放審批許可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一)簡化審批程式
依據本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有關規定:對於申請30%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支援的熱泵系統項目,由所在區發展改革部門核準,市發展改革委審批資金申請報告;對於申請50%及以上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支援的項目,由市發展改革委審批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新建主體項目核準或備案文件中明確配套採用熱泵系統供暖的,不再單獨辦理熱泵項目核準手續,市發展改革委直接審批資金申請報告;對於由項目建設單位利用自有資金建設,不申請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支援的熱泵、地熱項目,由區發展改革部門核準。
(二)加強規劃引導
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將熱泵系統利用納入能源發展規劃、供熱專項規劃和生態文明考核目標體系。市區兩級水務部門做好再生水資源利用規劃,統籌協調再生水資源的供需匹配,促進再生水熱泵系統市場化應用。根據資源條件,市區兩級規劃自然資源部門會同發展改革部門在新建區域分區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中,研究提出可再生能源供暖總量和比重指標,將可再生能源利用納入土地招拍挂條件。
(三)推動科技創新
加大科研投入,依託骨幹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人才隊伍,組織推動熱泵供暖關鍵裝備的技術攻關、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提升本市清潔供暖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推進熱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力支援開展井下換熱、燃氣熱泵等技術的試點示範。對符合本市特點的先進適用技術,經研究論證後,市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支援。
(四)降低運作成本
農村村集體改造的“煤改電”集中供暖熱泵項目用電價格執行居民峰谷電價,進一步降低農村地區熱泵系統運作成本。鼓勵電力交易市場主體進行綠色電力交易,用於熱泵系統供暖,降低供暖成本。
(五)提升服務水準
市區兩級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明確熱泵系統項目相關手續及申報材料清單,公開辦事流程和辦理時限,積極主動做好有關政策的諮詢服務,為建設單位提供便利。充分發揮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加強資源評估,建立技術標準體系,引導企業科學開發淺層地溫能、地熱資源,持續提升本市熱泵系統應用水準。
五、強化全過程監管
(一)嚴控建設品質
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落實熱泵系統項目全過程監管責任。嚴格依法糾正和查處項目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建設過程合規有序,保障熱泵系統的安全施工、高品質建設和高水準運作。各區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等部門對地下冷熱負荷平衡計算、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嚴格審核,對不符合相關標準、不能保證冷熱平衡的項目不予核準、不予申報資金申請。熱泵系統項目應進駐市公共資源綜合交易平臺開展招投標工作。市區兩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熱泵項目建設土建施工階段的監督和管理,建設單位依據相關標準組織工程竣工驗收。市區兩級城市管理部門對熱泵項目供暖運作進行監督管理。
(二)實施事後監管
申報市政府固定投資支援的熱泵項目須安裝線上監控監測系統,將監測數據傳輸到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監管服務平臺,熱泵系統項目竣工驗收後,北京節能環保中心按年度組織項目後評估,並對熱泵項目監測評估情況進行公示,加強社會監督。對不符合《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工程評價標準》(GB/T50801-2013)要求的項目,市發展改革委暫停下達建設項目的政府投資計劃;已下達政府投資計劃的,暫停撥付建設資金或者收回已經撥付的建設資金。其他熱泵項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各區加強監管,通過網上填報的形式將項目運作狀況報送到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監管服務平臺。
深層地熱項目水熱迴圈系統必須實現全封閉運作,必須實現全部回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對回灌情況進行監測,對回灌系統出現衰減的項目應及時監督整改。
(三)加強行業監督
有關行業部門加強熱泵行業監督管理工作,對既有熱泵項目建設品質、運作效果、技術水準等進行全面評估,研究制定熱泵行業管理辦法,以及熱泵項目建設品質、監測評價相關標準,推動行業自律。加強熱泵企業信用管理,對於工程品質、運營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的失信企業,限制享受政府性資金支援,從嚴審核項目審批和工程招投標。
(四)落實屬地責任
各區發展改革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按照生態文明考核中非化石能源專項考核的要求,制定本區域可再生能源和熱泵系統應用實施方案,按照市級相關規劃要求,與新增區域、新增項目的分區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進行銜接,逐級分解可再生能源和熱泵系統利用指標,確保方案落實。各區發展改革部門會同相關單位對屬地熱泵項目工程品質、運作狀況進行全過程監管。各區發展改革部門會同統計部門建立熱泵項目臺賬,按年度上報統計數據。鼓勵各區出臺熱泵系統建設項目配套資金和運作費用支援政策。
本意見自公佈之日起30日後施行,至2022年12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