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政發〔2019〕2號
各街道辦事處(魯谷社區),區政府各委、辦、局、處,各區屬機構:
《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
2019年1月18日
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工作交流推進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執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辦發〔2018〕10號),按照北京市主要領導調研生活性服務業的指示,以《石景山區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實施方案》(石政辦發〔2016〕27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基礎,圍繞疏解整治促提升,助力石景山區高端綠色崛起,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和行動目標
(一)總體思路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對石景山區的新定位、新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疏解整治促提升”總體部署,提升服務民生品質;借助服務北京冬奧會的發展機遇,為産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依託“城市體檢”,堅持規劃引領,創新發展模式,擴大服務領域,優化政策扶持,建設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其中,合理佈局三級(區域、街道、社區)服務網路,推動10000平米以上區域大型綜合商業搭載生活性服務業、建設1000平方米以上街道級生活服務中心、匯聚100平方米左右便民網點形成社區級步行生活圈,以涵蓋多層次消費需求;推進重點産業園區及商務樓宇配套生活性服務業建設,以服務産業經濟發展。通過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構建全區“空間集約、功能複合、標準規範、形象統一、環境優化”的生活性服務業格局。
(二)行動目標
以建設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示範區為目標,高標準完成北京市街區商業生態配置指標建設任務,高品質完成8個區域大型綜合商業搭載生活性服務業、20個街道級生活服務中心、150個社區的步行生活圈建設,輻射已建和在建規劃的64棟規模以上、總建築面積達500萬平方米的産業樓宇經濟配套生活服務。生活性服務業體系格局實現基本全覆蓋,生活性服務業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慧化(以下簡稱“六化”)水準顯著提高,基本便民服務保障能力和滿足高品質、個性化需求的産業支撐顯著增強,品質型生活性服務業消費支出快速增長,生活性服務業的區域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逐步擴大,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六化”具體要求如下:
規範化:全面規範提升存量生活性服務業網點,2020年底力爭實現新建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規範化達標率100%。
連鎖化:2019年,生活性服務業網點連鎖化率達到50%;2020年,生活性服務業網點連鎖化率不低於53%(北京市指標擬定為40%)。
便利化:繼續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密度,擴大區域、街道、社區、樓宇服務半徑,打造生活性服務業“步行生活圈”,到2020年力爭實現社區居民配套生活性服務、重點産業園區及商務樓宇配套生活性服務功能實現全覆蓋。
品牌化:打響優質服務品牌,新建、改造的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品牌化率大幅提高,大型綜合商業、重點産業園區及商務樓宇、冬奧組委周邊的知名連鎖品牌入駐率顯著提升。
特色化:打造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多元化發展網點結構;連鎖生活超市、社區服務中心全面搭載“匠心工坊”“便民小站”;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建設;引進國際特色品牌,提升北京冬奧國際化服務水準。
智慧化: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生活性服務業大數據資訊資源整合、共用和應用,提升信息化服務水準;利用社區智慧終端,提供線上精準化服務,推動家政服務、末端配送體系升級,提供生活必需品等自提服務。
二、建設內容
(一)推動一批大型綜合商業搭載生活性服務業
依託現有萬達廣場、當代商城、喜隆多三家購物中心、在建大悅城、京西商務中心、清華啟迪、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地下文化娛樂中心等綜合商業項目、冬奧及其周邊配套生活性服務項目規劃建設,推動面積規模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綜合商業搭載生活性服務業,集聚大型綜合超市、餐飲、娛樂等多種便民服務業態。在滿足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時,打造萬達廣場、當代商城為品質商業特色服務商圈,喜隆多、大悅城為交通樞紐特色服務商圈,京西商務中心為長安金融特色服務商圈,清華啟迪為旅游文化特色服務商圈,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地下文化娛樂中心為文化特色服務商圈,首鋼園區為國際開放特色服務商圈。
(二)規範建設一批街道級生活服務中心
依託物美、永輝等千平米賣場以及疏解轉型和改造升級的商品交易市場,盤活存量資源載體,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增量,推動各街道(魯谷社區)至少打造1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便民商業服務綜合體,涵蓋超市(便利店)、蔬菜零售、早餐、美容美發、洗染、家政服務、末端配送、修理等基本便民業態,形成街道級生活服務中心,為周邊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服務。
(三)規範打造便利的社區步行生活圈
借助各街道(魯谷社區)精品街建設契機,因地制宜對有條件的商業網點經營業態進行調整,補齊生活性服務業七項便民業態,並加強周邊服務環境建設。依託現有社區商業網點,以“互為搭載、互為補充”為原則,規劃設置面積規模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以便利店、蔬菜零售功能為主導,搭載社區便民服務,匯合周邊便民服務網點,打造便利步行生活圈,為居民提供便利店、菜店、早餐、理髮、洗染、家政服務、智慧快遞櫃等便捷生活服務。
(四)規範建設一批樓宇經濟配套服務設施
依託銀行保險産業園、中關村石景山園、京西商務中心、蘋果園交通樞紐商務區等重點産業功能區和特色商務樓宇,規範建設一批樓宇經濟配套服務設施,推動産業園區及商務樓宇生活性服務業要素集聚,打造特色鮮明、融合發展的高端化生活性服務業配套發展空間,以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商務消費需求。
三、主要任務
(一)統籌推動網點建設,強化提升便民服務
1.編制商業配套發展規劃,夯實網點規劃基礎
在八寶山及八角街道的商業配套設施“城市體檢”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結合轄區人口分佈、規劃用途、網點現狀等資訊,對現有商業設施使用情況及生活性服務業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全面評估生活性服務業供給條件,並加強美團商業熱力圖研究,結合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能力分析,制定生活性服務業設施專項規劃,推動完善社區商業配套設施建設,確保轄區商業用地規劃的充分利用,為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有力保證。
2.依託示範街區項目建設,完善便民服務功能
按照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培育標準,成立由區國資委牽頭的商業管理運營公司,作為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建設和運營平臺,重點研究和推動古城特色文化步行街等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建設,以提升便民服務品質,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街道協調地區有關單位,通過騰退自有用房、業態轉型等方式,盤活優化存量載體資源,優化調整便民商業組合,夯實基礎便民服務基礎;推廣八角街道引進“福臨生鮮”品牌公益化菜店進社區的模式,強化小社區大服務,有效提升百姓幸福感。
3.明確網點配建任務要求,加快建設便民商業
依據“城市體檢”報告,抓緊制定我區生活性服務業設施規劃,結合社區的實際情況,採取存量提升、連鎖企業加快佈局、政策引導等方式,全力推進街區商業生態配置指標任務,完成每個社區配備2個便利店及2個蔬菜零售網點工作,並推動社區補齊早餐、美容美發、洗染、家政、末端配送等網點各1個,不斷優化提升便民服務功能。加強居民意見收集,對“空白”“不足”及居民需求集中社區進行政策支援,強化網點補充力度。
4.用好市場疏解載體資源,優化網點佈局建設
落實“疏解整治促提升”任務,強化騰退土地、地下空間再利用和棚戶區改造等商業設施配套,加快建設一批品質化社區便民服務項目;堅持疏解與轉型聯動,將天聖發、德義興、天大興盛等19家市場的清退轉型和升級改造,作為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綜合體建設、融合便民服務功能的載體資源,引進和培育優質連鎖品牌;積極推廣宏潤嘉和菜市場升級“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經驗,推動實現傳統商品交易市場自身市場疏解和産業轉型升級的雙重目標;引入壹公里、新發地菜籃子直營店等一批規範連鎖品牌,培育本土新興優質企業,帶動市場資源優化配置。
5.發揮國有企業示範作用,加速重構網點服務
統籌利用國有企業疏解騰退網點及閒置載體資源,推動原有配套糧店和副食店回歸“菜籃子”,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石景山社區便民菜店”連鎖品牌,帶動規範化網點佈局;首鋼集團通過挖掘固有載體資源、促進現有業態資源轉型,牽頭開展疏解騰退載體優先補充便民商業設施工作,逐步恢復老舊家屬區商業配套的便民服務功能;持續發揮國有企業示範作用,推動國有産權生活性服務業網點連鎖化升級。
(二)釋放商業資源潛力,融合提升網點效能
1.核心主體升級,以龍頭企業帶動社區網點優化發展
推動優質品牌産品和知名企業進入社區設立便民商業網點,提升區域便民商業網路品牌化水準。鼓勵連鎖龍頭企業通過兼併、收購、重組等形式,提高社區便民商業網路組織化、規模化和供應服務水準。選擇一批管理規範、運作良好、示範性強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通過房租補貼、投資補助、載體資源對接等方式,引導其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經營,加快形成有競爭力的本土知名品牌,進而織密品牌供應網路。
2.網點搭載升級,以優質資源擴寬社區便民服務功能
整合商業資源,豐富便民業態,開拓“一站式”服務通道。結合各街道(魯谷社區)現有空間資源條件,以千平米以上便民商業網點為搭載主體,以龍頭企業為實施主體,針對其輻射社區生活性服務功能的需求情況,通過調整和增補業態結構,構建便民服務綜合體格局,促進各類優質生活性服務資源在有限空間資源內整合利用;推廣壹公里嘉和社區服務中心“便民小站”模式,集約載體整合修理、洗染、代收快遞、預約家政等便民服務功能,為家門口百姓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引導現有連鎖超市、便利店利用現有載體搭載便民服務網點,推進蔬菜零售、早餐供應品牌化、連鎖化進程。鼓勵物美超市搭載“匠心工坊”,通過與居民面對面交流分析消費需求,重點在洗護、維修等業態領域提供個性化全品類服務。
3.商業融合升級,以業態聯動促進社區服務品質提升
支援大中型連鎖超市採取“農超對接”模式擴大生鮮農産品銷售規模和基地直採比例;鼓勵大型商業、轉型市場、旅游資源等與社區商業互相搭載,加深不同業態間的合作聯動,促進生活性服務業企業融合發展;創新“線上+線下”整合服務模式,支援生活性服務業企業與電商平臺對接合作,推動“社區生活服務中心+便利終端+社區電子商務”相結合,為百姓提供更為全面的品質服務。
(三)強化品牌集聚效應,引導産業消費升級
1.緊抓北京冬奧機遇,提升國際化服務水準
依託首鋼冬奧組委商業佈局規劃,加快完善區域商業配套,對接引進國際知名連鎖品牌以及北京市排名前50名的餐飲行業品牌,通過市區生活性服務業專項資金扶持引導企業落戶我區,並加強與大型商業品牌合作,打造消費升級的生活性服務業態,優化服務供給,挖掘國際化消費潛力,滿足國際化人群消費需求,增強對周邊區域的品質服務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積極培育和引進本土區域特色品牌入駐冬奧,充分融入中國文化特色和人文理念,提升本土生活性服務業品牌影響力,增強城市品格魅力和區域吸引力;利用首鋼鑄造廠南區新建住宅項目、北辛安棚改項目,加強對冬奧組委周邊生活區的生活性服務業網點佈局建設,形成冬奧産業與周邊社區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進一步優化消費結構,提升服務功能;依託冬奧冰雪等特色活動,強化商業跨界融合機遇,探索消費升級新路徑。圍繞現有商圈及特色品牌,積極打造冬奧冰雪主題消費活動,以繁榮活躍消費市場,為籌備和舉辦冬奧增添有效助力。
2.加強樓宇配套搭載,滿足品質型消費需求
我區現有規模以上産業載體48棟,總面積約340萬平方米,2018年至2020年計劃建設並投入使用的産業載體16棟,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依託爆發式的産業載體建設,結合商務樓宇消費人群特點,探索果蔬樓宇店、園區店等網點配置,並重點在商務樓宇內部及周邊佈局便利店、洗染、早餐等多項生活性服務業配套設施,推動商務樓宇生活性服務業要素集聚。鼓勵引進“智慧零售”和休閒社交類服務業態,以提升供給品質和供給效率,為樓宇消費者帶來更多元的消費體驗。依託電子商務技術,推動商務樓宇末端配送體系建設,鼓勵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在商務樓宇配套建設末端智慧配送櫃,提供便利的郵件收發、商品自提、餐飲自提、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自提服務,以營造良好的樓宇購物環境,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商務消費需求。積極推薦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資源庫優質企業,為樓宇招商提供多樣化選擇。
3.堅持擴大開放引領,推動網點開放式發展
借助我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發展機遇,緊緊圍繞北京“僑夢苑”、中關村石景山園、新首鋼高端産業綜合服務區等重點服務業擴大開放産業功能區和新首鋼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契機,加快推動相關産業集群的生活性服務業配套設施搭載。將生活性服務業設施靈活穿插在産業空間當中,將生産與生活功能集約複合,以便為産業園區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結合國際化人才消費需求,引進國際化連鎖品牌及新零售業態落地,培育本土特色品牌進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促進我區生活性服務業開放式發展。
(四)持續優化業態結構,創新提升品質服務
1.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服務水準
憑藉“北京市首批商業便民服務設施項目投資補助試點區”的優勢,加大對投資生活性服務業企業的支援,在政策扶持機制、扶持力度、扶持範圍方面實現固定資産政策的“三個突破”;深度對接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引導本土新興優質連鎖企業制定品牌化和創新型發展戰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推動石景山區企業走出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強化企業紮根社區生活性服務業的信心,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六化”發展。
2.健全工作體系,不斷強化服務保障
依託智慧石景山建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大數據資訊資源整合、共用、分析和應用,提升信息化平臺服務水準;加強菜籃子監督員隊伍建設,提高菜籃子監督員的從業素質、業務技能和服務水準,形成長效監督機制;優化蔬菜零售等社區商業網點在網際網路端、移動端實時查詢、價格比價、滿意度評價等功能,實現對便民服務網點及時監測,推動網際網路服務能力提升,提升百姓消費的便利性;加強對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建設和經營的動態評估,不斷完善生活性服務業網點電子地圖,方便居民查詢;提升網點規範化水準和品牌服務品質,增強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3.拓寬供給渠道,不斷優化服務品質
鼓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開發適合不同群體的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鼓勵智慧社區、社區家政服務平臺等社區商業服務平臺建設,並積極與北京市相關資訊平臺對接整合,以增加消費者獲取社區服務的渠道;支援物美、永輝等傳統商業與多點、永輝生活及超級物種等新型零售模式深入融合,積極推動資訊技術革新,以大數據驅動消費升級、提升物流服務效率,有效擴大服務半徑,進一步拓展傳統線下實體商業的便民服務渠道,滿足新興消費新需求;鼓勵壹公里等企業通過研發電子商務資訊技術,整合訂單、組織物流,為居民提供供應充足、品質安全、價格穩定的送菜到府服務,提升居民蔬菜消費便捷度;引進便利蜂、全時“24h便利店”及永輝生活等自助式購物的新零售商業模式,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智慧化發展。
四、實施步驟及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堅持規範引領,全面啟動生活性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底前)
依託石景山區“城市體檢”,全面分析轄區內可利用載體資源、網點存量以及分佈情況,結合美團熱力圖等社會評價,為全區九個街道的商業網點佈局現狀和消費偏好進行“把脈問診”,並以此為基礎合理制定九個街道(社區)的生活性服務業專項規劃;按照北京市配建便民網點要求,結合規劃具體內容,採取存量提升、連鎖企業加快佈局、政策引導等方式,全面啟動北京市街區商業生態配置指標建設工作任務,進而拓展社區便民服務搭載;因地制宜對現有可利用網點進行業態調整,啟動九個街道(社區)生活性服務業中心建設,以補足轄區生活性服務業七項便民業態;全面摸排産業園區及商務樓宇生活性服務業網點現狀,結合地理位置及樓宇特點,制定相應的生活性服務業配套搭載規劃,探索引進“智慧零售”及商務休閒服務業態,營造良好的産業園區及商務樓宇購物環境。
第二階段,全面完成建設任務,打造一批精品工程,示範帶動我區生活性服務業優化發展。(2019年底前)
全面完成北京市街區商業生態配置指標建設工作任務,進一步推動社區便民商業“互為搭載、互為補充”,提供便捷生活服務;打造具有石景山區域特色的生活性服務業精品項目,通過古城特色文化步行街和古城北路嘉和一公里2條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帶動商業街區業態功能互補、便民服務融合、連鎖品牌集聚;積極推動銀行保險産業園區生活性服務業試點建設,帶動樓宇經濟生活性服務業配套搭載,逐步推進我區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建設邁入“高標準、高效率、高品質”發展階段。
第三階段,全面完成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推進全區生活性服務業“六化”發展。(2020年底前)
生活性服務業網點連鎖化率達到53%以上,“六化”水準顯著提高。持續加強居民意見收集,優化各類便民商業網點,提升便民服務滿意度。圍繞服務冬奧和産業經濟發展,繼續高標準推動區域大型商業搭載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佈局街道級生活服務中心,全面形成便利的社區步行生活圈,強化産業園區和商務樓宇配套搭載,全區生活性服務業網點空間佈局均衡合理、發展特色逐步凸顯、服務品質全面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領導統籌,完善機制
加強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行動計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加強綜合協調、規劃佈局、資源整合,統籌研究解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相關單位認真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確保各項任務有效落實。
(二)強化標準,有效監管
制定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業態導則,按需規劃店舖業態,實現各業態搭配協調。對引入的商戶類型、功能、規模做出規定,以規範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建設的管理和申報。依據市、區禁限目錄,制定實施准入標準,指導企業規範運營,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健康發展。建立全區生活性服務網點監測平臺,實現生活性服務網點的相關資訊數據監測和更新,及時掌握社區居民生活網點的動態情況。
(三)分解任務,落實責任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發揮街道的統籌協調作用,推動轄區內的生活性服務業建設和提升工作。各街道(魯谷社區)要結合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調研情況和本轄區居民需求,制定各街道(魯谷社區)生活性服務業網點的空間佈局及具體方案,整合街道和社區資源推動工作落實。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制訂年度工作計劃,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四)完善政策,資金保障
根據2018年的資金支援情況,結合我區實際網點建設需求,設立區級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工作專項資金,預算為每年1500萬元,用於我區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政策支援,重點向社區便利店、蔬菜零售網點傾斜。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建設根據實際預算單獨申請專項經費。持續加大市級政策資金爭取力度,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通過市、區、企業三級資金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快速提升。
(五)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緊貼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工作,綜合運用新聞發佈、新媒體發佈、深度採訪報道、深入百姓面對面宣傳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形成宣傳工作強大合力。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工作政策知曉率,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參與到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建設中來;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工作階段性成果知曉率,引導社區居民逐漸轉變消費習慣,不斷提升石景山區百姓獲得感。
附件:1.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職責分工
2.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設施規劃
附件1
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職責分工
為更好的完成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現整合各部門資源,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推進石景山區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有關單位工作職責規定如下:
區委宣傳部:負責通過網路、新聞媒體、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加強社區商業服務網點建設工作宣傳力度。
區商務委:負責行動計劃整體協調促進工作;負責配合各街道(魯谷社區)做好便民商業網點業態調整工作;負責完善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相關政策,並組織資金扶持項目申報。
區國資委:負責調動區屬國有企業參與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工作,推動區屬國有老商業網點回租回購和區屬國有蔬菜零售網點建設工作。負責組織國有商業企業選取可回租商業網點,指導、督促國有企業落實便民商業網點標準化建設工作。
區發展改革委:負責爭取市級資金以推動便民商業網點項目建設。監督、監測網點價格。
區住房城鄉建設委:負責落實北京市及我區關於新建社區商業配套的相關規定,明確新建小區菜市場配套具體位置,確保按照標準與住宅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區經濟信息化委:負責指導做好生活性服務業資訊數據關聯、整合和應用,協助做好相關資訊數據分析。
區社會辦:負責指導各街道(魯谷社區)做好轄區“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全覆蓋工作;督促街道落實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工作要求。
區集體經濟辦:研究確定集體土地市場騰退及轉型升級,牽頭推動本系統內産權商業網點參與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
市規劃國土委石景山分局:負責對各部門上報的可利用網點資源提出規劃使用意見;落實北京市及我區關於新建社區商業配套的相關規定;負責對擬建便民商業網點地塊土地利用性質提出意見。
工商分局:負責便民商業網點營業執照辦理工作,對無照經營進行查處。
區財政局:負責落實生活性服務業體系建設工作相關扶持資金。
區質監局:負責監督計量器具的依法配置和使用,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推進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市場供應。
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在蔬菜零售網點建設中加強食品安全自檢測室建設,確保食品安全。負責對經營者履行食用農産品進貨查驗記錄製度,並保存相關憑證情況進行檢查;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區城管執法監察局:負責配合屬地街道實施疏堵結合點逐步清退工作,加強蔬菜直銷車秩序管理和無照游商治理,為各類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區安全監管局:負責強化落實部門監管責任、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教育培訓,深入開展安全生産標準化建設,增強安全生産管理和事故防範能力。
區環保局:負責加強對餐飲、洗浴、洗染等行業的環保監管工作。強化生活性服務業綠色安全監管力度。
區投資促進局:負責引導優質生活性服務資源及品牌企業進入石景山區,提升專業服務水準。
消防支隊:負責新建(改造)便民商業網點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消防設計、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的指導工作。
各街道辦事處(魯谷社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配合有關部門對轄區內現有存量載體進行業態調整和補充建設;依託精品街工程,加強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周邊服務環境建設;加強對已有生活性服務業網點的監管。
首鋼實業公司:負責加強首鋼家屬區內便民商業網點建設,提升社區服務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