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經信發〔2018〕9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北京市智慧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2022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018年12月20日
北京市智慧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2022年)
發展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世界一流智慧城市體系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國家《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推動北京市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創新發展,特製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合作、資源共用、統籌協調,着力培育産業集群,將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創新發展領先城市。
(二)基本原則
頂層設計,合力推進。強化城市規劃、交通體系和産業政策的頂層設計,深入推動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合作,形成支撐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優化産業發展環境,加大示範應用和市場化推廣力度,引導創新資源和産業資源聚集。
瞄準前沿,創新驅動。瞄準國際先進技術水準,組織國家級創新資源,吸引國際頂尖人才,打造共性關鍵技術支撐平臺,積極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智慧網聯汽車自主創新能力和標準創制能力,形成産業核心競爭力。
需求牽引,融合發展。以推動實現人類智慧出行、綠色出行的美好未來為目標,以城市創新發展需求為導向,創新交通管理新模式,推動智慧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形成現代交通新體系,提升百姓在出行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獲得感。
重點突破,安全可控。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器件、人工智慧演算法、智慧計算平臺、網聯資訊安全、車載作業系統等保障産業安全的關鍵技術,加強倣真模擬、測試評價、雲端監控等保障交通安全的基礎平臺建設,營造安全第一、鼓勵創新、穩妥推進的産業發展環境。
二、主要目標
(一)2022年發展目標
以冬奧會實現智慧網聯汽車全面應用為目標,加快技術突破和産品開發步伐,加速新技術上車,新車上路,提升實用能力,完善技術標準、應用標準、安全標準,基本完成智慧網聯汽車技術體系的構建。
技術創新目標:通過傳統汽車技術與智慧網聯技術融合創新,突破視覺感測器、雷達(毫米波、鐳射等)感測器、處理器晶片等關鍵核心器件研發瓶頸,鞏固車載計算平臺、資訊安全、車路協同等優勢技術環節,形成滿足高級自動駕駛(L4級別)要求的智慧網聯汽車完整技術體系,技術水準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運作示範目標:在全國率先開展大規模、多場景示範運作,提供多級別、多種類智慧網聯車輛測試及創新交通形態驗證環境,形成高效、安全的新一代智慧交通應用示範體系,示範運作區域面積達到500平方公里。
産業發展目標:建成國內領先的智慧網聯汽車創新鏈和産業鏈,構建以智慧製造和智慧出行為主體的産業集群,帶動京津冀地區形成智慧網聯汽車産業製造和應用服務體系。全市智慧網聯汽車及關聯産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二)中長期發展目標
通過二十年持續迭代升級,形成世界一流的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集群,打造智慧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深度融合的智慧交通新模式,建成最具活力的自動駕駛創新生態體系和“安全、高效、綠色、文明”智慧網聯汽車社會。
三、重點行動
圍繞“車、路、雲、網、圖”五大關鍵要素,協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打造北京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鏈的整體優勢;建立一套測試與示範應用體系,形成研發、生産、服務、應用的良性互動,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和新型交通服務體系加速發展。
(一)持續推進智慧網聯汽車技術産業化
1.強化自動駕駛技術能力。發揮北京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研究自動駕駛計算體系架構,推進“汽車大腦”生態建設。在車規級智慧計算晶片、作業系統、計算平臺、資訊安全等方向,培育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解決方案和設計提供商。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面向自主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化需求,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大腦”,引領形成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的技術標準體系。
2.建設新型整車製造體系。發揮北京在車載計算平臺的優勢,積極促進傳統車企與車載計算平臺的結合,支援網際網路企業創新設計製造模式,加快量産L3、L4級別新車。加快研究智慧網聯、虛擬倣真、車輛在環等整車系統級評價方法和測試環境。推動整車企業、網際網路公司和出行服務平臺之間的競合生態建設,形成個性化定制、網路化協同的智慧製造産業鏈。
3.提升智慧網聯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能力。圍繞整車需求,加強智慧網聯零部件産業體系規劃建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力度,突破車規級高精度視覺感測器、毫米波雷達、鐳射雷達、線控底盤、智慧座艙等核心晶片、零部件瓶頸,吸引全球優勢産業和技術資源在京佈局,形成智慧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規模化製造能力。
(二)加快建設智慧路網設施
4.大力發展以車路協同為核心的智慧路網技術。發揮我市智慧交通、北斗導航、位置服務的技術優勢,進一步突破交通狀態精細化感知技術和多源交通數據融合技術,建立“車基-路基”全域感知的技術體系。
5.加快開展智慧路網改造。部署智慧路網試點改造工程,規劃建設衛星地面增強站、LTE-V2X、5G-V2X路側單元,實現交通道路通信設施、視頻監控設施、交通信號、交通標識標線智慧互聯,具備路網全域感知能力,滿足複雜的車路協同需要。在試點基礎上,在全市應用推廣一批成熟的智慧路網技術和産品,積極開展智慧路網改造,建成一批網際網路道路。
(三)建成滿足超大城市出行需求的交通雲
6.建設國內領先的交通大腦。整合交通大數據資源,建設城市交通大腦,實現交通信號、交通組織和交通誘導三大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功能落地。突破大規模智慧網聯汽車雲接入、雲服務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區域與全局協同的城市交通智慧決策雲平臺,提高智慧網聯時代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7.完善智慧出行服務體系。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強化智慧出行雲服務能力,大力發展出行綜合資訊服務産業,提高出行效率,加強資訊監控環境建設,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出行的獲得感。突破智慧網聯汽車高效服務技術,試點新一代出行服務模式,培育面向未來的智慧交通出行新業態。完善智慧出行服務體系。
(四)率先建設5G車聯網
8.加快推進智慧網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北京成為5G車聯網重點示範應用城市,2020年在重點區域完成5G車聯網建設,形成連接車與雲的車聯網服務能力。整合網路運營商、設備提供商、研究院所等多方力量,形成智慧網聯汽車車內網、車際網和網際網路互連標準。支援5G車聯網晶片、通信基站、路側單元、車載終端等聯網關鍵設備的研發與産業化。
(五)大力發展高精度地圖産業
9.建設動態高精度地圖基礎數據平臺。面向智慧網聯汽車高級自動駕駛地圖應用需求,整合地圖服務商、汽車廠商、零部件供應商、基礎設施供應商、科研院所以及交通管理數據資源,推動北斗高精度定位、多源輔助定位及相關新型定位定姿技術的深度融合,建設動態高精度地圖基礎數據平臺。支援地圖服務商基於地圖基礎數據平臺,開展個性化深度處理和自定義應用。
10.大力發展高精度地圖産業。建立包括理論研究、動態數據採集、大數據處理、數據測試認證等在內的高精度地圖産業生態體系,形成高精度三維地圖自動化、標準化生産能力,推動地圖數據快速更新和精準發佈,實現高精度地圖的多領域應用。推動促進高精度地圖發展的相關政策創新,加快高精度地圖産業鏈生態建設,保持我市地圖産業在智慧網聯汽車時代的領先地位。
(六)超前部署智慧網聯示範應用
11.穩步推進自動駕駛載人運作示範應用。建立並完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載人測試規範、體感測試評價體系。研究載人運作服務企業、自動駕駛車輛和乘客信用評價機制,建立載人運作服務數據資訊追溯、安全監管平臺。設立自動駕駛綜合示範區域,在安全、可控、可監管的前提下,支援技術成熟的自動駕駛車輛在固定時段、固定區域、多種模式的載人試運作服務。
12.逐步推廣物流和作業車輛的自動駕駛應用。加快推動將自動物流車輛、自動作業車輛納入自動駕駛車輛開放道路測試管理範疇,完善相關管理和技術規範。適時選取條件成熟的示範園區,開展智慧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實現自動駕駛的物流車輛、專用作業車輛與傳統機動車輛分道行駛、分時行駛,開展自動物流車輛試點示範。根據測試和試點累積的數據情況,逐步擴大應用範圍。
13.拓展高速路、快速路等自動駕駛測試種類。加快推動建立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高速公路場景測試規範。建設倣真模擬測試環境,大規模開展各種類型道路倣真模擬測試。推動在延崇高速、京雄高速、新機場高速等高速路,城市主要環路、城市聯絡線等快速路智慧網聯環境、監控測評環境建設,施劃智慧網聯專用車道,研究在規定路段開展智慧網聯車輛測試試點。圍繞冬奧會等特定場景需求,在延崇高速和服務區域,開展自動駕駛、編隊駕駛、擺渡接駁等測試,為冬奧會自動駕駛應用做好技術準備。全市智慧網聯道路里程達到2000公里。
14.開展智慧網聯交通效率優化示範應用。選擇示範區內城市道路區域,鋪建全覆蓋的視頻監測點位,綜合分析路面交通微觀動態和宏觀趨勢,實現信號燈配時優化、車速引導、擁堵提醒等效率類應用,開展路側停車引導與計費、低速作業車輛(環衛車等)自動駕駛引導等綜合協調示範應用。開展智慧網聯公交車道建設試點,推動公交領域“全域感知+資訊交互+協同控制”技術綜合應用,實現公交到站時刻精準預報,顯著提升公交通行效率和乘坐體驗。利用公交車道的空閒時段,將一批公交專用車道建成智慧網聯技術實驗驗證平臺。
15.探索面向未來的智慧出行服務新技術、新模式。在示範區域內,建設無縫銜接的網路化交通系統,支援出行服務商開展各類便捷出行的示範應用,提供包括分時租賃、智慧公交、智慧停車、端到端定制化出行等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務,形成共用式綜合交通出行服務體系。建立出行領域企業、共用車輛駕駛員和乘客信用評價、數據追溯、安全監管機制,為智慧出行服務提供安全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成立北京市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創新發展推進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由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市知識産權局、市通信管理局、中關村管委會、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等相關政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推進小組負責産業發展頂層設計,審議重大創新政策、重大項目建設事項,加強跨部門統籌協調,解決創新發展遇到的政策瓶頸。發揮現有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管理機製作用,積極有序引導企業開展新技術測試驗證活動。鼓勵海淀區、順義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産業聚集區出臺支援政策措施,形成各有側重、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差異化創新發展格局。
(二)加大資金支援
統籌財政資金渠道,發揮各類專項資金作用,加大對智慧網聯汽車共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産業化項目、産業基礎平臺和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支援力度。支援在公交通勤、物流環衛、出租巡游、共用出行等領域以及園區、景區、機場等區域率先開展應用推廣,支援産業聚集區智慧網聯道路和信息化設施建設。發揮政府基金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共同設立産業基金,推動智慧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産業生態創新發展。積極對接國家相關資源,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援,推動技術創新平臺、産業創新中心、示範基地等重大項目在京落地。
(三)優化發展環境
研究制定地方性智慧網聯汽車測試、評價、認證、准入、運作等標準規範,加快推動發佈自動駕駛車輛試運作制度,使北京成為智慧網聯汽車率先應用城市。支援有條件的産業聚集區域,建設智慧網聯汽車特色小鎮。推動政府部門、服務商交通大數據開放共用,為自動駕駛企業的技術研發提供數據支撐服務。加快推動智慧網聯汽車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制定,為國家標準制定提供先行先試經驗。加強智慧網聯汽車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建立開放共用的知識産權協同運用機制。
(四)創新監管模式
積極探索適應智慧網聯汽車出行需要的車輛管理、交通管理、運作服務管理等方面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規範。加強智慧網聯汽車交通事故分析判定機制研究,形成智慧網聯汽車交通事故認定機制。發揮行業組織和第三方機構作用,支援開展智慧網聯汽車驗證檢測、信用保險等服務試點。
(五)加快人才培養
針對智慧網聯汽車領域複合型人才需求特點,推動汽車與人工智慧、資訊通信、網際網路等領域人才交流合作,着力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複合型等緊缺人才。鼓勵高等院校設立智慧網聯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項目,開展創新主體與人才培養單位供需對接。
(六)加強交流合作
聯合國家部委共同組織召開年度性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搭建高水準、高層次、專業化的全球産業合作交流、展覽展示平臺。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智慧網聯汽車的社會認知意識。鼓勵國際先進企業在京開展産品研發、製造、示範應用。鼓勵我市企業、科研機構與國內外行業組織、領先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