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辦發〔2018〕37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9月27日
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促進醫藥産業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醫藥健康産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促進本市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産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首都科技和人才優勢,遵循醫藥健康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規律,瞄準瓶頸問題和共性需求,聚焦生命科學前沿技術、醫工交叉新興業態、高精尖醫藥産業等重點領域,着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集聚創新要素、強化協同創新、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醫藥健康創新發展水準,為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等關鍵環節,深入分析醫藥健康創新發展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精準發力,綜合施策,補齊短板,努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切實解決制約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注重原始創新。把握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前沿發展趨勢,聚焦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為創新源頭,加大基礎研究力度,強化原創成果産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協同轉化。充分發揮創新資源特別是醫療創新資源集聚的優勢,以重大臨床應用需求為牽引,開展協同攻關;積極引導醫療機構加強與企業合作,暢通醫療機構科研成果轉化渠道,實現産學研醫協同創新,有效促進成果轉化。
促進高端發展。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醫藥健康與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融合,積極培育新興業態,為産業發展提供新動能;加大引導各類國際創新要素集聚力度,積極推動産業價值鏈向高端延伸,優化構建高端産業體系。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引進培養一批世界頂尖創新團隊,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重點企業,原始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專業孵化能力顯著提升,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更加健全;醫療機構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臨床研究水準大幅提升,醫療資源溢出效應顯著增強;産業政策進一步細化,産業要素進一步集聚,産業環境進一步優化,産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初步形成;産業規模進一步壯大,新增發展空間10平方公里左右,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提升創新能力
1.加大重點領域支援力度。在部分前沿領域,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同時佈局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支撐原始創新成果培育,加快前沿技術突破。制定北京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重點方向目錄,重點支援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腦科學與類腦、結構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蛋白質組學等基礎研究,推動免疫治療、基因檢測及新型測序、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等技術發展,促進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醫藥健康與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融合新興業態等領域發展。(責任單位:市科委、市衛生計生委)
2.加強專業孵化能力建設。提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淀區、大興區等區域專業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強化評估諮詢、知識産權、法律、金融等綜合服務。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等園區試點建設專業孵化器,面向國際遴選運營管理機構;積極推廣試點經驗,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集中區域佈局新建一批專業孵化器。(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教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3.加快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提升建設。設立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戰略指導委員會,完善園區管理架構和工作機制。優化提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一、二期服務功能,啟動三期規劃建設。引進國際化園區管理服務團隊,引入第三方研發及生産服務企業、專業中介機構、社會資本等配套要素,積極營造與國際接軌的世界一流創新發展環境,努力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專業園區,為加強醫藥健康領域原始創新提供有力支撐。(責任單位: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委、海淀區政府、昌平區政府、中關村發展集團)
(二)提高臨床研究水準,發揮溢出效應
4.提高臨床研究與試驗水準。進一步加快國家及北京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佈局,切實發揮其對臨床研究的帶動引領作用。採取醫療機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模式,引入國際化運營管理團隊,試點建設獨立的臨床試驗醫院,並積極探索可持續的運作機制。支援三級醫療機構設立研究型病房,專門開展高水準臨床醫學研究;在現有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基礎上,探索以多種合作方式建立臨床試驗協同網路,解決三級醫療機構臨床試驗病床等資源不足問題,有效支撐臨床試驗需求。(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醫院管理局、中關村管委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昌平區政府、海淀區政府)
5.優化醫療機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將臨床試驗和成果轉化作為醫療機構績效評價和人員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調整和完善醫療機構人員崗位設置、科技成果定價、收益處置分配、主要管理人員盡職免責等相關制度規範,出臺醫療機構鼓勵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實施細則。完善醫療機構科研用房建設標準,保障承擔臨床試驗任務的醫療機構科研用地。(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國土委、市財政局、市醫院管理局、市人力社保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6.引導醫療機構加快成果轉化。加強醫療機構、企業協同,探索成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研究院。探索由醫療機構聯合企業、社會資本、産業技術聯盟等組建醫藥健康創新和轉化基金,支援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醫院管理局、市科委、市財政局)
7.促進醫療健康數據共建共用。在北京重大疾病臨床數據和樣本資源庫的基礎上,建設全市統一、開放、共用的生物樣本庫、健康大數據中心和數字化臨床研究網路,推動臨床醫療數據標準化和院際間數據開放互通。(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醫院管理局、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三)聚焦培育重點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8.強化重點企業統籌服務。加強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及時了解企業發展動態和需求,強化部門聯動和政策整合,對企業在研發、生産、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採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及時解決。(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衛生計生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
9.推動研髮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建立創新品種審批綠色通道,協調加快臨床試驗;品種成熟後,支援研髮型企業向産研融合型企業發展,建設高端産品生産線,推動實現在京落地轉化和規模化生産。(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10.支援生産型企業做強做大。在生産線改造升級、上市品種規模擴大、重點品種二次開發、國際市場拓展、上市融資和並購重組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推動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金融局、中關村管委會)
11.加強第三方研發和生産服務。引入國內外高端服務型機構或團隊,鼓勵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第三方研發服務平臺和代工生産服務平臺;加強政策引導,為平臺技術標準和品質規範的國際化認證提供支援,並做好資金、土地、廠房等配套條件保障。(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市環保局)
12.加快建立生産及專業服務平臺。在海淀區、昌平區建設千升規模的生物藥中試服務平臺,就近滿足研髮型創新主體的科研樣品、臨床試驗用藥的委託生産需求。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現有技術實力較強、軟硬體條件齊備的專業服務型企業,建設十萬升規模的生物藥代工生産服務平臺,實現抗體藥物、細胞治療藥物的規模化生産。(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環保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13.支援跨國公司在京發展。充分利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國際合作渠道,積極對接全球頂尖醫藥健康跨國公司,支援其在京建設總部和研發中心。圍繞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的戰略調整,做好對接服務,採取多種合作模式,推動人才團隊、重點項目落地北京。(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信息化委)
14.推動中醫藥産業創新發展。依託本市中醫藥領域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促進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融合,加強中藥設計與優化、制藥過程系統控制等現代技術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大中醫經典名方、院內製劑研發與轉化力度。發揮龍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加強中藥新藥研發、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支援中藥企業利用標準化、自動化、智慧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藝,更好發揮中醫藥對重大慢病、疑難疾病、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作用。(責任單位:市中醫管理局、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完善産業發展要素,優化營商環境
15.推進産業集聚發展。將醫藥健康産業列為主導産業的相關區要儘快制定産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新增空間,加快産業佈局。北部(海淀區、昌平區)要發揮中關村科學城在醫藥健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的科研優勢,形成對産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南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要在土地空間規劃利用中,加強對醫藥健康産業發展的保障,引導企業和項目集中佈局,進一步提升高端製造聚集優勢。(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國土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環保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中關村發展集團)
16.優化園區服務體系。加強醫藥健康專業園區評估,進一步明確園區功能定位,強化園區規劃與服務體系建設。研發類園區要加強軟環境建設,構建投融資平臺、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營造開放共用的學術環境;製造類園區要合理佈局産業空間,加快“騰籠換鳥”,構建代工生産服務平臺,加強園區專業化服務能力建設。積極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論壇、學術活動等,為投資者、科學家、企業家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進一步提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特殊物品和動植物源性生物材料“一站式”進出境檢驗檢疫公共服務平臺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國際生物試劑物流中心“生物試劑出入境集中監管平臺”的服務水準,提高通關效率。(責任單位: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信息化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中關村發展集團)
17.鼓勵採購應用創新産品。研究制定醫藥健康創新産品評價篩選標準和認定程式,形成醫藥健康領域新技術新産品(服務)目錄,並推動納入政府採購和推廣應用等政策支援體系。市屬醫療機構試點建立採購應用創新産品的快速評價審批制度,鼓勵採購應用醫藥健康領域新技術新産品(服務)目錄中的産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18〕88號),積極推動創新産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納入國家和本市基本藥物目錄。(責任單位:市科委、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醫院管理局、市人力社保局)
18.優化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方式。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加快制定本市公立醫療機構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實施細則,探索實行動態管理,對創新性強、臨床應用價值高的診療新技術、新産品,在新增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審批時加快評審。(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
19.加快落實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按照國務院關於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的要求,從審評審批、監督管理等方面加快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鼓勵藥品創新,提升藥品品質。(責任單位: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關村管委會)
20.加大創新激勵。以醫藥健康産業作為主導産業的相關區要研究出臺措施,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一定規模、重大創新品種國內首先獲批上市或在歐美國家獲批上市、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給予相應的激勵。(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會商調度,統籌推進本市醫藥健康協同創新工作,及時協調解決産業發展重點難點問題,保障行動計劃有效落實。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對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提供諮詢。
(二)狠抓任務落實。市有關部門、相關區政府要認真履行職責,結合實際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細化落實方案。市政府授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淀區、大興區和昌平區自主決定政府各類支援總額10億元以內的單個項目。建立動態考核制度,將行動計劃完成情況列入對有關部門和相關區的考核指標體系,加強檢查評估,推動行動計劃落到實處。
(三)強化人才支撐。遴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人才和團隊,並通過設立北京醫藥健康前沿創新專項,給予持續穩定支援。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培養平臺作用,着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加強醫藥健康領域頂尖人才和團隊的服務,切實做好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配套保障。
(四)做好資金保障。聚焦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醫藥健康與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融合等領域的原始創新,加大市區兩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依託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設立醫藥健康領域子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支援處於不同階段的創新項目。加強企業上市、並購重組等投融資服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