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經濟、交通/其他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8-03-09
  6. [發文字號] 通政辦發〔2018〕5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8-03-15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列印
字號:        

通政辦發〔2018〕5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各街道辦事處,各區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3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號)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京政發〔2015〕49號)精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驅動作用,緊密對接實體經濟,加快建設一批眾創空間,推動眾創空間縱深發展,有力支撐通州區産業轉型升級,促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經區政府同意,結合通州區實際,現就加快通州區眾創空間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將眾創空間打造成為通州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的關鍵載體,推動全社會釋放更大的創新創業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增強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積極利用眾包、眾籌、眾扶等多種形式,重點強化眾創空間的服務功能,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資本化途徑、網路化支撐、整合化應用和國際化連結,不斷提高服務品質和水準,構建可持續的商業化發展模式。優化政務環境,實現配套支援全程化、創新服務個性化、創業輔導專業化,推動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企業、創客等多方協同,打造産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眾創空間,吸引更多科技人員投身科技型創新創業,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整合,推進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服務創新創業的能力和水準。

  (二)發展目標

  立足通州區實際和産業發展需要,在龍頭骨幹企業、科研機構、重點産業聚焦區、疏解整治中騰退的工業大院,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到2020年,形成25家以上市場化、整合化、專業化、網路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孵化培育一大批創新型小微企業,形成新的産業業態和經濟增長點。

  二、重點任務

  (一)圍繞重點産業領域發展眾創空間

  推廣創客空間、創客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圍繞通州區産業發展需求,重點在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性産業,設計、專業技術性服務、網際網路等衍生功能性産業和農業等基礎功能性産業,針對産業需求和行業共性技術難點,在細分領域建設眾創空間。(區科委牽頭,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經濟信息化委、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配合)

  (二)鼓勵龍頭骨幹企業圍繞主營業務方向建設眾創空間

  鼓勵龍頭骨幹企業圍繞主營業務方向和有利於完善産業鏈、提高産業競爭力的方向建設眾創空間,促進企業組織創新,推動企業內部資源平臺化,積極培育內部創客文化,激發員工創造力。鼓勵大中型企業通過投資員工創業等形式,開拓新的業務領域,開發創新産品,提升市場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按照市場機制,推動創業主體協同聚集,優化技術、人才、裝備、資本、市場等創新資源配置,實現與中小微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類創客群體的有機結合,有效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形成以龍頭骨幹企業為核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積極參與、輻射帶動中小微企業成長發展的産業創新生態群落,建設一批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區科委、區經濟信息化委牽頭,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國資委配合)

  (三)鼓勵新型研發機構圍繞優勢專業領域建設眾創空間

  鼓勵新型研發機構發揮科研設施、專業團隊、技術積累等方面優勢,充分利用科技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以科技人員為核心、以成果轉移轉化為主要內容的眾創空間,通過聚集高端創新資源,增加源頭技術創新有效供給,為科技型創新創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雙創示範基地及服務示範平臺。(區科委牽頭,區經濟信息化委、區財政局配合)

  (四)建設一批服務産業集群的眾創空間

  依託光機電一體化産業基地,完善科技孵化服務體系,集聚一批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技術資源,引進一批檢測中心、認證中心等職能機構,打造科技創新發展平臺,發展特色的雙創基地。以環球主題公園為依託,着力打造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的全産業鏈,創建北京市科技與文化融合示範基地。依託宋莊文化創意集聚區,借助原創藝術的堅實基礎和數字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趨勢,大力發展創意設計、展示交易、新媒體、網際網路等新型文化業態眾創空間。各産業園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等要結合當地産業發展實際,集聚創新創業要素,打造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的眾創空間,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及産業園等共同形成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區科委、區政府園區管委會、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牽頭,區文化委、區文化旅游區管委會、區發展改革委、區經濟信息化委、區財政局配合)

  (五)加強眾創空間的國際國內合作

  支援龍頭骨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國內、市內創業孵化機構加強對接與合作,建設高水準的眾創空間。支援眾創空間引進國際先進的創業孵化理念,吸納、整合和利用國外技術、資本和市場等資源,提升眾創空間發展的國際化水準。加強與高端智庫和市級成熟運營機構的合作,圍繞通州區三大功能、四大板塊的定位引進知名品牌,重點培育示範性強的企業,促進眾創空間在通州區快速集聚。積極落實通州現行的人才政策,突出高端引領,着力抓好人才引進工作,引進和吸引高層次及急需緊缺的科技人才、海歸人才、外國人才等到通州區眾創空間創新創業,提高眾創空間品質,增強創新創業能力。(區科委牽頭,區經濟信息化委、區發展改革委、區人力社保局、區財政局配合)

  (六)提升眾創空間服務能力

  引導和推動創業孵化機構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成果轉移相結合,完善技術支撐服務。加快發展企業管理、財務諮詢、市場行銷、人力資源、法律顧問、知識産權、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等第三方專業化服務,不斷豐富和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逐步探索通過科技創新券等方式對創業者和創新企業提供社會培訓、管理諮詢、檢驗檢測、軟體開發、研發設計等服務,建立和規範相關管理制度和運作機制,逐步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熟經驗。(區科委、區經濟信息化委牽頭,通州工商分局、區質監局、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配合)

  三、政策支援

  (一)實行獎勵和補助政策

  區財政設立眾創空間發展專項資金,用於眾創空間建設的引導、培訓、獎勵和補助。綜合運用無償資助、業務獎勵等方式,對眾創空間的辦公用房、用水、用能、網路等軟硬體設施以及項目路演、股權融資、知識産權質押等給予補助。依據眾創空間自身發展規律,針對小微企業經營實力弱、投資潛力大的特點,在人才、租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對新建或改擴建新增孵化面積以及運營成效優良的眾創空間,可參照《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通州區支援科技創新暫行辦法的通知》(通政發〔2015〕3號)相關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科技服務機構發展的支援措施給予支援。支援各類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為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提供服務。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可以申報國家、市區科技計劃項目。對經國家級認定的眾創空間區財政給予50萬元的專項資助,對市級認定的眾創空間區財政給予30萬元的專項資助。(區科委、區財政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委、區經濟信息化委配合)

  (二)落實促進創新的稅收政策

  眾創空間的研發儀器設備符合相關規定條件的,可按照稅收有關規定適用加速折舊政策;進口科研儀器設備符合規定條件的,適用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眾創空間發生的研發費用,企業和高校院所委託眾創空間開展研發活動以及小微企業受委託或自身開展研發活動發生的研發費用,符合規定條件的可適用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大力推動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納入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體系,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可享受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政策。(區國稅局、區地稅局牽頭,區財政局、區科委配合)

  (三)引導金融資本支援

  引導和鼓勵各類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與眾創空間相結合,完善投融資模式。鼓勵天使投資群體、創業投資基金入駐眾創空間和雙創基地開展業務。鼓勵産業園區、鄉鎮街道支援眾創空間發展。支援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探索為眾創空間內企業創新活動提供股權和債權相結合的融資服務,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試點投貸聯動。支援眾創空間內科技創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區發展改革委牽頭,區金融辦、區科委、區經濟信息化委、區財政局配合)

  (四)落實商事制度改革措施

  簡化商事登記流程,為眾創空間項目進行企業註冊提供便利化服務。依託政府網上辦事大廳推行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利用商事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建立完善與其他相關行政許可部門的資訊共用機制,強化企業資訊歸集公示。全面實行企業年度報告、隨機抽查、經營異常名錄等監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監管機制,營造良好市場秩序。(通州工商分局負責)

  (五)支援科技人員到眾創空間創新創業

  高校、科研院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的指導意見》有關規定,積極落實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政策。對本單位科研人員帶項目和成果到眾創空間創新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係,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陞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利。進一步改革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使用制度,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和轉化成果的積極性。(區人力社保局、區科委負責)

  (六)支援企業參與眾創空間建設

  大力推動企業參與眾創空間建設,企業建設眾創空間發生的研發費用符合現行稅法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國有企業對眾創空間投入較大且符合有關規定的,可以適用有關科技創新考核政策。鼓勵企業通過集眾智、匯眾力等開放式創新,吸納科技人員創業,創造就業崗位,實現轉型發展。(區地稅局、區國稅局牽頭,區科委、區財政局、區國資委配合)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眾創空間建設,結合地方和行業發展實際,制定具體方案,明確任務和步驟,大力推進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建設和發展。區科委要加強對眾創空間建設的具體指導和工作協調,做好對眾創空間發展情況的監測、統計和評估分析,實時掌握全區眾創空間發展動態,明確支援和服務對象範圍;進一步健全政策資訊和數據發佈渠道,對眾創空間等平臺的扶持情況要上網公示,做到公開透明。

  (二)加強分類指導

  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市場的具體需求,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實現重點突破,增強示範帶動效應。要統籌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科技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眾創空間的建設和發展。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行業指導、管理、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為眾創空間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支援眾創空間加快發展。

  (三)加強示範引導

  鼓勵各地、各類主體積極探索支援眾創空間發展的新政策、新機制和新模式,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持續提高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工商、稅務等部門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提高審批效率,相關部門要搭建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基金管理平臺。各功能區、産業園區、鄉鎮街道等創新要素集聚區域的管理部門要率先行動起來,主動做好服務,為眾創空間的專業化發展創造條件,作出引領示範。

  (四)加強宣傳推廣

  區有關部門要統籌做好雙創工作的新聞宣傳、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工作,積極發揮“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等展示平臺作用,及時總結和交流眾創空間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對模式新穎、績效突出的案例進行宣傳推廣,樹立品牌,擴大影響。採取政府購買就業創業服務成果的方式,舉辦通武廊協同創新創業大賽、通州創客大賽等活動。對眾創空間和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涌現出來的優秀創業項目、創業人物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在全社會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激發創新創業熱情。

  (五)加強績效考核

  建立眾創空間認定、考核和退出機制,區科委制訂和完善眾創空間認定條件和評價指標體系,組織對眾創空間年度的資金投入、培訓輔導次數和培訓人次、入駐備案的團隊數、畢業團隊註冊企業數及其開展的業務情況等指標進行績效考核。年度考核合格的眾創空間,納入扶持範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提出警告並給予一定幫扶指導;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通州區眾創空間資格;對提供虛假材料、欺騙財政資金支援以及未按照規定使用財政資金的,收回財政資金,並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對責任主體進行處理。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3月9日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